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朱高煦要觐见的人、不止侯海一个,不过要来的人不是内阁大臣,就是太监。于是朱高煦叫大臣们在武英殿的内阁候宣,省得在门外干等。
侯海一走,下一个人应该是太监孟骥。朱高煦便在他的大桌案后面,一边瞧奏章,一边等孟骥。
相比后宫一些地方,甚至于京师富贵人家、青楼别院之华丽,朱高煦办公的柔仪殿反而显得朴实无华,只不过建筑规格很高、用料很名贵。
除了古朴的礼器摆设,最显眼的就是他那张很宽大的书案,正摆在大殿中间。入夏之后,大案下面垫着草编的地毯,别处都是砖石地板。朱高煦确实不喜欢太过讲究、生活上的奢华精细,日常起居都很好侍候。
他也不太爱使唤太多奴婢。有些富商和显贵,家中随时一群奴仆使唤着,排场很阔;但柔仪殿就只有几个人,能在朱高煦身边呆着。大多时候都是些熟人,曹福找来的连氏、小荷这两个宫女常来柔仪殿,做些端茶送水的活儿。
朱高煦时不时会和她们闲扯几句,问她们住哪里、在哪里吃饭什么的。起初宫女们都小心应付,生怕说错了半个字;后来时间一长,她们渐渐确定、朱高煦并不是故作姿态。于是近亲的宫女们都渐渐习惯了。
没一会儿,太监孟骥弯腰走了进来,跪伏在桌案前磕头。朱高煦便叫他起来说话。
有关南海诸国的状况,有公文和奏章可阅。朱高煦便对孟骥说道:“谈谈你的见闻罢。”
孟骥还真的没谈大事,他看了一眼侍立在大案侧后的曹福,就开始说见闻。他从刘鸣的事开始说,谈到刘鸣的表弟陈漳死在了出使真腊的途中,还说了他们表兄弟间的琐事。接着又谈起了海军指挥使唐敬,多半也是从刘鸣口中听来的。
朱高煦听得很轻松,只说一个人的事,线索总是没那么复杂。
孟骥终于说到了重点,说道:“彼时真腊国危急,遣使来官军大营求救,暹罗国使者也到了。刘使君问策奴婢,奴婢说自家管不了这等大事,不过为皇爷跑跑腿;刘使君领了皇爷的圣旨、负责邦交诸事,得他拿主意哩。
刘使君说,深受隆恩重任在身,不敢不为君分忧;皇爷多次言及大略,谆谆教诲亦不敢忘。又说暹罗国这些年日渐势大,真腊国灭对朝廷无益。
然后刘使君便令暹罗国退兵,停止进军金边城,助真腊国渡过危局。暹罗国使者多有怨言,未曾许诺停止进军。刘使君亲自到金边城去了,奴婢劝阻无用。”
西番色目人孟骥、永乐年间活过来的太监,跟刘鸣没甚么关系;再说刘鸣是武德年间才中的进士,在朝中还没啥过硬的人脉可言。
孟骥一个劲为刘鸣说话,估摸着他这个太监确实欣赏刘鸣某些方面。朱高煦一边听着,一边已经听明白了、孟骥为甚么要先说刘鸣的表弟。
朱高煦对刘鸣的做法不是完全满意,但别人又不是自己、万里之外通信不便,又怎能随时都恰恰能挠到痒|处?不过刘鸣跑到真腊国内地去,万一又折损一员大臣,那朱高煦就肉疼了。
他的脑海里闪过刘鸣表弟的事,便很快有了主意,开口道:“按道理说,暹罗国是胜利的一方,想分赃并不过分。但暹罗人站过来的时候,咱们已经赢了。锦上添花、或是说趁火打劫,哪能和雪中送炭相比?”
