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红军经过一整天的苦战,终于夺取了好几个防线上的主要阵地。
此时的波兰地区,苏联红军中央集团军的炮兵火力准备同样给与德军沉重打击,将德军赶出了利沃夫防线。
此时负责指挥波兰战役的是代理参谋长曼施坦因,他的神色并没有因为遭到沉重打击而变化。即便苏联红军的火力准备的确大大超出德军的预料,曼施坦因考虑的则是这样规模的炮击对于后勤的消耗速度。
很快,曼施坦因做出了决定,先后撤一下,随即发动反攻。与苏联机动力量碰一碰。
27日,在利沃夫西部,德国装甲兵与苏联装甲兵们碰撞起来。德国投入了大概500辆坦克,其中一半是豹式坦克,一半是虎式坦克。对面则是清一色的T34/85。
很快,德国装甲兵们就给与了苏联装甲兵们沉重的打击。即便德国国内遭到了猛烈轰炸,德军装甲兵们依旧十分强悍。即便苏联红军的装甲兵已经不再是1942年的菜鸟,德军却也在1943年的德军装备水平上提升了一个巨大的档次。
打到27日中午,德军损失了104辆坦克。苏联红军则损失了308辆坦克。可就在苏联红军遭到正面损失的时候,苏联红军其他装甲部队开始向着德军两翼包抄,德军也知道不能恋战,只得后撤。
之后的四天里,曼施坦因几乎是没日没夜的指挥着德军继续作战。苏联红军不断遭到德军的反击,虽然这些反击都很犀利,却也让苏联红军有了与德军正面激战的机会。
苏联红军并不畏惧与德军作战,在德军本土遭到沉重打击的当下,德军只会越打越弱。
到了3月3日,苏联红军向前又推进了60公里。然后,德国喷气式战斗机突然大规模出现在战区,并且在很短时间里面就压制了苏联的米格15。
米格15中有一部分换了新发动机,大部分却还没换。这就导致了米格15的战斗力不如德国一直在升级的喷气式战斗机。
曼施坦因此时眼睛里面有了血丝,数日的持续指挥下,曼施坦因必须对于各种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不过曼施坦因相信莫德尔的评价,“敌军统帅(苏联红军)在策划战役时展现了不俗的技巧,可进攻一旦受挫,就会失去理智,疯狂并且徒劳的冲击防线。敌军统帅虽然有长进,但显然不能抓住有利局面扩大战果,俄国人迷信蛮力,在逆境中往往丧失逻辑思维能力,不会随机应变。”
苏联红军的这次进攻也一样,从战线上看,苏联红军呈现一个很标准的箭头进攻模式。前端窄,后方宽。这种模式下,部队可以持续进攻。
但这是那种毛头小子的看法。在曼施坦因这样的战术大师看来,局面则大不相同。不同的苏联红军部队都遭受了不同的打击,其导致了后方的苏联红军部队的持续战斗能力遭到了很大削弱。
曼施坦因准备了一个包围圈,但曼施坦因在痛下杀手之前还让苏联红军感觉自己正在有序推进。只是推进中与德军进行了各种战斗,负隅顽抗的德军被不断逼退。
莫德尔认为苏联红军的确有战斗力,但是苏联红军对于军事的理解还远远不足。苏联红军还只是在打仗,并没有真正理解到战争本身的艺术。
曼施坦因认同莫德尔的判断,不过此时曼施坦因却忍不住走神了一下。他突然想到了即将击败德国的何锐。何锐是公认的军事家,曼施坦因认真研究过何锐指挥的战争后也认同这个观点。
不过曼施坦因能够确认的是何锐是伟大的战略家,在战争爆发前,何锐就已经决定了战争本身的胜负。而身为军事家,即便知道战略家已经是无可争辩的最高级别的军事家,但曼施坦因还是忍不住想知道何锐的战术水平。
但何锐25岁就独当一面,26岁就成为了东北政府的主席。自此之后,何锐并不负责战术工作。中国军队的战术胜利,则是别国还在试验阶段的全新装备,在中国这边已经全面普及了。所以在大家都处于摸不着头脑的阶段,中国的新装备新战术全面占优。
等到别国发现中国选了正确的装备路线之时,已经习惯了优势装备的中国军队靠着新装备以及基于新装备的战术能力一路平推过去,彻底击败敌人。
