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T43改步战车这个计划虽然最早是莫洛佐夫那边提出来的,不过等到后来,也就是以马拉申科为中继桥梁、将科京与莫洛佐夫这一对原本的竞争对手,给撮合到一起之后,这个项目再往后,就变成了第一特别设计局和第二特别设计局的合作项目。
因为计划是莫洛佐夫最早提出来并开始试做的,加之T43中型坦克的生产线也不在科京的一局这边,而是在莫洛佐夫的二局那里。
有鉴于此,车体底盘部分的主要设计建造工作就交由莫洛佐夫负责搞定,而科京这边,则是揽过了炮塔的设计建造与测试工作。这也能更好地帮助莫洛佐夫分摊设计压力,使得其能够投入最大精力到车体底盘的设计建造中去。
为了方便测绘与测试工作,莫洛佐夫还提供给了科京几辆试制预生产出来的改进款车体底盘,用于让科京搭载不同设计方案的炮塔进行实际测试。
所以此时此刻马拉申科看到的这车体底盘,实际上并不是科京的一局这边设计并下发生产任务交由建造的。而是莫洛佐夫的二局那边已经造好,并用铁路干线专门送过来的。毕竟你让压根没有T43生产线的科京这边造这车体底盘,那属实是有点难为人了。
莫洛佐夫那边的车体底盘改进和最后一阶段的测试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步步推进。而科京这边的炮塔设计也不甘落后,好几种不同方案测试筛选后最终定型下来的最优秀胜者,便是马拉申科面前的这玩意儿。
有一说一,科京捣鼓出来的这个炮塔构型,看上去有点像是IS2重型坦克炮塔脑袋的等比例缩小版本,和T43这个车体底盘搭配在一起总给人一种“换头怪凯露”,不怎么着调的感觉。
严格来说这种炮塔设计构型放在步战车身上并不算合适,防弹外形是有了但过于高大,尤其不适合生存能力本就相对较差的步战车隐蔽。而且据马拉申科了解,科京还给这炮塔布置了厚重的装甲,炮塔前缘正脸物理厚度达到了惊人的80毫米,要知道这只是一款步战车。
科京的设计思路是好的,毕竟炮塔在实战中的中弹几率更高,这是对前线所有战损报告进行汇总统计后得出的精确结果,那就理应该被重点保护起来。
但马拉申科却清楚地知道步战车这东西,除了极少数剑走偏锋、专打治安战的玩意儿,后世各大主流军事强国的步战车没有一款是重甲设计。步战车本身的设计作战用途就不是扛着重甲,去和敌方完备重火力阵地还有坦克硬刚的,一身冗余的重甲只会成为步战车的累赘。
不过,凡事都有特殊性,也不能事事都用死理去生搬硬套。
T43步战车到底是直接套用中型坦克底盘应急魔改来的玩意儿,完整继承了原有T43中型坦克的动力系统,只不过是后置改前移、挪了下位置而已。
这也就等同于意味着这款魔改步战车,拥有和中型坦克完全相同的马力输出,就算是对比冷战时期的步战车乃至未来二十一世纪步战车,这动力输出也绝对称得上是充沛。
所以纵使是科京给这玩意儿,设计了个正面装甲物理厚度达到80毫米的坚固脑袋,但是因为等比例缩小了体积的缘故,所以这个新式的炮塔实际上还要来得更轻。这也就意味着安到车上之后,整车的战斗全重要比正经的T43中型坦克来的更小。
一款比T43中型坦克功重比还高、机动性更好、跑的也更快的高防护性能步战车,如果是按照这种描述来想的话,马拉申科猛然间觉得这好像也还不错。至少德国佬那些小水管反坦克炮都奈何不了这东西了,防护的提升也并非毫无意义。
而且这毕竟是一款战时应急魔改来的青春版步战车,不论是设计投入还是设计时间都很有限,捣鼓成现在这模样已经不错了。就这还是上级看在这东西是马拉申科、科京、还有莫洛佐夫三人参与其中,都投入了不小精力,并相信会获得成功的情况下才勉强默许存在的。
所以不管怎么说,能有眼下这样品已经不错了,有的用比没得用要强,就这还要啥自行车?
“挺好的,我看就这样吧。要是实车测试再不出问题的话,我看就可以定型投入量产了,话说你们应该还没开始量产吧?”
