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一些这样那样的意外,但是各项业务总体还是按部就班地推进着,让周至感觉至少周一和周五额外地充实。
到了下午,周至就找到自己班去上课了。
虽然他手里边的教材和别人手里边的完全不一样,但是不妨碍他喜欢钻在那样的氛围里。
目前的大学课程还不如后世那么紧张,但是正常情况除了大四上学期只有三四门,下学期实习之外,其余从大一到大三基本都是一学期考七八门。
三年就是四十多门,加上大四的四门,一共有小五十门课。
周至上一年已经考过了二十四门,剩下二十四门分到两个学期里,他准备上学期尽量多修,争取拿下十五到十八门,这样下学期剩下六到八门,就会变得很轻松。
这些课程看起来很多,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是很轻松的选修,就好比周至开讲的《甲骨文鉴赏》一样,基本都是送学分的课程。
剩下的相当大一部分里,比如《古汉语语法》,《魏晋文学》之类,周至早年凭借着兴趣就已经修过几遍了,完全不在话下。
所以这十五到十八门里边,周至需要真正用功的也就五六门。
大学的学习任务看似紧张,但是对于像周至这种兴趣和专业高度契合的学生来讲,看专业书籍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般情况下,一本专业教材,兴趣浓厚的学生只需要一个星期就能够掌握。基础较强的,十天基本就能够完全掌握消化。
这还只限定在白天用功,晚上该怎么玩儿怎么玩儿。
当然这种情况也得是周至这样的人才行,换到班上其他的同学,这学期最痛苦的课程,莫过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言概论》,《文学理论》,《音韵学》,《训诂学》,《语用学》,《修辞学》,《文献学》,《汉语史》……
门门都是拦路虎,关关难过关关得过,每一届最多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学能够从入门到精通,其余的都是从入门到出门。
出门后还要骂街。
而周至的兴趣偏偏就在这些最难的课程上,现在已经进阶到能够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程度,别说学习了,甚至给同学们当老师都绰绰有余。
而他需要补充的,却是《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管理学》、《西方文论》、《马主文论》、《当代文艺思潮》这类学起来轻松甚至有趣的课程,当然学得飞快。
因此他甚至还有时间在晚自习的时候给同学们画《音韵学》,《训诂学》,《汉语言概论》,《文学理论》这些课程的思维导图。
这些都是义务劳动,而且都不藏着掖着,加上人又大方,热心爱帮忙,各种活动不是冤大头就是御用摄影师,因此他虽然经常逃课,但在同学当中依然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