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举并非一人一票,最终比双方总票数。绝大多数美国州都采取赢者通吃的模式,某个州的选举票数比例哪怕是50.1:49.9,这个州的所有选举人票都归赢者所有。

      1932年11月的大选中,现任总统胡佛与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之间的选票数量相当胶着。计票过半后依旧没能拉开差距。胡佛终于开始感觉到些许希望,他有可能赢得选举。当过一任总统之后,胡佛很清楚自己连任的话会遇到什么问题,那是生不如死的折磨。但胡佛却愿意再来四年,因为这四年时间中他还有挽回自己声誉的机会。

      罗斯福的竞选总部中,年轻的竞选干部们神色间有着掩藏不住的焦虑。罗斯福并不激动,他相信美国的政府管理需要全面改变,胡佛这种人完全没有能力推行这样的改变。最近罗斯福见到的那些美国上层无一例外都认同罗斯福的看法在,这让罗斯福更有信心。

      但选举结果却没有罗斯福想的那么乐观,他与胡佛的票数随着每一个州的统计结果出来后,都互相变化。直到还有三个州的数据之时,竟然是胡佛稍稍领先。这下,连罗斯福都感觉有些动摇了。按照现在的情况,如果胡佛能在接下来的三个州里取胜两个,他就会连任。

      此时,中国驻美大使内的气氛非常活跃。如果是现任总统胡佛连任,对中国不是坏事。不过大家着实奇怪,为什么这么没用的家伙居然有连任的可能,大家忍不住讨论起来。

      有人认为这是胡佛善于炒作,把中国从美国购买粮食的消息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更多人并不认同,虽然中国影响美国选举的看法的确很令人开心,但是这点贸易量根本不足以扭转美国经济局势。

      此时有人提出了看法,“也许美国人太注重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很担心罗斯福这个被称为共产党的家伙会彻底改变美国的生活方式。”

      一些同志对这个说法很不高兴。美国的确很自由,但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大大抵触。中国的政治模式下,自由要让位于强有力的政府。只有一个强大高效的政府才能保证强有力的执行政策,推动善政。

      但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三个州的选举结果统计出来了。两个州支持罗斯福,一个州支持胡佛。最终,罗斯福以极小的优势赢得了选举。

      这下中国驻美大使馆也来不及讨论结果,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立刻把消息传回国内。此时何锐也没睡觉,美国选举的变化令何锐也很关注,索性不睡了。熬夜写书,就等着消息过来。

      看到最终的结果,何锐也非常讶异。罗斯福竟然差点输给了胡佛,微弱的优势意味着罗斯福得到的期待程度远不如历史上那么大。再想想,何锐也觉得这种结果并非没有道理。

      历史上美国大萧条直接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全球市场一片萧条。反过来也加重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1932年,全球大概20亿人口。东亚联盟就有7.2亿人口,加上苏联与法国的近2亿人口,9.2亿人口几乎占了世界一半。这9.2亿人口所在的东亚联盟,苏联,法国,其经济都非常不错。虽然欧美封锁苏联,法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欧美国家采取了贸易壁垒,但毕竟是9.2亿人口的消费力快速提升,对世界经济依旧造成了巨大影响。

      所以美国整体经济形势很糟糕,但是美国西海岸的经济已经恢复。加上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粮食,也拉动了美国中部各州的经济。此时罗斯福的“共产党人”的头衔可就未必对罗斯福有利,反倒会让那些农业州,以及西海岸各州很是不安。

      中国发展的越好,代表着美国改革力量的罗斯福当选的几率越低。想到这里,何锐忍不住对罗斯福有了些同情。这位美国伟大总统能否当选的原因竟然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反比,真是有意思。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会不会与罗斯福的执政难度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站起身走向洗漱间,何锐边走边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一时间何锐竟然没了睡意。站在淋浴花洒下,何锐越冲越是精神。冲了澡,就刷牙,等浑身清爽的到了卧室门口,何锐没有推门,就穿着睡衣走回到书房。

      躺在书房柔软的躺椅上,国际上此消彼长的力量变化在何锐脑海里盘旋。美国虽然强大,但是美国也不是啥山巅之城,其影响力也只是力量对比的结果而已。现在是1932年11月底,按照评估,中国32年的GDP大概是1500亿中国元。以当下美元与中国元1:15的汇率,中国的GDP大概是100亿美元。远远不及美国大概600亿左右的GDP。

      即便如此,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也已经靠了旺盛的内需影响了美国大选,这个现实对何锐来说也很有震撼。中国的内需还会继续快速增加,到了1939年战争爆发前,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会比现在更大。经济对于世界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其威力更在战争之上。

      想着想着何锐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天亮了,同样等到了美国选举结果的中国编辑们已经确定了报纸排版。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消息已经刊登出来。这是李润石的要求,欧美报纸的口碑很大程度在于他们能够拿到第一手资料。中国报纸要与这些老牌媒体竞争,首先就要确保在国际大事上的新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