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教育并不普及的时代,能得到书读是一件幸事,曹性也教导手下的百姓,让他们将自己家中的少年部送往学堂,让他们得到最基本的教育,至少懂得读书写字,毕竟有学识的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古代就有孔子收教徒弟,每人交十块腊肉便可入学,而曹性这里收费更加便宜,每人只需交两块腊肉的钱,便可到学堂内,学习一年的时间,至于说剩下的,则部都官府补助。

    当然,或许也有一些普通百姓认识死理,觉得拿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实在是太过于浪费,毕竟读书这个东西还要花钱,还不如就留在家中老老实实的种地,为家中减轻一些负担,然而曹性却是明确的告诉他们。

    若是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能够步入仕途,那么读书就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曹性向所有人保证,日后在他的治下选举官员,不是在像大汉王朝那样以孝廉的方式。

    虽说举孝廉来推举官员的方式看似不错,毕竟他的出发点还是挺好的,但是推举了这么多官员出来,也没见什么优秀的人才,所以曹性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能者上,不能者下,至于说贤能不贤能,可以作为第二考核。反正曹性目前所要的,就是能治国佣兵的有用之才。

    蔡琰就作为这座学堂的第一任校长,他的任务倒是挺重的,不仅要交自己的学生读书认字,更重要的是,他还要帮助曹性培养出第一批老师,所以说蔡琰身上的担子也很沉重。

    曹性走过去告诉蔡琰,若是坚持不住的话,说一声便可,曹性会想办法让奉云来协助蔡琰的,然而蔡琰却是坚定的摇了摇头,自从他父亲死了之后,他好像成熟了许多,也彻底的坚强了起来。

    蔡琰告诉曹性,教导天下学子,他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他已经逐步的将这种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一种责任,所以无论如何,她都不会觉得苦不会觉得累。

    听到蔡琰的这一番话,曹性也是笑了,这就是所谓的师德吗?在蔡琰的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曹性询问了一些关于学堂的问题,但在此之后曹性似乎与蔡琰开始变得越来越没话说,这就是所谓的没话题吗?曹性尴尬的笑了笑,想要说些什么,但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说的,特别是一想到蔡琰的父亲才刚刚去世,有些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

    所以说曹性在叮嘱蔡琰,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之后,便带着人离开了。

    回到自己的府中之后,曹性继续处理他的政事,九原郡已经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在新政的面改造下,最大的成效就是,每家每户都丰衣足食,街上不再有乞丐,只要你勤快,只要你愿意,总不会被饿死的。

    如今九原郡的粮食,已经足够九原郡所有的百姓,更为重要的是,曹性去了一趟长安,将郿塞那里的粮食部运了过来,这更是大大增加了边云县粮食的储量。

    所以说,五年之内,曹性完可以不用再担心粮食的问题。不过即便如此,曹性也依然没有放弃对粮食的大量产量,毕竟多一点粮食总是好事。

    其次曹性开始大量的募集工人,曹性的心中有一个想法,要将他的治下,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所以最为基本的工人,自然是不可以少的。

    甚至曹性直接组建了一个部门叫做工程部,工程部的领导者自然就是曹性手下的能工巧匠马伯了。

    首先曹性做的事就是,让马伯帮他广招工业性的人才,招的人手要以年轻人为主,这些年轻人,至少要会木工或者是打铁两个技能,必须掌握一个。

    其次工业部也管修建的事情,如今曹性正在修的东西大概有三个,一个是甬道,现在曹性需要的是将整个九原郡的道路,部连通,每一个县城到每一个县城,起码最多只需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便可到达,如此一来,才能大大的提高运输的效率。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想办法与秦朝所修的万里长城连接起来,以此来抵御,鲜卑人的入侵。

    虽说听起来这两个工程量有些浩大,但是曹性现在至下有的是人口,手中也有的是钱财,这些工人虽说每日的工作非常艰辛,但曹性也绝对不会亏待他们。毕竟历史上面那些王朝是如何灭亡的,曹性现在还能够回想起来,就比如说秦朝和隋朝两个王朝,本来都比较好,结果因为干某些事操之过急,导致民不聊生,所以最终导致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