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朱高煦感悟的心得一样,在明朝当皇帝,如果想偷懒实在是太简单了。
他一直知道,殿试是皇帝亲自出题和批阅。但是他召见了齐泰之后,才知道出题可以叫大臣写几道策问,然后皇帝只需选一份题目就行。
至于怎么点状元榜眼探花,更是容易。这件事没有确定的标准,皇帝可以非常随意,没有人会闹事的。毕竟参加殿试的人不会落榜,殿试之后都是进士,已然皆大欢喜。
皇帝可以看谁的字写得好、或者看谁长相好来判断,毫无问题。像建文年间那个王艮,本来是状元,却因为长得不太方正、便没当上;还有洪武年间的黄子澄,因为太祖问他名字,他说话不流利,也没做上状元。
朱高煦想起以前听到的故事,心说难怪明朝皇帝有各种奇葩;有玩蟋蟀的,有开妓-院的,有不识字的木匠,还有几十年不上朝的、而且不止一个。之所以他们可以那样干,或许是因为皇帝不用做甚么事,朝廷照常能运转。
他还记得课本上的论述,明清是封建专-制发展的顶峰。这种说法应该也是对的,但是明朝大部分时期、可能不是皇帝集-权,而是中央集-权。
有的皇帝主观意愿,是想让大臣们把活都干完、但是不能分走利益和权-力;这就跟让马儿会跑、但不吃草是一样的道理。结果只会造成官-僚集团掌握大部分权力、拿走大部分好处。于是从永乐朝开始,皇室便已开始转变策略,逐渐放弃不切实际的幻象,转而寻求“势力制衡”;其中发生过两次突然的失衡,一次是土木堡,一次是阉党的覆灭。
这些都是朱高煦自己对朝政的理解。但是如今的格局开始重塑,恐怕已变得与历-史迥异……
朱高煦在乾清宫东暖阁坐了一上午,仍未批阅完奏章。他在心里很佩服皇太祖,七旬之际仍独-裁所有奏章。大概创业的人,才真正懂得江山来之不易。
吃过午饭,他便叫宦官把剩下的奏章、直接送武英殿的内阁,让内阁和典宝处处理。他自己则到柔仪殿看书去了,妙锦写的《起居记》还没看完。
那两个衙门,起初因为北征而临时设立,所以没有遇到甚么劝阻。但朱高煦回京后,仍未解散;只是取消了紧急事务的“权宜决策”之权,毕竟朱高煦回宫之后,紧急事情可以让他亲自裁决。
他已预感到,反对的声音正在酝酿。“典宝处”这个驳斥决策的机构里,有几个勋贵武将、还有个太监;让这些人参与决策过程,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
朱高煦暂且没有理会,他在柔仪殿呆到了旁晚。太监曹福告诉他,今天侍寝的人轮到德嫔段雪恨了。于是朱高煦便命令曹福,召德嫔到乾清宫侍寝。
大明皇帝就是这样,从衣食住行到朝政大事、甚至女人,都可以不操心,全有人妥善安排。
但他这时才渐渐意识到,曹福本来是尚膳监太监,怎么管起这种事来了?明初并没有专门设立翻牌子的内官衙门,而这个曹福在不知不觉中,便把一个权力真空给占了;而且朱高煦很长时间,毫无感觉,竟觉得很顺心舒坦。
或许在皇城里的人们,见多识广、经常明争暗斗,怕都不是省油的灯。
段雪恨到来的时候,夜幕已然降临,但时间还比较早。她穿着绸缎衣裙,有深红色的霞披飘带。段雪恨跟着他北征时,不可能穿这样的衣裳;朱高煦此时看见她的样子,有点不太习惯;
她的脸上也有修饰,不过朱高煦仔细看时,发现她只涂了嘴唇上的胭脂、画了眉毛,别的地方没有上脂粉。她的皮肤气色不如别的妃嫔好,不过天然很白,在晚上倒也看不清肌肤上的瑕疵。只有当她靠近灯光时,朱高煦才看到了她发际处浅浅的汗绒。
段雪恨准备了枸杞米酒汤。朱高煦自觉身体没啥问题,但好意难却,便没说甚么。
这时段雪恨忽然问道:“圣上言,星月很大。可它们为何没掉下来?”
