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义凭借战功当上了大将军,这看是没什么不妥的,不过正是因此袁绍我感觉到了心中不爽,鞠义出生于行伍,他最为上心的也就是排兵布阵,以及兵种的研究,正因为他如此醉心于兵种的研究,所以创建出了先登死士。

    他的一门心思部放在了军事上,对于朝堂的事情,虽说知道基本操作,但是却不会深究,比如说袁绍喜欢阿谀奉承,但是鞠义却不会,袁绍喜欢曲意逢迎,鞠义同样不会,袁绍喜欢名门望族之人,做什么事情都是看别人的声望来定,然而鞠义的声望并不高,却能够身居高位,这又引得袁绍有那么一些不舒服了。

    不过如今大战降临,颜良文丑二人又死了,所以说,袁绍再怎么不爽,鞠义也不能临阵换帅,他还有用得着鞠义的地方。

    一个月前,是曹操在那里挑拨他和许攸的关系,几个月后,似乎又是曹性在那里挑拨他和鞠义的关系,但这种挑拨信正是因为基于这点原因,值得袁绍的心中有那么一些生疑,鞠义可是握有赵国,半数以上的兵马啊。

    这里的主帅毕竟是他袁绍,袁绍在这里就不信许攸能够掀起什么浪花,但是鞠义不同,他可不在西边的战场上,最为主要的是鞠义从小就与士兵厮混在一起,在军中赢得了不少声望,若他真的一句话发下去,恐怕还真的有不少赵国的士兵愿意为他卖命,愿意随他一起造反。

    一想到这里,袁绍那颗心不由得担忧了起来。他立刻招来了他的众多谋士,一起商议计策。

    在这些谋士中,最主要的就是郭图逢纪,许攸沮授等人。

    许攸看到这封信之后,直接冷笑一声,随后看着袁绍说道:“大王勿需多虑,我和大将军乃多年挚友,知道他为人正直,刚直不阿,一门心思都放在军事上,毫无疑问这封信就是由曹性的锦衣卫所写,目的就是为了挑拨你和鞠义之间的关系,但这也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鞠义的确把秦国打得非常之惨,曹性不惜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对付他,秦国也快顶不住了,攻克秦国之日,可待还请主公一定要想清楚啊!”

    许攸一口气说了一番大道理给袁绍听,虽然这些大道理,每一句都是实话,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听在袁绍的耳中,确实有那么一些刺耳,袁绍本来就有一些不喜欢这个许攸,然而许攸在说话之时,却总是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情,特别是他的最后一句话,让袁绍考虑清楚,莫不是他在潜意识的说,袁绍的智商有限,连这一点小计策都看不出来吗?

    不过对于许攸的狂傲,袁绍还是选择了隐忍不发,随后他又看向了其他谋士,沮授看了一眼在场的各位,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郭图逢纪则是皱着眉头,思虑了片刻,最终对袁绍说道。

    “大王,这封信的确有挑拨离间的嫌疑,但是我们也要做好两手准备,不可让大将军乱来啊!”

    其实郭图逢纪,也是料定鞠义肯定不会有造反之心,毕竟鞠义只是一个武将,冲锋陷阵还可以,但论到治国,他哪里会呀,所以说说鞠义造反,那完是开玩笑,除非鞠义都已经把其他朝廷中的重臣联络好了。

    不过为了迎合袁绍,郭图逢纪二人也不得不这样说,袁绍听后沉吟了片刻,他也知道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此刻绝不能将鞠义换下来,鞠义要是走了,谁去对付秦国啊,所以说袁绍的最终决定就是,当场撕毁信件,不过他在背后确实发布了另外一道命令,派遣一个副帅给鞠义。

    在一场战争中,主帅当然只有一个,但是副帅却可以有很多个,副帅所管的东西,也就是什么后勤什么军备,或者是兼职参谋等等,反正有很多种,袁绍此次派出去的那个副帅,肯定是自己的亲信,他最终选定的人是他袁绍的侄子高干,毕竟在袁绍看来只有自己最亲近的人才是最可信的。

    于是乎,高干从这里出发来到了鞠义的军营,当高干来到鞠义的军营之后,鞠义也是有一些手忙脚乱,连忙亲自出来迎接高干的到来,而高干看见鞠义之后,则是笑呵呵的拍了拍鞠义的肩膀,说赵王之所以派他前来,也没有别的事情,他让鞠义放宽心,安心的在前面打仗,一切后勤都会有保证的,只要鞠义能够攻克秦国,那绝对是赵国的第一功臣。

    听了这话,鞠义那颗悬着的心也算是放下了,安心的做起了前方的主帅。不过或许鞠义心思单纯认为,袁绍派高干前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就只是为了激励他一下,但是实际情况,恐怕不如鞠义所想象的那样。

    此刻的曹性早已是到达了赵郡兵临前线,亲自指挥战斗。

    车武将锦衣卫的情报递上来,曹性一看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随后将这封密报交给了众人,众人依依留来,上面的情报写得很清楚。

    高干来了之后,鞠义并没有升起多大的警觉,依然在前方卖力的指挥。

    只是那个高干他的小动作就有一点多了,鞠义在前方拼死拼活的打仗,然而他却在后方声色犬马,准确的来说是每日都在军营中款待众将,他所款待的人物有军中的高层,有前方冲锋的先锋,反正就是没有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