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德军基本上歼灭了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前来给基辅解围的苏联红军成为了德军下一轮攻击的对象。

      斯大林则调整了自己的指挥方式,将所有决定权都交给了红军参谋部。1942年8月6日,朱可夫晋升元帅,他领导的苏联红军参谋部全权负责军事指挥。朱可夫晋升元帅后的第一条命令,就是不再让苏联红军与德军顶牛,转而采取更加务实的战术。

      从8月6日开始,苏联红军最高层的会议上,朱可夫元帅的决定终于得到了通过。从现在开始,苏联红军将利用苏联广袤的国土,在不与德军脱离的情况下持续消耗德军,并且通过后撤维持战线。

      通过了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后,朱可夫将亲自将计划递交给了斯大林。斯大林看着计划,脸色中的愠怒越来越浓厚。这个计划的核心是拉长德军的后勤补给线,至少先拖到秋季,利用泥泞的道路迟滞德军的进攻。

      真正的反攻将在冬季展开,那时候德军的后勤线已经很长,苏联本土作战,物资运输,伤员护理都远胜德军。这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内线优势,以优势兵力击败德军。

      斯大林这些年在苏联搞的建设大多数都沉淀在西部地区,斯大林真的不想让整个俄罗斯西部精华区都变成战区。但朱可夫的计划很务实,因为当下的局面已经不是国土上的损失,而是苏联的生死存亡。

      “你……先出去在门口冷静一下,一会儿进来再报告一次!”斯大林恶狠狠的对朱可夫说道。

      朱可夫毫不犹豫的站起身,向斯大林敬了个军礼,大步走出房门。

      办公室内的其他苏共政治局核心成员们看着几乎要暴怒的斯大林,都不敢吭声。

      等朱可夫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斯大林才狠狠地用烟斗敲击了几下办公桌,发泄着心中的无奈。可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越想越气。斯大林知道苏联当下的战况没有那么多时间再讨价还价。不得以,斯大林只能逼迫自己去设想,何锐面对这样的局面会怎么做!

      在最初的一分钟里,斯大林满脑子都是何锐那种紧抓战略主动性的作风。如果是何锐面对这样的情况,肯定是先对德军发动进攻,让战火在德国那边燃烧。

      经过片刻恶狠狠地设想后,斯大林逐渐能够用更冷静的态度考虑问题。在对日战争中,何锐当时掌握了空中优势,卡车运输的机动优势,以及作为底线的鸭绿江防线。作战地区也是更适合这些作战装备与战术的朝鲜北部地区。何锐能以东北一地击败日本,靠的并非是偷袭,而是将自己的实力彻底发挥出来。

      当下的苏联虽然节节败退,但是依旧有属于苏联的优势。最大优势莫过于苏联的人口优势,其次就是苏联装甲兵的装备拥有一定的优势。其他大大小小的优势也有不少。

      如果一味的继续与德军顶牛,苏联就无法发挥出自身优势。而朱可夫的计划的确能够通过空间换时间,将苏联的优势发挥出来。

      刚想到这里,基洛夫开口说道:“总书记,总参谋部的计划的确可以给我们争取到时间。”

      有基洛夫打头阵,其他苏共政治局委员们也都等着看斯大林的反应,然后给出自己的看法。基洛夫继续说道:“中国的承诺并不能当作我们依赖的对象。即便中国帮助我们夺取了制空权,也不意味着我们的陆军能够击败德军。想彻底击败德军,就得重创德国陆军。到现在为止,我方的战败很大原因是因为同等兵力下无法击败德军,想彻底击败德军,需要的是在数量大大超过德军的红军部队。总参谋部争取到的时间,可以让我们组建起规模超过德军的部队。”

      斯大林的目光落在了米高扬身上。米高扬现在是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部长会议相当于中国的国务院,副主席就等同中国的副总理。米高扬这个副总理则负责军事物资与对外贸易工作。斯大林问道:“米高扬同志,现阶段武装1200万新部队的物资准备情况如何?”

      米高扬当即答道:“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了670万人员的征召,新的训练正在展开。剩余530万人员的征召计划已经完成,正在开始执行。1200万人入伍后带来的生产缺口,我们已经向中国发去了订单。我们与中国方面就此事的谈判已经结束,中国同意这些物资可以采取挂账模式支付。挂账期可以延长至3年。”

      听到中国允许挂账3年,斯大林与参加会议的苏共核心们都感到安心不少。所谓挂账3年,指的是在未来3年内,苏联从中国购买的所有物资,都可以3年不结算。这种做法无疑充满了善意,至少对苏联非常有利。

      虽然中国自己也在进行战争,不过中国是处于攻势一方,战争远离中国本土,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依旧在良好的运行。3年的挂账,等于是中国的生产能力就是现在苏联的后勤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