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廷各项军政大事基本都已定了下来,本朝以来骄兵悍将、藩镇林立、吏治混乱、民不聊生的种种弊政,时至今日差不多都解决,而王师征战于江南,中央收拢州县权柄,国是大定,大唐战舰正当一统天下、整肃边疆、阔海扬帆的时候,治国治学之道,是眼下最后一件大事。
——从某种程度上言,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每个唐人的三观,关系到每个唐人的思想与抱负,那是指引他们前进方向、奋斗目标的东西,李从璟正待把它解决。
杨悫是儒家士子的代表,他将他跟戚同文的说过的话,向礼堂里千百人论述过后,进一步深化道:“臣闻,天子的职责,没有比执掌礼仪更大的了。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礼者,纲纪是也;分者,君臣是也;名者,公、候、卿、大夫是也。天下为何会大乱?皆因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纲纪坏了,君不为君,臣不为臣,公侯卿大夫,都想以下犯上、问九鼎之重,所以武人执掌重兵、把持权柄,所以天下才会藩镇林立、征伐不休。”
“一言以蔽之,天下治、乱的根由,在礼。天下大治,是因为礼仪大兴,天下大乱,是因为礼仪荒废。朝廷要重现初唐盛世,就得重塑礼仪,兴儒家之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才是治国治学正统,已是毋庸置疑。臣言尽于此,还请太子明鉴。”
杨悫话说完,向李从璟深深一礼。
李从璟不置可否,连表态都没有。
但这并不妨碍满堂的儒家士子大声喝彩。他们听了杨悫的言论,都觉得犹如圣人耳提面命,这时候个个兴奋的脸红耳赤,“祭酒高论”“祭酒明见”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祭酒之言,某不敢苟同。”
这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众人循声去看,只见一个苍老的身躯站起来。
博士王不器。
众人见之,都不免诧异。学院两大家,杨悫与王不器,是最德高望重的人。只是平日两人私交甚笃,此时竟然对立起来?
王不器直身而立,虽然苍老,却是一棵苍老的松柏,根骨端正,他看向杨悫,问:“如今天下丧乱,四海不平,敢问祭酒,天下如何能再得太平?”
杨悫是儒家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手到擒来,“天下定于一人,自然得太平。”
“定于一人,此乃何人?”王不器问。
杨悫面露微笑,“重礼者,仁义者,不好杀戮者。”
他这话说出,儒家士子又是齐声喝彩。
王不器八风不动,“不行杀戮,便无征战,江南诸侯,谁愿引颈受戮,将城池百姓双手奉上?”
杨悫道:“久旱之地,必望甘露,久乱之民,必望太平。若使大唐四境安定,国富民强,江南百姓,谁不争相投向大唐?千百城池,刺史县令敢不双手奉上?”
这副景象的确很是让人神往,想想都让人热情澎湃、不能自己,儒家士子听了,个个热血沸腾,大赞不止。
而李从璟听了这话,也终于明白,为何江淮还在大战时,朝廷就有官员劝朝廷息兵戈——虽然那人被李从璟丢到了江淮前线——但不是人人都能去前线的,而对于儒家士子而言,他们依旧沉浸在自己美梦里。
——从某种程度上言,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每个唐人的三观,关系到每个唐人的思想与抱负,那是指引他们前进方向、奋斗目标的东西,李从璟正待把它解决。
杨悫是儒家士子的代表,他将他跟戚同文的说过的话,向礼堂里千百人论述过后,进一步深化道:“臣闻,天子的职责,没有比执掌礼仪更大的了。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礼者,纲纪是也;分者,君臣是也;名者,公、候、卿、大夫是也。天下为何会大乱?皆因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纲纪坏了,君不为君,臣不为臣,公侯卿大夫,都想以下犯上、问九鼎之重,所以武人执掌重兵、把持权柄,所以天下才会藩镇林立、征伐不休。”
“一言以蔽之,天下治、乱的根由,在礼。天下大治,是因为礼仪大兴,天下大乱,是因为礼仪荒废。朝廷要重现初唐盛世,就得重塑礼仪,兴儒家之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才是治国治学正统,已是毋庸置疑。臣言尽于此,还请太子明鉴。”
杨悫话说完,向李从璟深深一礼。
李从璟不置可否,连表态都没有。
但这并不妨碍满堂的儒家士子大声喝彩。他们听了杨悫的言论,都觉得犹如圣人耳提面命,这时候个个兴奋的脸红耳赤,“祭酒高论”“祭酒明见”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祭酒之言,某不敢苟同。”
这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众人循声去看,只见一个苍老的身躯站起来。
博士王不器。
众人见之,都不免诧异。学院两大家,杨悫与王不器,是最德高望重的人。只是平日两人私交甚笃,此时竟然对立起来?
王不器直身而立,虽然苍老,却是一棵苍老的松柏,根骨端正,他看向杨悫,问:“如今天下丧乱,四海不平,敢问祭酒,天下如何能再得太平?”
杨悫是儒家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手到擒来,“天下定于一人,自然得太平。”
“定于一人,此乃何人?”王不器问。
杨悫面露微笑,“重礼者,仁义者,不好杀戮者。”
他这话说出,儒家士子又是齐声喝彩。
王不器八风不动,“不行杀戮,便无征战,江南诸侯,谁愿引颈受戮,将城池百姓双手奉上?”
杨悫道:“久旱之地,必望甘露,久乱之民,必望太平。若使大唐四境安定,国富民强,江南百姓,谁不争相投向大唐?千百城池,刺史县令敢不双手奉上?”
这副景象的确很是让人神往,想想都让人热情澎湃、不能自己,儒家士子听了,个个热血沸腾,大赞不止。
而李从璟听了这话,也终于明白,为何江淮还在大战时,朝廷就有官员劝朝廷息兵戈——虽然那人被李从璟丢到了江淮前线——但不是人人都能去前线的,而对于儒家士子而言,他们依旧沉浸在自己美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