朱高煦又干笑了一声:“话又说回来,假设官军此役不太顺利,那暹罗人不是要翻转来干咱们一票?刘鸣的想法也没甚么不对。”
孟骥道:“皇爷圣明。”
朱高煦说罢稍稍转头侧目,看了一眼曹福。曹福一直在关注朱高煦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曹福马上有了回应,他的腰微微向下一弯。
侯海一走,下一个人应该是太监孟骥。朱高煦便在他的大桌案后面,一边瞧奏章,一边等孟骥。
相比后宫一些地方,甚至于京师富贵人家、青楼别院之华丽,朱高煦办公的柔仪殿反而显得朴实无华,只不过建筑规格很高、用料很名贵。
除了古朴的礼器摆设,最显眼的就是他那张很宽大的书案,正摆在大殿中间。入夏之后,大案下面垫着草编的地毯,别处都是砖石地板。朱高煦确实不喜欢太过讲究、生活上的奢华精细,日常起居都很好侍候。
他也不太爱使唤太多奴婢。有些富商和显贵,家中随时一群奴仆使唤着,排场很阔;但柔仪殿就只有几个人,能在朱高煦身边呆着。大多时候都是些熟人,曹福找来的连氏、小荷这两个宫女常来柔仪殿,做些端茶送水的活儿。
朱高煦时不时会和她们闲扯几句,问她们住哪里、在哪里吃饭什么的。起初宫女们都小心应付,生怕说错了半个字;后来时间一长,她们渐渐确定、朱高煦并不是故作姿态。于是近亲的宫女们都渐渐习惯了。
没一会儿,太监孟骥弯腰走了进来,跪伏在桌案前磕头。朱高煦便叫他起来说话。
有关南海诸国的状况,有公文和奏章可阅。朱高煦便对孟骥说道:“谈谈你的见闻罢。”
孟骥还真的没谈大事,他看了一眼侍立在大案侧后的曹福,就开始说见闻。他从刘鸣的事开始说,谈到刘鸣的表弟陈漳死在了出使真腊的途中,还说了他们表兄弟间的琐事。接着又谈起了海军指挥使唐敬,多半也是从刘鸣口中听来的。
朱高煦听得很轻松,只说一个人的事,线索总是没那么复杂。
孟骥终于说到了重点,说道:“彼时真腊国危急,遣使来官军大营求救,暹罗国使者也到了。刘使君问策奴婢,奴婢说自家管不了这等大事,不过为皇爷跑跑腿;刘使君领了皇爷的圣旨、负责邦交诸事,得他拿主意哩。
刘使君说,深受隆恩重任在身,不敢不为君分忧;皇爷多次言及大略,谆谆教诲亦不敢忘。又说暹罗国这些年日渐势大,真腊国灭对朝廷无益。
然后刘使君便令暹罗国退兵,停止进军金边城,助真腊国渡过危局。暹罗国使者多有怨言,未曾许诺停止进军。刘使君亲自到金边城去了,奴婢劝阻无用。”
西番色目人孟骥、永乐年间活过来的太监,跟刘鸣没甚么关系;再说刘鸣是武德年间才中的进士,在朝中还没啥过硬的人脉可言。
孟骥一个劲为刘鸣说话,估摸着他这个太监确实欣赏刘鸣某些方面。朱高煦一边听着,一边已经听明白了、孟骥为甚么要先说刘鸣的表弟。
朱高煦对刘鸣的做法不是完全满意,但别人又不是自己、万里之外通信不便,又怎能随时都恰恰能挠到痒|处?不过刘鸣跑到真腊国内地去,万一又折损一员大臣,那朱高煦就肉疼了。
他的脑海里闪过刘鸣表弟的事,便很快有了主意,开口道:“按道理说,暹罗国是胜利的一方,想分赃并不过分。但暹罗人站过来的时候,咱们已经赢了。锦上添花、或是说趁火打劫,哪能和雪中送炭相比?”
朱高煦又干笑了一声:“话又说回来,假设官军此役不太顺利,那暹罗人不是要翻转来干咱们一票?刘鸣的想法也没甚么不对。”
孟骥道:“皇爷圣明。”
朱高煦说罢稍稍转头侧目,看了一眼曹福。曹福一直在关注朱高煦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曹福马上有了回应,他的腰微微向下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