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民军的军官立刻用步话机开始向指挥部呼叫。这些步话机的有效通讯距离都在15公里左右,不仅起义指挥部的钱德拉·鲍斯清楚听到了消息,在低空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缓慢”巡航的中国战斗机也接收到了消息。
十几分钟后,印度司令部也接到了消息。于岑上将摸着下巴,看着地图上1000公里外的孟买,不免有些感慨。他参加过关于下一个时代战争的培训班,培训班里面展示了自动网络的原型机。
这些网络包括有线网与无线网,采用计算机控制,无需人力进行接线。而且作为培训班的讲师,何锐介绍了这种网络未来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前线的作战将通过卫星,无线电,有线网络,通过音频与视频,直接呈现在司令部内。
原本参谋部需要通过层层信号传递,现在可以坐在几干上万公里外的距离,直接看到一线作战部队的设备能够看到的各种画面,并且与一线部队直接进行通话交流。
于岑很清楚,即便是那个时代,司令部肯定不可能直接指挥一线部队的作战。但是这种作战系统却为司令部提供了最及时的信息通讯,让司令部可以随时掌握一线作战部队的情况。对于军队来说,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即便这只是未来的战争形态,但眼前已经能够达成的情报通讯也已经是革命性的。于岑已经可以掌握到一干多公里外,15分钟内的最新情报。即便孟买起义失败了,这些信息对于指挥整个战局的司令部已经具备了重大意义。
负责整个印度战区的于岑很忙,但是于岑还是准备多看1个小时。到现在为止,中国军队已经完成了军事改革。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军级以及军级以上的参谋部规模相较以前扩大了数倍。新式的通讯系统,使得参谋部获得的有效信息量是以前的十几倍乃至于几十倍。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同样大大提升。
于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关注或者不关注任何一个战场,多出来数倍的参谋人员的工作就是处理大量有效情报。于岑绝大部分工作是签署命令,而不是下达命令。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于岑一言不发。负责孟买起义进行支援指挥的并不是于岑,大量传递回来的数据显示,孟买起义完全按照计划在进行,印度国民军在夺取了军火库之后,迅速联络上后续部队,开始进行武装。
传回来的信息中,出现了大量细节。譬如,中方联络人员通过无线电通知了接收完武器的印度军队,让他们仔细擦拭掉枪油,并且进行了实弹射击。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包括于岑在内的不少中国军官都笑了。这不是嘲笑,而是对中方人员工作感到满意。之前出现过好多次拿到新装备的印度起义军忘记擦掉枪油,也没有进行实弹射击,导致战斗中起义军手持武器却大规模出现无法击发的事情。在正进行的孟买起义中,这些细节上都得到了注意。足以证明中国军队成长的非常快。
一个小时后,于岑上将离开了指挥孟买起义的指挥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已经有不少文件放在他办公桌上,上将翻看着最新的信息,战况在他的脑海里逐渐构成。英国军队看似数量巨大,其实正在不断瓦解。孟买起义无疑是在英军的腰眼上插上致命的一刀,英国军队只能分兵起来援救。本就捉襟见肘的英国军队只会更加疲于奔命。
放下文件,于岑上将想了一阵,提笔开始写报告,“……以上,是战况发展。根据印度战区司令部判断,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的崩溃速度远超战前的设想。最多一个月内,英国在印度的军队将彻底覆灭。但是这也给我军提出了新的问题,我军在印度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此事关乎印度局势,请主席给与指示。”
何锐很快接到了电报,看完后也觉得必须对此事进行讨论。于岑被选定为印度战区司令,很大原因是在众多候选人中,于岑是最激进的一个。他在讲述对印度作战计划的时候,坦率提出,“三个月解放印度”。其他候选人都认为至少得4-6个月。
于岑所说的三个月解放印度,指的是从1941年12月中旬,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到1942年3月初彻底解放印度。
何锐也觉得这个时间差不多。但是现在看,印度人民求解放的态度十分激烈,到1942年2月初,英国陆军在印度大概会被歼灭,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将彻底覆灭。正如于岑电报中所说,如果中国军队不能立刻转变存在模式,印度地区内部有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
至于4亿多人的印度到底会发生什么,何锐也没办法准确判断。想来想去,何锐本想让李润石负责印度工作,却想到了那句“我想了10天10夜,都没想明白印度为什么搞我们”。印度地区的文化与中国大不相同,让中国人搞清楚印度的思维,的确非常难。
最终,何锐只能把外交部长李时光请来,询问起最近与孟加拉国建交的问题。
