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不是因为大行台被渗透太深、全无秘密,征收乡土物料本就与乡情息息相关。大行台用令谨慎,之前便在诸公府集思广议,令式颁行前向群众吹吹风,也是给他们一个缓冲的余地和筹措的时间。
李泰之前收购油料的时候,便造访县里十几家土豪大户。而在史氏兄弟造访之后不久,陆续又有五六家前来访问,可见都是对这输赏格甚有所图。
可见邙山败绩虽然给了宇文泰霸府极大打击,但对其统治关中的威望影响倒是不大,这些乡里豪强们多数还是对西魏政权持支持态度。
李泰经过一番思考,也更加体会到宇文泰为何先收物而不收兵,除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考虑之外,也在于对乡情的逐步试探。
如果关西群众对他的霸府政权认同感不算太高,贸然征辟豪强部曲入伍,非但不能增强实力,反倒会加剧裂痕与内耗。
这个宇文黑獭步步为营,不因大军兵败而自乱阵脚,让李泰这个志做的卢的志气少年也大感挑战性。
县中大户们求访殷勤,可现在主动权却回到了李泰手中,他自然稳坐钓鱼台、不作明确表态,回应只是和对史氏兄弟一样的说辞。
输赏格中的油膏一项,本不是这些耕桑大户的竞争目标,但是因为出现了李泰这个变数,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选项。
这些乡土大户们若想不受制于李泰,其实也很简单,各自合谋、拼凑乡资进行捐输即可。毕竟输赏格所涉及的物料有十几种,各家或丰或俭,凑在一起商议,总能满足几项。
但问题是,这些乡土豪强们能不能进行有效的联合?
他们如果真的能够摒弃嫌隙、亲密无间,别说区区几个郡县乡团首领的位置,只怕就连宇文泰这些北镇武人们都在关西站不稳!就连之前的五胡乱华,那也崛起一个、摁死一个。
二桃杀三士,古来有之。乡土之间的竞争,或许不像争霸天下那样波澜壮阔、战火纷飞,但各自胸怀里的荆棘也是满满当当,内卷起来六亲不认。
七月初,大行台的输赏格正式颁布,一时间造访李泰庄园的乡土大户更加踊跃。他们有的积极抬价报价,有的则软中带硬的威胁,态度各不相同。
李泰对此诸类,全都报以笑颜。如果只是他自己筹划,多多少少要考虑招惹这么多的乡人忿怨值不值得,但他背后却站着贺拔胜,自然不会畏惧这些乡豪的仇怨威胁。
这些来访乡户态度或是不尽相同,但却有一点比较统一,那就是他们全都认定李泰囤积这么多的油膏只是为了高价收买,而不是为的自己捐输谋官。
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也出奇的相似,第一就是李泰的出身,他身为陇西李氏子弟,根本不需要输物买官、也不屑屈居乡团兵长之位。第二还是他的出身,他一个东州外客,不够资格、也没有能力统率乡团。
李泰对此既觉得有些好笑,又倍感无奈。他是真的不介意乡团军主职位是清是浊、是轻是重,就算自己不做,也可以推出部曲中一人受赏,但后一个理由却不得不考虑。
关西民风之排外,他是深有体会,否则安心种田就好,也不会衍生出之后众多计议。
西魏的官爵威望说到底也就那么回事,只有官民勾结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他乡资乡望俱薄,即便争取到一个都督职衔,那些乡土豪强们该不鸟他还是不鸟他,反而会滋生更多纠纷。
几天后,史氏兄弟再来造访。这一次,态度便不像之前如其兄弟名字一样恭敬,还做什么苦肉计的铺垫,而是咄咄逼人。
李泰之前收购油料的时候,便造访县里十几家土豪大户。而在史氏兄弟造访之后不久,陆续又有五六家前来访问,可见都是对这输赏格甚有所图。
可见邙山败绩虽然给了宇文泰霸府极大打击,但对其统治关中的威望影响倒是不大,这些乡里豪强们多数还是对西魏政权持支持态度。
李泰经过一番思考,也更加体会到宇文泰为何先收物而不收兵,除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考虑之外,也在于对乡情的逐步试探。
如果关西群众对他的霸府政权认同感不算太高,贸然征辟豪强部曲入伍,非但不能增强实力,反倒会加剧裂痕与内耗。
这个宇文黑獭步步为营,不因大军兵败而自乱阵脚,让李泰这个志做的卢的志气少年也大感挑战性。
县中大户们求访殷勤,可现在主动权却回到了李泰手中,他自然稳坐钓鱼台、不作明确表态,回应只是和对史氏兄弟一样的说辞。
输赏格中的油膏一项,本不是这些耕桑大户的竞争目标,但是因为出现了李泰这个变数,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选项。
这些乡土大户们若想不受制于李泰,其实也很简单,各自合谋、拼凑乡资进行捐输即可。毕竟输赏格所涉及的物料有十几种,各家或丰或俭,凑在一起商议,总能满足几项。
但问题是,这些乡土豪强们能不能进行有效的联合?
他们如果真的能够摒弃嫌隙、亲密无间,别说区区几个郡县乡团首领的位置,只怕就连宇文泰这些北镇武人们都在关西站不稳!就连之前的五胡乱华,那也崛起一个、摁死一个。
二桃杀三士,古来有之。乡土之间的竞争,或许不像争霸天下那样波澜壮阔、战火纷飞,但各自胸怀里的荆棘也是满满当当,内卷起来六亲不认。
七月初,大行台的输赏格正式颁布,一时间造访李泰庄园的乡土大户更加踊跃。他们有的积极抬价报价,有的则软中带硬的威胁,态度各不相同。
李泰对此诸类,全都报以笑颜。如果只是他自己筹划,多多少少要考虑招惹这么多的乡人忿怨值不值得,但他背后却站着贺拔胜,自然不会畏惧这些乡豪的仇怨威胁。
这些来访乡户态度或是不尽相同,但却有一点比较统一,那就是他们全都认定李泰囤积这么多的油膏只是为了高价收买,而不是为的自己捐输谋官。
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也出奇的相似,第一就是李泰的出身,他身为陇西李氏子弟,根本不需要输物买官、也不屑屈居乡团兵长之位。第二还是他的出身,他一个东州外客,不够资格、也没有能力统率乡团。
李泰对此既觉得有些好笑,又倍感无奈。他是真的不介意乡团军主职位是清是浊、是轻是重,就算自己不做,也可以推出部曲中一人受赏,但后一个理由却不得不考虑。
关西民风之排外,他是深有体会,否则安心种田就好,也不会衍生出之后众多计议。
西魏的官爵威望说到底也就那么回事,只有官民勾结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他乡资乡望俱薄,即便争取到一个都督职衔,那些乡土豪强们该不鸟他还是不鸟他,反而会滋生更多纠纷。
几天后,史氏兄弟再来造访。这一次,态度便不像之前如其兄弟名字一样恭敬,还做什么苦肉计的铺垫,而是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