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过是七月的光景,比起到正月的历史曹魏减少了六十万人半年的消耗。而屯田兵和民夫们也得以提前六个月务农,这又是一笔本应消耗的收入。相比于历史曹魏的国力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因此得以保全和增强。
这是刘禅歪打正着的结果,也是不愿看到的结局。在沓中屯田的姜维是否会暗自庆幸并没有出兵北伐呢。
东吴的乱子是摆在明面上的,看着兵强马壮斗志昂扬的军队,司马昭把目光锁定在江东。既然大军都聚集在淮南,不如趁着江东内乱夺取整个江南地区,眼下正是趁火打劫的最佳时机。
对于司马昭的想法,豫州刺史王基表示坚决反对。这老将每次征伐都是固执己见,与上命相违。但每一次都用事实证明自己所主张的的确是制胜的道理。司马氏对于王基一向是极为敬重,因此司马昭也虚心听从了王基的建议。
王基说的也是很有道理。当年诸葛恪趁着东关之胜,尽出东吴之兵围攻新城,结果城没打下来,自己损兵折将而回。姜维贪图小利,在兵粮不继的情况下轻兵深入,结果是大败而回——蜀将张嶷便是死于此战。所以人们往往在大获全胜之后开始骄傲轻敌。无论是上级的将领还是下层的步卒,一旦有了轻敌的心态就难以深思熟虑的做事。
现在平定了叛乱,还不能肯定国内是否存在居心叵测的其他势力,因此收兵回国养精蓄锐才是道理。况且新收降的兵卒有十多万,也需要妥善的安置和观察。以前曹操在官渡击败了袁绍,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为什么没有继续追击袁绍呢?是因为害怕挫灭了锐气和威风,坏了大好的形势。
一番措辞字字在理,司马昭也明白眼下的魏军看似强盛,但隐忧也是不少。于是司马昭封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进封东武侯镇守两淮之地。王基接受了重任,但坚持不接受封赏,而是上书把功劳让给力随军的参谋以及其他将领。因此而被封侯的将领足有七人之多,被世人传为美谈。
在荆州牵制吴将施绩的王昶此时也撤军回到了襄阳。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东吴几万大军按在江陵动弹不得,这已然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江陵方面的施绩对此也是无可奈何。让王昶抢占了先机,自己慢了一步也难以怨天尤人。而且当务之急是东吴国内的形势,作为荆州军区的最高统帅站在那一边是足以影响天下的抉择。
路蕃带着魏军很快便是回转追了过来,然而这个时候文俶,王祚早跑的没了踪迹。这个方向再往远去已经超出了魏军的搜索范围,追之无益。摇了摇头,路蕃暗道自己不走运,错过了这一桩功劳。司马昭大军离开后,王基在两淮之地尤其是两国边境之处投入了重兵布防。漏网的吴将想回国根本是痴心妄想,只要身在魏国境内被捕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留在淮南守御的吴将乃是朱异。面对大好的时机只有退守边境的份儿让朱异很是不满。东吴前后搭进去三万多人不说,还赔上了全氏一族和文钦,唐咨等一干将领。
士族阀门在江南地区比比皆是,多全家一家不多,少全氏一家也不少。但文钦,唐咨等将领便是不同了。这些人都是由魏国投奔而来,对于魏国的地理和战术有很独到的认识。日后和魏人交战时没有文钦等人的帮助,等于失去很大的助力。
魏人在边境屯驻重兵,朱异也是同样的做法。国内目前这种形式,若是司马昭攻过来,便是一场苦战。东吴在长江北岸的占领区难以保住,但司马昭的魏军想渡过长江登陆南岸便是痴人说梦。东吴水军的厉害曹操是尝过了,司马氏还没吃过苦头。
听到全家被吴主孙亮投入大牢的消息,孙綝愤怒到了极点。自己给孙据等人的书信说的很清楚,切莫轻举妄动一定要小心谨慎的等待自己回来。只要回到建业,孙亮还敢撒野么?可这兄弟几人就是不听,闹了全家被抓的下场。自己带着十几万人出征,家眷却是留在建业的。现在成了吴主孙亮的人质,这事儿便是难以善终了。