此时的波兰地区,苏联红军中央集团军的炮兵火力准备同样给与德军沉重打击,将德军赶出了利沃夫防线。
此时负责指挥波兰战役的是代理参谋长曼施坦因,他的神色并没有因为遭到沉重打击而变化。即便苏联红军的火力准备的确大大超出德军的预料,曼施坦因考虑的则是这样规模的炮击对于后勤的消耗速度。
很快,曼施坦因做出了决定,先后撤一下,随即发动反攻。与苏联机动力量碰一碰。
27日,在利沃夫西部,德国装甲兵与苏联装甲兵们碰撞起来。德国投入了大概500辆坦克,其中一半是豹式坦克,一半是虎式坦克。对面则是清一色的T34/85。
很快,德国装甲兵们就给与了苏联装甲兵们沉重的打击。即便德国国内遭到了猛烈轰炸,德军装甲兵们依旧十分强悍。即便苏联红军的装甲兵已经不再是1942年的菜鸟,德军却也在1943年的德军装备水平上提升了一个巨大的档次。
打到27日中午,德军损失了104辆坦克。苏联红军则损失了308辆坦克。可就在苏联红军遭到正面损失的时候,苏联红军其他装甲部队开始向着德军两翼包抄,德军也知道不能恋战,只得后撤。
之后的四天里,曼施坦因几乎是没日没夜的指挥着德军继续作战。苏联红军不断遭到德军的反击,虽然这些反击都很犀利,却也让苏联红军有了与德军正面激战的机会。
苏联红军并不畏惧与德军作战,在德军本土遭到沉重打击的当下,德军只会越打越弱。
到了3月3日,苏联红军向前又推进了60公里。然后,德国喷气式战斗机突然大规模出现在战区,并且在很短时间里面就压制了苏联的米格15。
米格15中有一部分换了新发动机,大部分却还没换。这就导致了米格15的战斗力不如德国一直在升级的喷气式战斗机。
曼施坦因此时眼睛里面有了血丝,数日的持续指挥下,曼施坦因必须对于各种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不过曼施坦因相信莫德尔的评价,“敌军统帅(苏联红军)在策划战役时展现了不俗的技巧,可进攻一旦受挫,就会失去理智,疯狂并且徒劳的冲击防线。敌军统帅虽然有长进,但显然不能抓住有利局面扩大战果,俄国人迷信蛮力,在逆境中往往丧失逻辑思维能力,不会随机应变。”
苏联红军的这次进攻也一样,从战线上看,苏联红军呈现一个很标准的箭头进攻模式。前端窄,后方宽。这种模式下,部队可以持续进攻。
但这是那种毛头小子的看法。在曼施坦因这样的战术大师看来,局面则大不相同。不同的苏联红军部队都遭受了不同的打击,其导致了后方的苏联红军部队的持续战斗能力遭到了很大削弱。
曼施坦因准备了一个包围圈,但曼施坦因在痛下杀手之前还让苏联红军感觉自己正在有序推进。只是推进中与德军进行了各种战斗,负隅顽抗的德军被不断逼退。
莫德尔认为苏联红军的确有战斗力,但是苏联红军对于军事的理解还远远不足。苏联红军还只是在打仗,并没有真正理解到战争本身的艺术。
曼施坦因认同莫德尔的判断,不过此时曼施坦因却忍不住走神了一下。他突然想到了即将击败德国的何锐。何锐是公认的军事家,曼施坦因认真研究过何锐指挥的战争后也认同这个观点。
不过曼施坦因能够确认的是何锐是伟大的战略家,在战争爆发前,何锐就已经决定了战争本身的胜负。而身为军事家,即便知道战略家已经是无可争辩的最高级别的军事家,但曼施坦因还是忍不住想知道何锐的战术水平。
但何锐25岁就独当一面,26岁就成为了东北政府的主席。自此之后,何锐并不负责战术工作。中国军队的战术胜利,则是别国还在试验阶段的全新装备,在中国这边已经全面普及了。所以在大家都处于摸不着头脑的阶段,中国的新装备新战术全面占优。
等到别国发现中国选了正确的装备路线之时,已经习惯了优势装备的中国军队靠着新装备以及基于新装备的战术能力一路平推过去,彻底击败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