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将这诸方心理浅作分析一番,也不由得感慨,果然鼓励群众内卷才是保证统治稳固的不二法门。

      邙山之战虽然给西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实也是帮助西魏扫平了更进一步的障碍,让西魏内部的胡汉力量此消彼长、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否则这场内卷分分钟就有可能失控,甚至卷成龙卷风,把宇文泰这个掌舵人都卷的粉身碎骨!

      校场外旁观数日,这一场大阅终于要进入到下一个步骤,即就是田猎。

      古人对于田猎活动那是极为重视的,所谓春蒐、夏苗、秋狝、冬狩。春天打猎是防止野兽怀孕、生产泛滥,夏天为了保护谷苗作物,秋天是为了获取肥美膏脂,冬天则是防止野兽饥寒流窜伤人。

      之所以称为田猎,则是因为先民食肉服皮,狩猎就等同于种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产活动。

      《礼记》中讲,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无事而不田,曰不敬。将打猎上升到礼制高度,则就是因为田猎练兵,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忘战必危。

      不过,随着农业的发展,物质生活有了更稳定的保证,军民职业的分工逐渐明确,礼制与观念也在逐渐进行改变。

      比如有关防止野兽生育泛滥的春蒐,《礼记》中就有了新的规定:不麑,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不杀幼鹿,不伤害动物胎卵,不杀孕兽,也不破坏动物巢穴,已经有了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诸军在荆原演武完毕,便各自归营打点行装。休整三日之后,又于荆原聚集训令,然后便分批次第开拔,浩浩荡荡向东而去。

      大军仍是左中右三路进军,左右两军分别由雍州刺史侯莫陈崇、华州刺史宇文导统率,宇文泰自领中军,在整个渭北平原铺开,形成浩浩荡荡的行军军阵。

      李泰作为公府卫官,跟随中军行止。

      此行田猎将大量典礼文物抛在了栎阳,李泰那一身仪甲班剑等礼器也交还回去,换上了一身轻便的两当铠,总算是略具防护力。稍弓弓弦也发下来,以供射猎。

      除此之外,他们这些公府卫官还下发了一面人头大小的小鼓,可以直接挂在马鞍上敲击、号令部伍进退,名字叫做鼙鼓。

      白居易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讲的就是这种鼓了。

      军将们敲鼓,士伍们则分发铙钹,弄出动静来惊吓驱逐山林之间栖息游荡的野兽。

      田猎范围这样广阔,诸军将士们主要还是在行军中继续练习行营离合之法,交叉围堵将四方野兽驱逐到中央区域来。如果所部负责的区域逃逸野兽太多,便要受到军法的惩戒。

      行军两日,真正能够纵情驰猎的,主要还是那些大将们并其精锐部曲,看着那些被射杀的鲜血淋漓的野兽被成车成车的运回中军,李泰自是心痒难耐。

      他此身本就有着不俗的弓马底子,之前乡居为了跑路准备也一直勤练,现在到了田猎环节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真是有点高手寂寞。瞧着那些斩获丰厚的军将们归营炫耀,真是有点高手寂寞。

      在行军的第三天,大军已经抵达荆原的东部边缘,大行台终于驻军下来,号令诸公府并诸军精拣贲士,各自入场狩猎,并且猎获最丰厚的队伍赏赐两百匹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