他一直知道,殿试是皇帝亲自出题和批阅。但是他召见了齐泰之后,才知道出题可以叫大臣写几道策问,然后皇帝只需选一份题目就行。
至于怎么点状元榜眼探花,更是容易。这件事没有确定的标准,皇帝可以非常随意,没有人会闹事的。毕竟参加殿试的人不会落榜,殿试之后都是进士,已然皆大欢喜。
皇帝可以看谁的字写得好、或者看谁长相好来判断,毫无问题。像建文年间那个王艮,本来是状元,却因为长得不太方正、便没当上;还有洪武年间的黄子澄,因为太祖问他名字,他说话不流利,也没做上状元。
朱高煦想起以前听到的故事,心说难怪明朝皇帝有各种奇葩;有玩蟋蟀的,有开妓-院的,有不识字的木匠,还有几十年不上朝的、而且不止一个。之所以他们可以那样干,或许是因为皇帝不用做甚么事,朝廷照常能运转。
他还记得课本上的论述,明清是封建专-制发展的顶峰。这种说法应该也是对的,但是明朝大部分时期、可能不是皇帝集-权,而是中央集-权。
有的皇帝主观意愿,是想让大臣们把活都干完、但是不能分走利益和权-力;这就跟让马儿会跑、但不吃草是一样的道理。结果只会造成官-僚集团掌握大部分权力、拿走大部分好处。于是从永乐朝开始,皇室便已开始转变策略,逐渐放弃不切实际的幻象,转而寻求“势力制衡”;其中发生过两次突然的失衡,一次是土木堡,一次是阉党的覆灭。
这些都是朱高煦自己对朝政的理解。但是如今的格局开始重塑,恐怕已变得与历-史迥异……
朱高煦在乾清宫东暖阁坐了一上午,仍未批阅完奏章。他在心里很佩服皇太祖,七旬之际仍独-裁所有奏章。大概创业的人,才真正懂得江山来之不易。
吃过午饭,他便叫宦官把剩下的奏章、直接送武英殿的内阁,让内阁和典宝处处理。他自己则到柔仪殿看书去了,妙锦写的《起居记》还没看完。
那两个衙门,起初因为北征而临时设立,所以没有遇到甚么劝阻。但朱高煦回京后,仍未解散;只是取消了紧急事务的“权宜决策”之权,毕竟朱高煦回宫之后,紧急事情可以让他亲自裁决。
他已预感到,反对的声音正在酝酿。“典宝处”这个驳斥决策的机构里,有几个勋贵武将、还有个太监;让这些人参与决策过程,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
朱高煦暂且没有理会,他在柔仪殿呆到了旁晚。太监曹福告诉他,今天侍寝的人轮到德嫔段雪恨了。于是朱高煦便命令曹福,召德嫔到乾清宫侍寝。
大明皇帝就是这样,从衣食住行到朝政大事、甚至女人,都可以不操心,全有人妥善安排。
但他这时才渐渐意识到,曹福本来是尚膳监太监,怎么管起这种事来了?明初并没有专门设立翻牌子的内官衙门,而这个曹福在不知不觉中,便把一个权力真空给占了;而且朱高煦很长时间,毫无感觉,竟觉得很顺心舒坦。
或许在皇城里的人们,见多识广、经常明争暗斗,怕都不是省油的灯。
段雪恨到来的时候,夜幕已然降临,但时间还比较早。她穿着绸缎衣裙,有深红色的霞披飘带。段雪恨跟着他北征时,不可能穿这样的衣裳;朱高煦此时看见她的样子,有点不太习惯;
她的脸上也有修饰,不过朱高煦仔细看时,发现她只涂了嘴唇上的胭脂、画了眉毛,别的地方没有上脂粉。她的皮肤气色不如别的妃嫔好,不过天然很白,在晚上倒也看不清肌肤上的瑕疵。只有当她靠近灯光时,朱高煦才看到了她发际处浅浅的汗绒。
段雪恨准备了枸杞米酒汤。朱高煦自觉身体没啥问题,但好意难却,便没说甚么。
这时段雪恨忽然问道:“圣上言,星月很大。可它们为何没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