孙綝并不知晓孙据兄弟如何落入了孙亮的手中,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也打听不到具体的内容。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了退路,孙琳心中恨火狂烧做着最坏的打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这是刘禅歪打正着的结果,也是不愿看到的结局。在沓中屯田的姜维是否会暗自庆幸并没有出兵北伐呢。
东吴的乱子是摆在明面上的,看着兵强马壮斗志昂扬的军队,司马昭把目光锁定在江东。既然大军都聚集在淮南,不如趁着江东内乱夺取整个江南地区,眼下正是趁火打劫的最佳时机。
对于司马昭的想法,豫州刺史王基表示坚决反对。这老将每次征伐都是固执己见,与上命相违。但每一次都用事实证明自己所主张的的确是制胜的道理。司马氏对于王基一向是极为敬重,因此司马昭也虚心听从了王基的建议。
王基说的也是很有道理。当年诸葛恪趁着东关之胜,尽出东吴之兵围攻新城,结果城没打下来,自己损兵折将而回。姜维贪图小利,在兵粮不继的情况下轻兵深入,结果是大败而回——蜀将张嶷便是死于此战。所以人们往往在大获全胜之后开始骄傲轻敌。无论是上级的将领还是下层的步卒,一旦有了轻敌的心态就难以深思熟虑的做事。
现在平定了叛乱,还不能肯定国内是否存在居心叵测的其他势力,因此收兵回国养精蓄锐才是道理。况且新收降的兵卒有十多万,也需要妥善的安置和观察。以前曹操在官渡击败了袁绍,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为什么没有继续追击袁绍呢?是因为害怕挫灭了锐气和威风,坏了大好的形势。
一番措辞字字在理,司马昭也明白眼下的魏军看似强盛,但隐忧也是不少。于是司马昭封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进封东武侯镇守两淮之地。王基接受了重任,但坚持不接受封赏,而是上书把功劳让给力随军的参谋以及其他将领。因此而被封侯的将领足有七人之多,被世人传为美谈。
在荆州牵制吴将施绩的王昶此时也撤军回到了襄阳。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东吴几万大军按在江陵动弹不得,这已然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江陵方面的施绩对此也是无可奈何。让王昶抢占了先机,自己慢了一步也难以怨天尤人。而且当务之急是东吴国内的形势,作为荆州军区的最高统帅站在那一边是足以影响天下的抉择。
路蕃带着魏军很快便是回转追了过来,然而这个时候文俶,王祚早跑的没了踪迹。这个方向再往远去已经超出了魏军的搜索范围,追之无益。摇了摇头,路蕃暗道自己不走运,错过了这一桩功劳。司马昭大军离开后,王基在两淮之地尤其是两国边境之处投入了重兵布防。漏网的吴将想回国根本是痴心妄想,只要身在魏国境内被捕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留在淮南守御的吴将乃是朱异。面对大好的时机只有退守边境的份儿让朱异很是不满。东吴前后搭进去三万多人不说,还赔上了全氏一族和文钦,唐咨等一干将领。
士族阀门在江南地区比比皆是,多全家一家不多,少全氏一家也不少。但文钦,唐咨等将领便是不同了。这些人都是由魏国投奔而来,对于魏国的地理和战术有很独到的认识。日后和魏人交战时没有文钦等人的帮助,等于失去很大的助力。
魏人在边境屯驻重兵,朱异也是同样的做法。国内目前这种形式,若是司马昭攻过来,便是一场苦战。东吴在长江北岸的占领区难以保住,但司马昭的魏军想渡过长江登陆南岸便是痴人说梦。东吴水军的厉害曹操是尝过了,司马氏还没吃过苦头。
听到全家被吴主孙亮投入大牢的消息,孙綝愤怒到了极点。自己给孙据等人的书信说的很清楚,切莫轻举妄动一定要小心谨慎的等待自己回来。只要回到建业,孙亮还敢撒野么?可这兄弟几人就是不听,闹了全家被抓的下场。自己带着十几万人出征,家眷却是留在建业的。现在成了吴主孙亮的人质,这事儿便是难以善终了。
孙綝并不知晓孙据兄弟如何落入了孙亮的手中,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也打听不到具体的内容。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了退路,孙琳心中恨火狂烧做着最坏的打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