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块钱收,得请人工得包装,还得有证有许可……

    三颗挤挤挨挨饱满圆润的大板栗就露了出来。

    钱老板很是绝望。

    “我也得买,我家老太太说他们这个银耳好,吃了不便秘。你也知道,上年纪人最怕这个,我得多囤两斤。”

    “那肯定还是有点少的,就是我今年都57了,打工再没有厂子要了,除非是那人人都不愿意去的厂……”

    两名老板叹口气,垂头丧气的又下山了。一边还琢磨:“来都来了,买卖不成情义在,小宋老板不至于不舍得咱吃一顿饭吧?”

    <divclass="contentadv">“我再买些茶叶嘛。”

    “没没没!”钱老板还以为张燕平误会宋檀呢,赶紧解释道:“这不关小宋老板的事儿,生意没谈成,她什么也没说,也没叫我们买什么,还说你们已经准备好怎么卖了。”

    “只是我俩琢磨着你们的茶叶和银耳怪好的,想多买几斤,家里缺不得这个。”

    此刻心酸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卖不了了,这些都被常老板包了。”

    他们倒也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想过会这么大。

    两三千不少了哇!

    婶子们激动起来:“一个月两千五,一年也能有三万块钱,还不用去外地吃不好睡不好……”

    老实说,几个月不见,这张燕平看起来好像更凶了。不过到底之前相处过,他俩倒不像常老板那么怕,反而又挤出笑脸来:

    “燕平兄弟啊,咱这个板栗没谈好。但是我们还想买些茶叶和银耳,多来几斤,你看行吗?”

    他是没网上抢购过东西,但他孩子抢过呀!但凡需要用“抢”这个字的,基本普通人都抢不到。

    “那我咋知道,村里活么,能有啥工资不工资的?估计就跟我一样,两三千顶天了。”

    张燕平更为难了:“银耳也包走了,给的是六千一斤。”

    入夏开始攒的那么些干银耳,如今就只剩几十斤整的和几十斤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