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初战(下)
前一年被魏骠骑将军王昶屯兵夹石,逼迫施绩不得按兵江陵。接到吴主孙亮的诏书后,施绩心花怒放,决定一雪前耻抢先出兵。于是以将军留平,杨敏引本部人马先行,自己率领大军随后跟进。江陵的吴军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随着主将的一声令下城门打开,一列列的军卒将领踏上征程。
由于西线的战事,魏国的襄阳和黄河北岸防线都是处于临战的戒备。上次提前出兵是因为判断出了江东人马的动向,如今只是有所戒备,并不清楚东吴的动态。襄阳乃是坚城一座,王昶经营多年早到了牢不可破的地步。虽然失了先机,但也不过是正常的状况。
凭借襄阳坚固的防御工事,东吴就算来十万人也别想破城而入。对于吴军攻坚的能力,魏军一直是有所轻视的。眼下的形势并不利于魏国,同时和蜀汉以及东吴两线交战的压力是相当沉重的。一旦有所闪失,难保不会累及到整条防线的溃败。
更要命的是襄阳的最高统帅骠骑将军王昶已经患病数日。若是东吴兵临城下,这等消息必然是保密,以免对自家士气造成打击。但现在却是王昶卧床在先,东吴出兵在后。患病的消息已经派人传往许昌,想隐瞒全军将士为时已晚。
王昶强撑着病体,召集全军将领商议对策。江东来势汹汹,明摆着是欺负魏国国内空虚缺乏援兵的状态。襄阳城中有守军三万人,虽不算是多,但都是常驻于此的老兵。
出城野战王昶不能亲自指挥,兵力也不如对方,还没交手已经是两项劣势。非是万不得已,出城野战是绝对不可为的。西线的战事没有结束,江东也不会只发动荆州一处,所以与其破敌不如拖敌。
时间是珍贵的,也是此时最为重要的。吴军为了破城掠地在抢时间,魏人只能困守城池拖延时间。最后的结果是城破或是吴军撤退,就看双方的表现了。
魏军回缩在襄阳,樊城两处使得东吴人马轻松的来到两城之下。施绩亲自率领五万人马包围襄阳。留平杨敏二将带着三万余人攻打樊城。襄阳城大而且守御坚固,樊城城小虽是守御完善相对而言还是比襄阳容易拿下。
樊城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是和襄阳互为犄角联为一体。襄阳,樊城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没了其中任何一座,另一个便成了孤城。江北的魏军若是来支援,也会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
王昶将重兵屯在襄阳,樊城的兵力就相对薄弱一些。常驻的守军本就是不多,附近的游军也被抽调一空,魏军实际可以使用的兵力也就是三万人。既要守御襄阳,又要保住樊城,其中的艰险不言而喻。
施绩看透了王昶的心里,也清楚魏军的虚实。因此带着五万大军屯在襄阳城下并不急着攻城。樊城那边才是此番北伐的主力,几乎过半的精锐人马都交给了留平,杨敏二将。
年纪大了又是染病在身,现在每日操劳军务让王昶感到难以支撑。城外吴军的用意自己如何不知?只是城中的守军有限,若是一次失败恐怕便动摇了守卫襄阳的根本。若是拖延到樊城被破,同样是士气大跌的情形,那一刻便是吴人总攻襄阳之时!
留平和杨敏都是江东经验丰富的将领,留平是东吴名将留赞的次子。当年留赞跟随大军征讨魏国,因为疾病缠身导致被魏将蒋班追上战死。东吴国内皆是以此为憾。杨敏曾经是丁奉的部下,后来转调入荆州任职,为人勇猛无比擅于攻坚,是江东少有的猛将。
破樊城的方法很简单,强攻!魏国的援军不知何时来到,想来时间也不会短。而且西路的魏军若是回撤,江东大举兴兵的计划只能戛然而止。二十万的兵力已经是倾尽了全国之力,而魏军若是抽回入川的队伍至少可以组织四十万到五十万的军队。
留平先是指挥军卒立即投入了攻城战,任凭魏人的守御如何强悍也是不顾。这等舍命的打法看的魏军樊城守将心惊胆跳。这么打下去,东吴得死伤多少兵力?关键是城内的魏军远远少于城外的吴军啊……
东吴人马不分日夜的攻城,留平把人马分成数队轮班休息。城内的魏军却是不得休息,只是有部分的轮替而已。好不容易挨到了自己轮替,回去休息时还要作为预备役随时待命。这等体力和精力上的摧残让魏军渐渐的毛躁起来。
第三天的平旦,攻城战仍旧在持续。谁也没有注意到养精蓄锐已久的杨敏带着千余名敢死之士混在队列之中。樊城下早已堆积了无数吴兵的尸首,这反而激发了江东士卒的决心!