从车体底盘上一跃而下的马拉申科拍了拍手上的飞灰、随口一问,不曾想科京紧随其后给出的答案却属实令人感到意外。
“你要是问我这里的话,那当然是没有量产的,毕竟我这儿只造重型坦克,不过莫洛佐夫那儿可就不一定了。”
因为计划是莫洛佐夫最早提出来并开始试做的,加之T43中型坦克的生产线也不在科京的一局这边,而是在莫洛佐夫的二局那里。
有鉴于此,车体底盘部分的主要设计建造工作就交由莫洛佐夫负责搞定,而科京这边,则是揽过了炮塔的设计建造与测试工作。这也能更好地帮助莫洛佐夫分摊设计压力,使得其能够投入最大精力到车体底盘的设计建造中去。
为了方便测绘与测试工作,莫洛佐夫还提供给了科京几辆试制预生产出来的改进款车体底盘,用于让科京搭载不同设计方案的炮塔进行实际测试。
所以此时此刻马拉申科看到的这车体底盘,实际上并不是科京的一局这边设计并下发生产任务交由建造的。而是莫洛佐夫的二局那边已经造好,并用铁路干线专门送过来的。毕竟你让压根没有T43生产线的科京这边造这车体底盘,那属实是有点难为人了。
莫洛佐夫那边的车体底盘改进和最后一阶段的测试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步步推进。而科京这边的炮塔设计也不甘落后,好几种不同方案测试筛选后最终定型下来的最优秀胜者,便是马拉申科面前的这玩意儿。
有一说一,科京捣鼓出来的这个炮塔构型,看上去有点像是IS2重型坦克炮塔脑袋的等比例缩小版本,和T43这个车体底盘搭配在一起总给人一种“换头怪凯露”,不怎么着调的感觉。
严格来说这种炮塔设计构型放在步战车身上并不算合适,防弹外形是有了但过于高大,尤其不适合生存能力本就相对较差的步战车隐蔽。而且据马拉申科了解,科京还给这炮塔布置了厚重的装甲,炮塔前缘正脸物理厚度达到了惊人的80毫米,要知道这只是一款步战车。
科京的设计思路是好的,毕竟炮塔在实战中的中弹几率更高,这是对前线所有战损报告进行汇总统计后得出的精确结果,那就理应该被重点保护起来。
但马拉申科却清楚地知道步战车这东西,除了极少数剑走偏锋、专打治安战的玩意儿,后世各大主流军事强国的步战车没有一款是重甲设计。步战车本身的设计作战用途就不是扛着重甲,去和敌方完备重火力阵地还有坦克硬刚的,一身冗余的重甲只会成为步战车的累赘。
不过,凡事都有特殊性,也不能事事都用死理去生搬硬套。
T43步战车到底是直接套用中型坦克底盘应急魔改来的玩意儿,完整继承了原有T43中型坦克的动力系统,只不过是后置改前移、挪了下位置而已。
这也就等同于意味着这款魔改步战车,拥有和中型坦克完全相同的马力输出,就算是对比冷战时期的步战车乃至未来二十一世纪步战车,这动力输出也绝对称得上是充沛。
所以纵使是科京给这玩意儿,设计了个正面装甲物理厚度达到80毫米的坚固脑袋,但是因为等比例缩小了体积的缘故,所以这个新式的炮塔实际上还要来得更轻。这也就意味着安到车上之后,整车的战斗全重要比正经的T43中型坦克来的更小。
一款比T43中型坦克功重比还高、机动性更好、跑的也更快的高防护性能步战车,如果是按照这种描述来想的话,马拉申科猛然间觉得这好像也还不错。至少德国佬那些小水管反坦克炮都奈何不了这东西了,防护的提升也并非毫无意义。
而且这毕竟是一款战时应急魔改来的青春版步战车,不论是设计投入还是设计时间都很有限,捣鼓成现在这模样已经不错了。就这还是上级看在这东西是马拉申科、科京、还有莫洛佐夫三人参与其中,都投入了不小精力,并相信会获得成功的情况下才勉强默许存在的。
所以不管怎么说,能有眼下这样品已经不错了,有的用比没得用要强,就这还要啥自行车?
“挺好的,我看就这样吧。要是实车测试再不出问题的话,我看就可以定型投入量产了,话说你们应该还没开始量产吧?”
从车体底盘上一跃而下的马拉申科拍了拍手上的飞灰、随口一问,不曾想科京紧随其后给出的答案却属实令人感到意外。
“你要是问我这里的话,那当然是没有量产的,毕竟我这儿只造重型坦克,不过莫洛佐夫那儿可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