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军人,于岑的工作是如何与敌人作战。国内工业发展的越好,军队的装备就越好,供应也就越充足。所以从道理上,于岑当然接受了军队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理念。但这也让于岑在对外战争方面的思考变得比较保守与被动。
此时虽然还不能完全将主动进攻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完全吃透,但是于岑也感觉自己的思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会议开了大半天,何锐也觉得有些疲惫。整体的成效还行,至少中将们并非是一群热血上头的帝国主义分子。等会议结束,何锐回想着会议过程,突然明白了自己在会议中的感觉到底是什么。
现在军中将领的感觉,给何锐一种看二战德国将官回忆录的感觉。虽然活着的人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死去的人,是历史上的常态。二战德国将官们的回忆录,在何锐年轻的时候被认为是一群卑劣家伙们给自己辩解的故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曼施坦因的回忆录。中国网友给这本回忆录起了个《甩锅的艺术》的别名。
但是至少现在的中国国防军将官们已经有了职业军官的素养,军事战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知识领域,也就是说,中国国防军的可以看作一群理工男。而且还不是一群容克贵族出身的理工男,也就是说,这帮人即便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理工男们至少有一个好处,他们对于客观规律非常尊重。
与理工男们相比,吴佩孚身上那股子文人味儿十分明显。何锐觉得自己既然都开始做这样的对比,那就尝试着从纳粹那边找个感觉比较接近的家伙。想来想去,里宾特洛甫的名字冒了出来。
何锐一时不太能确定,吴佩孚是否真的有资格与里宾特洛甫相提并论。纳粹战败后,由于里宾特洛甫知道太多英国、苏联,乃至于美国的黑材料,所以盟军是想里宾特洛甫去死的。当然,也有别的看法,认为既然里宾特洛甫知道了这么多,所以盟军当时有可能想放过里宾特洛甫,以换取这家伙乖乖的闭嘴。
何锐自己比较倾向于盟军想让里宾特洛甫去死。但里宾特洛甫真正令人佩服的是,面对审判,里宾特洛甫不仅没有丝毫甩锅,反倒慨然陈述,“我完全支持希特勒的理念与战略,并且坚持不懈的推动其政策。”
在法官询问里宾特洛甫对希特勒的看法之时,里宾特洛甫答道:“如果现在希特勒出现在这里,并且对我说,干吧!我依旧会毫不犹豫的追随他。”这种类似于愚忠的感觉与吴佩孚很是类似,吴佩孚对于老大哥曹锟可就非常忠诚。
想到这里,何锐忍不住叹息一声。现在的吴佩孚还没干出残害百姓的事情,所以他被放过了。不过在未来执行军事行动的时候,也不知道吴佩孚这家伙会不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正在想,秘书走了进来,“主席,郑部长求见。”
很快,郑四郎出现在何锐面前。他坐到了何锐对面,“主席,我看过周部长的书,觉得他的看法很是奇怪。为什么他会对于抓了几个文人的反应这么大?”
“文人对于工业化政府的理解和理工生不一样。”何锐果断答道。如果可以的话,何锐并不想提及周树人写的那篇《友邦惊诧论》。这倒不是因为周树人的批评针对何锐个人,何锐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对于一个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来说,这种事情早就不在考虑之内。
何锐只是不想让周树人这样的家伙受到不必要的冲击。为了避免中国对外的战争沦为一个帝国主义争霸战,在国内必须进行思想动员,以及树立更明确的理念。这就是一场思想上的斗争,而且斗争的结果会导致一些人受到冲击。
周树人的《友邦惊诧论》代表的是文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文人很容易认为政府里面“有坏人”,所以才会执行一些令人不快的行动。譬如,政府对于一些表达了过激言论的家伙进行了打击。周树人认为这些人对于欧美国家的抨击没有错,那些国家的犯下了反人类的罪行。
而何锐看到的情况就不一样,那些人反对的并不是反人类罪行,而是试图通过煽动仇恨来实现他们的想法,至少是发泄他们的情绪。而这些被敲打的家伙们,是把表达对于反人类行为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判断人只能论迹不论心,所以敲打的目的是让这帮人知道,他们并不会因为喊几嗓子,就会被当作自己人。但这种做法又被认为是反对国内的民族主义倾向。
作为政府,有时候就这么无奈。有些话恰恰不能说,因为政府如果说了真正的原因,其结果并不是理清了问题,反倒会让被敲打的家伙成为众矢之的,直接被搞死。
看得出,郑四郎倒是没想这么多,他听了何锐对周树人的评价后,有些不快的说道:“主席就准备这么放过周树人么?”
