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娘……”

    周大伯还想再说,李氏一挥手打断他:“行了,若是实在过意不去,等以后给大丫头补个大添头,全了你的心意。”

    氏发了话,事情便就此定下来。

    接连几日,从镇上回来,清荷就去老宅教刘氏和清霞做菜,大房一家的饭桌上,连着好几天都是肥肠。

    肥肠再好吃,吃多了也腻歪。

    终于,在大房几人提起肥肠都变色的时候,母女俩总算做出了差不多的味道。

    接着清荷又教两人猪肚,猪肺,猪肝的做法,半个月后,刘氏母女出了师。

    刘氏做事一向麻利,既然决定了做生意,出师的第二天,她就去镇上置办了香料,锅灶,碗筷,这一系列用具。

    又交了摊位费,零零碎碎加起来花了接近一两半银子,刘氏心疼得直抽抽。

    不过也没办法,清荷跟她说了,做吃食不能将就,不能偷懒,自家图的是长长久久的生意,准备充分点总是没错的。

    一切准备妥当后,清荷跟大哥周清波说,让他先回去照顾自家的摊子。

    大房其他几人没有任何做生意的经验,难免会手忙脚乱,有大哥在,更妥当些。

    不出清荷所料,大房支在码头的摊子,生意不错,没几天便积累了一批客人。

    没做过生意的几人,一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不过有周清波这个老手在,也没出什么岔子。

    卖吃食不是啥难的事情,关键在于味道,只要味道好,吆喝几声,就有客人来。

    扛货的汉子们卖得是力气,听说三文钱就能吃上荤菜,没有不心动的。

    猪下水也是肉,只要做得好吃,没人会嫌弃。

    得花钱的,自己花三文钱美美吃上一顿,节约一点的,两人合伙买一份,就着菜吃干粮也不错。

    刘氏大方,每一份菜的份量都舀得足足的,久而久之,这群卖苦力的人,便认准了她的摊子。

    摊子上生意好,每天都卖的光光的,刘氏每日收摊回家,都乐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