从祠堂出来,清荷径直去了王木匠家里,孩子们要上课,桌椅少不了。

    打桌子板凳不难,交给王木匠就合适,一个村的人,又是给孩子们读书用,相信他不会不用心。

    桌椅就打她小时候上学那种,约莫四寸半长,桌面下留空,用来装书袋,两个孩子一张桌子,正正合适。

    王木匠听说是给孩子们打书桌,当即就说不要手工钱,给点木材钱就成。

    他家老婆子方才也去祠堂了,就想出份力,没曾想啥也没干成。

    周家丫头找上了他,他觉得很高兴,还要啥工钱啊。

    他做了一辈子木匠都没能让孩子念上书,现在两个孙子有这样的好机会,他做梦都在笑。

    不收工钱怎么成?

    木匠活辛苦,王木匠又要靠着手艺养活一家人,没得让别人白做工的道理。

    清荷坚持要给,还说要是他不收工钱,就不找他做了,王木匠说不过,只能接受了她的好意。

    王家庄的村民里,有不少人因为卖菜卖红薯给周家挣了钱,还有好些人在周家做工,这些人家对周家那是打心眼里感激。

    现在周家要为孩子们建学堂,大伙想帮忙又没出上力,只帮着做一两天饭食,他们觉得不够,心里过意不去,便每家凑了些粮食蔬菜送到周家,当作工人们的伙食。

    这样一来,清荷家里只用买些荤菜便够了,不是村里人不想买肉,实在是肉这样的好东西,就是村里人自己也舍不得吃

    ,。

    眼看着村里的祠堂修缮完毕,给先生住的房子也初见规模,王家庄的村民干活都比往年有力气。

    谁家都有孩子,都盼着孩子有出息长本事,只要村里有学堂有夫子,大的念不出来还有小的,一窝矮子里头总能挑出个高个儿的。

    经过此事,周家在王家庄的威望渐渐有超过村长之势。

    王有富一点也不在意这个,周家能跟府城的人合作,生意越做越大,本就不是他一个小村长能比。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周明远驾着马车刚靠近院门,还没把车停稳,清文双手一撑,借力跳下牛车,冲进院子就嚷:“姐姐,不好了,我快要上不成学堂了。”

    他在院子里嚷了两声,直接把在家的人都喊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