何锐知道郑四郎心胸不算小,但是这不等于说郑四郎这家伙就是个很随意的家伙。如果郑四郎觉得周树人有问题,他也会颇有江湖气的处置。
此时虽然还不能完全将主动进攻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完全吃透,但是于岑也感觉自己的思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会议开了大半天,何锐也觉得有些疲惫。整体的成效还行,至少中将们并非是一群热血上头的帝国主义分子。等会议结束,何锐回想着会议过程,突然明白了自己在会议中的感觉到底是什么。
现在军中将领的感觉,给何锐一种看二战德国将官回忆录的感觉。虽然活着的人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死去的人,是历史上的常态。二战德国将官们的回忆录,在何锐年轻的时候被认为是一群卑劣家伙们给自己辩解的故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曼施坦因的回忆录。中国网友给这本回忆录起了个《甩锅的艺术》的别名。
但是至少现在的中国国防军将官们已经有了职业军官的素养,军事战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知识领域,也就是说,中国国防军的可以看作一群理工男。而且还不是一群容克贵族出身的理工男,也就是说,这帮人即便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理工男们至少有一个好处,他们对于客观规律非常尊重。
与理工男们相比,吴佩孚身上那股子文人味儿十分明显。何锐觉得自己既然都开始做这样的对比,那就尝试着从纳粹那边找个感觉比较接近的家伙。想来想去,里宾特洛甫的名字冒了出来。
何锐一时不太能确定,吴佩孚是否真的有资格与里宾特洛甫相提并论。纳粹战败后,由于里宾特洛甫知道太多英国、苏联,乃至于美国的黑材料,所以盟军是想里宾特洛甫去死的。当然,也有别的看法,认为既然里宾特洛甫知道了这么多,所以盟军当时有可能想放过里宾特洛甫,以换取这家伙乖乖的闭嘴。
何锐自己比较倾向于盟军想让里宾特洛甫去死。但里宾特洛甫真正令人佩服的是,面对审判,里宾特洛甫不仅没有丝毫甩锅,反倒慨然陈述,“我完全支持希特勒的理念与战略,并且坚持不懈的推动其政策。”
在法官询问里宾特洛甫对希特勒的看法之时,里宾特洛甫答道:“如果现在希特勒出现在这里,并且对我说,干吧!我依旧会毫不犹豫的追随他。”这种类似于愚忠的感觉与吴佩孚很是类似,吴佩孚对于老大哥曹锟可就非常忠诚。
想到这里,何锐忍不住叹息一声。现在的吴佩孚还没干出残害百姓的事情,所以他被放过了。不过在未来执行军事行动的时候,也不知道吴佩孚这家伙会不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正在想,秘书走了进来,“主席,郑部长求见。”
很快,郑四郎出现在何锐面前。他坐到了何锐对面,“主席,我看过周部长的书,觉得他的看法很是奇怪。为什么他会对于抓了几个文人的反应这么大?”
“文人对于工业化政府的理解和理工生不一样。”何锐果断答道。如果可以的话,何锐并不想提及周树人写的那篇《友邦惊诧论》。这倒不是因为周树人的批评针对何锐个人,何锐不在乎别人的批评,对于一个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来说,这种事情早就不在考虑之内。
何锐只是不想让周树人这样的家伙受到不必要的冲击。为了避免中国对外的战争沦为一个帝国主义争霸战,在国内必须进行思想动员,以及树立更明确的理念。这就是一场思想上的斗争,而且斗争的结果会导致一些人受到冲击。
周树人的《友邦惊诧论》代表的是文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文人很容易认为政府里面“有坏人”,所以才会执行一些令人不快的行动。譬如,政府对于一些表达了过激言论的家伙进行了打击。周树人认为这些人对于欧美国家的抨击没有错,那些国家的犯下了反人类的罪行。
而何锐看到的情况就不一样,那些人反对的并不是反人类罪行,而是试图通过煽动仇恨来实现他们的想法,至少是发泄他们的情绪。而这些被敲打的家伙们,是把表达对于反人类行为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判断人只能论迹不论心,所以敲打的目的是让这帮人知道,他们并不会因为喊几嗓子,就会被当作自己人。但这种做法又被认为是反对国内的民族主义倾向。
作为政府,有时候就这么无奈。有些话恰恰不能说,因为政府如果说了真正的原因,其结果并不是理清了问题,反倒会让被敲打的家伙成为众矢之的,直接被搞死。
看得出,郑四郎倒是没想这么多,他听了何锐对周树人的评价后,有些不快的说道:“主席就准备这么放过周树人么?”
何锐知道郑四郎心胸不算小,但是这不等于说郑四郎这家伙就是个很随意的家伙。如果郑四郎觉得周树人有问题,他也会颇有江湖气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