杨敏大喝一声一手持盾,一手持流星锤攀墙而上。千余健儿皆是争先恐后的投入了攻城战,同时又有数千吴军分四面作为掩护。城头上的箭矢飞石圆木等如同雨点搬砸下,杨敏手中的盾牌吃不住力道已经有了裂纹。
看着身旁不断摔下去的将士,杨敏胆气越来越状,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守城的魏军看到杨敏这边的速度和勇猛哪还不知这是吴人的主力?于是连忙调集后备力量加强防御。
前一年被魏骠骑将军王昶屯兵夹石,逼迫施绩不得按兵江陵。接到吴主孙亮的诏书后,施绩心花怒放,决定一雪前耻抢先出兵。于是以将军留平,杨敏引本部人马先行,自己率领大军随后跟进。江陵的吴军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随着主将的一声令下城门打开,一列列的军卒将领踏上征程。
由于西线的战事,魏国的襄阳和黄河北岸防线都是处于临战的戒备。上次提前出兵是因为判断出了江东人马的动向,如今只是有所戒备,并不清楚东吴的动态。襄阳乃是坚城一座,王昶经营多年早到了牢不可破的地步。虽然失了先机,但也不过是正常的状况。
凭借襄阳坚固的防御工事,东吴就算来十万人也别想破城而入。对于吴军攻坚的能力,魏军一直是有所轻视的。眼下的形势并不利于魏国,同时和蜀汉以及东吴两线交战的压力是相当沉重的。一旦有所闪失,难保不会累及到整条防线的溃败。
更要命的是襄阳的最高统帅骠骑将军王昶已经患病数日。若是东吴兵临城下,这等消息必然是保密,以免对自家士气造成打击。但现在却是王昶卧床在先,东吴出兵在后。患病的消息已经派人传往许昌,想隐瞒全军将士为时已晚。
王昶强撑着病体,召集全军将领商议对策。江东来势汹汹,明摆着是欺负魏国国内空虚缺乏援兵的状态。襄阳城中有守军三万人,虽不算是多,但都是常驻于此的老兵。
出城野战王昶不能亲自指挥,兵力也不如对方,还没交手已经是两项劣势。非是万不得已,出城野战是绝对不可为的。西线的战事没有结束,江东也不会只发动荆州一处,所以与其破敌不如拖敌。
时间是珍贵的,也是此时最为重要的。吴军为了破城掠地在抢时间,魏人只能困守城池拖延时间。最后的结果是城破或是吴军撤退,就看双方的表现了。
魏军回缩在襄阳,樊城两处使得东吴人马轻松的来到两城之下。施绩亲自率领五万人马包围襄阳。留平杨敏二将带着三万余人攻打樊城。襄阳城大而且守御坚固,樊城城小虽是守御完善相对而言还是比襄阳容易拿下。
樊城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是和襄阳互为犄角联为一体。襄阳,樊城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没了其中任何一座,另一个便成了孤城。江北的魏军若是来支援,也会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
王昶将重兵屯在襄阳,樊城的兵力就相对薄弱一些。常驻的守军本就是不多,附近的游军也被抽调一空,魏军实际可以使用的兵力也就是三万人。既要守御襄阳,又要保住樊城,其中的艰险不言而喻。
施绩看透了王昶的心里,也清楚魏军的虚实。因此带着五万大军屯在襄阳城下并不急着攻城。樊城那边才是此番北伐的主力,几乎过半的精锐人马都交给了留平,杨敏二将。
年纪大了又是染病在身,现在每日操劳军务让王昶感到难以支撑。城外吴军的用意自己如何不知?只是城中的守军有限,若是一次失败恐怕便动摇了守卫襄阳的根本。若是拖延到樊城被破,同样是士气大跌的情形,那一刻便是吴人总攻襄阳之时!
留平和杨敏都是江东经验丰富的将领,留平是东吴名将留赞的次子。当年留赞跟随大军征讨魏国,因为疾病缠身导致被魏将蒋班追上战死。东吴国内皆是以此为憾。杨敏曾经是丁奉的部下,后来转调入荆州任职,为人勇猛无比擅于攻坚,是江东少有的猛将。
破樊城的方法很简单,强攻!魏国的援军不知何时来到,想来时间也不会短。而且西路的魏军若是回撤,江东大举兴兵的计划只能戛然而止。二十万的兵力已经是倾尽了全国之力,而魏军若是抽回入川的队伍至少可以组织四十万到五十万的军队。
留平先是指挥军卒立即投入了攻城战,任凭魏人的守御如何强悍也是不顾。这等舍命的打法看的魏军樊城守将心惊胆跳。这么打下去,东吴得死伤多少兵力?关键是城内的魏军远远少于城外的吴军啊……
东吴人马不分日夜的攻城,留平把人马分成数队轮班休息。城内的魏军却是不得休息,只是有部分的轮替而已。好不容易挨到了自己轮替,回去休息时还要作为预备役随时待命。这等体力和精力上的摧残让魏军渐渐的毛躁起来。
第三天的平旦,攻城战仍旧在持续。谁也没有注意到养精蓄锐已久的杨敏带着千余名敢死之士混在队列之中。樊城下早已堆积了无数吴兵的尸首,这反而激发了江东士卒的决心!
杨敏大喝一声一手持盾,一手持流星锤攀墙而上。千余健儿皆是争先恐后的投入了攻城战,同时又有数千吴军分四面作为掩护。城头上的箭矢飞石圆木等如同雨点搬砸下,杨敏手中的盾牌吃不住力道已经有了裂纹。
看着身旁不断摔下去的将士,杨敏胆气越来越状,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守城的魏军看到杨敏这边的速度和勇猛哪还不知这是吴人的主力?于是连忙调集后备力量加强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