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摧锋之战(1)()

    众将看着诸葛诞,不明所以。诸葛诞道:“想我半生纵横沙场,到老却被小子看轻。子方之言正合我意,此战只许胜,不准败!”

    蒋班闻言大喜道:“班愿立军令状,如有不胜,提头来见主公!”

    诸葛诞笑道:“豫州王伯舆亦是国内有名宿将,子方只带五万人么?”

    蒋班抬眼望着诸葛诞,笑言答道:“若非如此,只怕豫州军不敢出战。”

    “好,昨日收到一封家书,你们先看一下。”诸葛诞把一封书信递给蒋班。

    蒋班打开书信,看了一遍道:“此乃蜀人故作激将之法,欲收渔翁之利。”言罢,将书信传给众人观看。

    此信来的蹊跷,众将看后不禁与蒋班同感。信是蜀汉诸葛瞻所写。诸葛亮为诸葛瑾的弟弟,诸葛诞是诸葛瑾的族弟。论资排辈,诸葛诞是诸葛瞻的叔父。信的大意便是说叔父年老体衰,此番大战,应当固守城池保全性命,以二十万之众守城待敌方有胜机。接着信中还叙述了蜀汉卫将军姜维,统帅偏师屡屡北伐的事迹。全文数百字,都是些肤浅之词,按照蒋班的评价真是拙劣的激将法……还有拙劣的文笔。

    这信自然是来自蜀国,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蜀汉皇帝刘禅。姜维在汉中军辎匮乏,守卫疆土足够,想要出征无论粮草器械都是捉襟见肘。思来想去,决定写信给在成都的夏侯霸,请夏侯霸帮忙在朝中斡旋。夏侯霸是彻头彻尾的北伐派,收到消息便去找刘禅。

    刘禅一直倾心姜维,如今伯约有求,哪能不应。也没经过尚书台,直接叫夏侯霸从国库中拉了一大批军资送往汉中。对于淮南兵变,姜维认为如果诸葛诞采取稳守的策略,最多也就是支撑一年。若是积极作战的策略,最差也能挺个一年半左右。无论那一种,曹魏的国力都会因为长期的战事衰弱。只要找准时机,大举北伐,魏人的力量都在淮南,秦陇之地得不到支援,很难挡得住蜀军。

    目前诸葛诞联结接东吴,显然是采取稳守的战略,即便如此蜀国也是坐山观虎,并没有什么损失。对于姜维的看法,刘禅深以为然,可想法并不一样。纯粹的看热闹不是刘禅的性格,说什么也得插一脚才行。

    诸葛瞻听到刘禅的要求很是不以为然。诸葛诞这种级别的统帅,怎么会看不破小小的激将之计。如此作为只会让诸葛诞瞧不起蜀人。刘禅的心态要好得多,不管诸葛诞如何反应,自己都没有损失。所以这封信一定要写,而且要写的直白,让对方一看就生气。连续写了几封,都因为过于“深奥”被刘禅否掉。诸葛瞻就问刘禅,陛下啊,您究竟要什么样的书信。刘禅想了想提笔自己写了几百字,交给诸葛瞻和郤正看。二人看后一致认为自己难以和陛下媲美,写不出这样的激将信。结果刘禅的信,诸葛瞻的墨宝,就这么送到了淮南。

    看到书信,诸葛诞并没有如刘禅预想般动怒。这毕竟太小儿科了,心中不禁对诸葛瞻的评价降了几等。孔明之子竟是如此粗陋之辈,真替孔明感到惋惜。看来蜀人对于此处也是非常关注,这样一来淮南成了天下人瞩目的焦点。一想到这里,诸葛诞顿感热血沸腾,若是在此击败了司马昭,不仅有机会夺取魏帝,更使天下震动。届时挟魏帝号令中原,司马昭没了中原各郡的支持,必然束手就擒。

    蒋班则另有想法,蜀人计略虽然拙劣,可未尝没有道理。姜维数次北伐,司马昭深以为患。淮南军成分复杂,若是旷日持久难免人心涣散。即便是要守,也须先挫败敌军锐气,用胜利鼓舞军民之心。无论怎样想,诸葛诞和蒋班等人的看法却是一致。此战必胜,挫敌锋锐,以振军威。让天下人知道淮南军的厉害,顺便让蜀人开开眼界。

    唯有制胜之机方能使人改变策略,因为一时怒气盲目遵循情绪做事的将领永远成不了帅才。刘禅恶作剧似的一封信,没有激怒诸葛诞,却让诸葛诞看清了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诸葛诞是帅才,蒋班有帅才的头脑,王基也是帅才。

    王基字伯舆,与诸葛诞几乎同时为官,文武双全,谋略深远,为人刚直不阿。深得司马父子宠信。如今以豫州刺史行镇东将军,督豫州,扬州军马讨伐诸葛诞。扬州军马被诸葛诞尽数抽走,实际上王基的军队只有豫州军。

    项县位于汝南境内,由项县往东,便进入了寿春地界。因此司马昭下令王基的豫州军团在项县修筑防御工事,顺便等待其他各州人马汇集。

    王基坚决反对道:“我以向大将军多次言明,此番讨贼,利在争先,为何仍是命我固守?”

    使者知晓王基虽老,可深得大将军信任,恭敬答道:“大将军说豫州军少,贼军近二十万,怕老将军孤军深入。”

    “贼众不过三五处人马汇集,形势所迫,真正为诸葛诞卖命者才有几人?我豫州军团人马虽少,足以破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