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同志,美国会不会已经准备接受中国控制整个太平洋?”斯大林提出了这个问题后,又抽起了烟斗。

      在津巴布韦烟丝散发出纯正的香气中,莫洛托夫说出了自己还不能完全确定的判断,“总书记同志,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现阶段没办法判断出中国何时能够在太平洋上击败美军。美军不到拼光手里的海军之前,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斯大林没有进一步与莫洛托夫这位外交人民委员讨论军事问题,结束了与莫洛托夫的会面,等待图哈切夫斯基与朱可夫两人到达之前,斯大林心里面思考着中美之间的战争。

      俄国从来不是一个海军强国,斯大林没办法从俄国的海军历史中找到真正理解中美太平洋大战的方法。一想到中美双方在数千万平方公里的茫茫大海上进行的战争,斯大林就感受到很大的困惑。

      亚洲联军与同盟国联军在所罗门群岛的战役还在斯大林能够理解的范围,毕竟那些岛屿的面积在上千平方公里到上万平方公里。在这里,双方还能展开一定数量的兵力。但斯大林无法理解双方为了争夺数平方公里的小岛而打了几十天的理由。

      既然想不明白,斯大林放弃了对战争的想象,把思路转回到战略问题上。苏联在西欧战役中攫取到了巨大的好处,获得了波兰东部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苏共食髓知味,很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攫取更大利益。

      苏联当下有1.8亿人口,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德国+英国+法国的总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又极大增强了苏联的力量,怎么看都到了可以攫取利益的时机。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超出了苏联的意料之外,中美两国的大海战根本不是苏联能够介入的领域。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在中美两国面前微不足道,甚至连日本海军都能轻松摧毁苏联的太平洋舰队。

      德国的陆军十分强大,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以德国为目标的推演,并不令苏共中央感到满意。斯大林自己也不能接受那种一厢情愿的战争推演结果。

      以当下的局面,斯大林倾向继续等待下去。可看着中国在亚洲攻城略地,并且通过解放殖民地的方式快速获得了拥有4亿人口的势力范围,斯大林觉得内心还是无法控制的躁动起来。

      “总书记同志,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朱可夫上将到了。”秘书进来通报的声音打断了斯大林的思考。

      斯大林等两位苏联将帅进了办公室,当头就问道:“如果我们加入同盟国的话,中国会不会尝试与德国结盟?”

      图哈切夫斯基与朱可夫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斯大林问出这么一个充满了进攻性的问题。朱可夫忍不住答道:“总书记同志,我认为在我国加入同盟国的条件下,中国一定会选择与德国结盟。”

      说完,朱可夫稍一思索,继续说出了更进一步的想法,“纳粹德国虽然加入了同盟国,其目的并非是为了保护英国或者欧洲,而是为了获得法西斯集团的领导权。法西斯集团希望获得的是欧洲的霸权,进而获得苏伊士运河,进而获得对中东石油的需求。”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没有参与讨论,他作为元帅,也自恃身份,同时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指挥完成装甲化的苏联红军荡平欧洲。苏联红军内部早就通过大量严肃的推演后得出结论,苏联在远东地区完全不是中日联军的对手。作为苏联红军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反对去打一场必败的战争。除非是中国率先对苏联的远东地区发动进攻。

      斯大林听了朱可夫严肃的回答后,再次坚定了拒绝美国邀请的想法。既然苏联不能加入同盟国,剩下的选择就是与同盟国作战。

      让两位将帅坐下,斯大林询问起中国代表团带来的建议是什么。听着两位将帅讲述着中国期待苏德两国维持和平的建议,斯大林眉头又微微皱起。这个建议刚一听,明显比美国的建议要和平很多,而且看起来并没有恶意。不过细想的话,中国这个建议里面包含两个意图。

      中国出于本国利益,希望苏联通过保持中立和平的地位,将苏联广袤的国土作为中国背后的屏障,为中国获取战略上的安全。让中国能够专心在南方作战。

      斯大林想明白了这层内容,便对两位将帅说道:“从这个建议来看,何锐真的是热爱战争的男人。”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忍不住表达了赞同,“总书记同志,中国并不理解欧洲的战争。按照中国的建议去做,很可能引发德国的进攻。”

      斯大林比较认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看法,“中苏之间的边境非军事化,只是在苏联与中国这样拥有广袤领土的国家间才能执行的方案。中国方面貌似错误理解了非军事化的意义,他们认为非军事化是一种态度。并没有认识到非军事化只是将两国边境建成了一个军事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