李时光神色中没有任何兴奋,他有些疲惫的答道:“主席,孟加拉地区内部还没达成共识呢。我很怀疑孟加拉地区会爆发内战。”
何锐想了想才答道:“我觉得没必要把一些内部斗殴提升到内战的高度。”
十几分钟后,印度司令部也接到了消息。于岑上将摸着下巴,看着地图上1000公里外的孟买,不免有些感慨。他参加过关于下一个时代战争的培训班,培训班里面展示了自动网络的原型机。
这些网络包括有线网与无线网,采用计算机控制,无需人力进行接线。而且作为培训班的讲师,何锐介绍了这种网络未来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前线的作战将通过卫星,无线电,有线网络,通过音频与视频,直接呈现在司令部内。
原本参谋部需要通过层层信号传递,现在可以坐在几干上万公里外的距离,直接看到一线作战部队的设备能够看到的各种画面,并且与一线部队直接进行通话交流。
于岑很清楚,即便是那个时代,司令部肯定不可能直接指挥一线部队的作战。但是这种作战系统却为司令部提供了最及时的信息通讯,让司令部可以随时掌握一线作战部队的情况。对于军队来说,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即便这只是未来的战争形态,但眼前已经能够达成的情报通讯也已经是革命性的。于岑已经可以掌握到一干多公里外,15分钟内的最新情报。即便孟买起义失败了,这些信息对于指挥整个战局的司令部已经具备了重大意义。
负责整个印度战区的于岑很忙,但是于岑还是准备多看1个小时。到现在为止,中国军队已经完成了军事改革。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军级以及军级以上的参谋部规模相较以前扩大了数倍。新式的通讯系统,使得参谋部获得的有效信息量是以前的十几倍乃至于几十倍。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同样大大提升。
于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关注或者不关注任何一个战场,多出来数倍的参谋人员的工作就是处理大量有效情报。于岑绝大部分工作是签署命令,而不是下达命令。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于岑一言不发。负责孟买起义进行支援指挥的并不是于岑,大量传递回来的数据显示,孟买起义完全按照计划在进行,印度国民军在夺取了军火库之后,迅速联络上后续部队,开始进行武装。
传回来的信息中,出现了大量细节。譬如,中方联络人员通过无线电通知了接收完武器的印度军队,让他们仔细擦拭掉枪油,并且进行了实弹射击。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包括于岑在内的不少中国军官都笑了。这不是嘲笑,而是对中方人员工作感到满意。之前出现过好多次拿到新装备的印度起义军忘记擦掉枪油,也没有进行实弹射击,导致战斗中起义军手持武器却大规模出现无法击发的事情。在正进行的孟买起义中,这些细节上都得到了注意。足以证明中国军队成长的非常快。
一个小时后,于岑上将离开了指挥孟买起义的指挥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已经有不少文件放在他办公桌上,上将翻看着最新的信息,战况在他的脑海里逐渐构成。英国军队看似数量巨大,其实正在不断瓦解。孟买起义无疑是在英军的腰眼上插上致命的一刀,英国军队只能分兵起来援救。本就捉襟见肘的英国军队只会更加疲于奔命。
放下文件,于岑上将想了一阵,提笔开始写报告,“……以上,是战况发展。根据印度战区司令部判断,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的崩溃速度远超战前的设想。最多一个月内,英国在印度的军队将彻底覆灭。但是这也给我军提出了新的问题,我军在印度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此事关乎印度局势,请主席给与指示。”
何锐很快接到了电报,看完后也觉得必须对此事进行讨论。于岑被选定为印度战区司令,很大原因是在众多候选人中,于岑是最激进的一个。他在讲述对印度作战计划的时候,坦率提出,“三个月解放印度”。其他候选人都认为至少得4-6个月。
于岑所说的三个月解放印度,指的是从1941年12月中旬,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到1942年3月初彻底解放印度。
何锐也觉得这个时间差不多。但是现在看,印度人民求解放的态度十分激烈,到1942年2月初,英国陆军在印度大概会被歼灭,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将彻底覆灭。正如于岑电报中所说,如果中国军队不能立刻转变存在模式,印度地区内部有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
至于4亿多人的印度到底会发生什么,何锐也没办法准确判断。想来想去,何锐本想让李润石负责印度工作,却想到了那句“我想了10天10夜,都没想明白印度为什么搞我们”。印度地区的文化与中国大不相同,让中国人搞清楚印度的思维,的确非常难。
最终,何锐只能把外交部长李时光请来,询问起最近与孟加拉国建交的问题。
李时光神色中没有任何兴奋,他有些疲惫的答道:“主席,孟加拉地区内部还没达成共识呢。我很怀疑孟加拉地区会爆发内战。”
何锐想了想才答道:“我觉得没必要把一些内部斗殴提升到内战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