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张青负责的可控核聚变实验项目与一箭多星的实验几乎是并行进行的。

    那时,周继申正忙于实验,对外界的消息充耳不闻,对张青的名字有所耳闻,但印象并不深刻。

    周继申回到北京大学时,张青已经加入了这个一箭多星的项目,所以他根本没有机会与张青见面。

    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尤其是对科学家而言。未曾见过张青,周继申自然无法像高怀德和张志远那样对张青的能力赞叹不已。

    听到要借调他的学生去帮助张青,周继申颇为不满地嘟囔道:"那我的项目怎么办呢?"

    "周教授。"张志远在一旁忍不住插话,"你的学生被指派去帮忙,你还抱怨什么呢?"

    "副院长谷,你明白吗,张青虽然年少,但已经完成了可控核聚变的壮举。别说未来,就是现在,他的成就我们都只能望其项背。"

    "遗憾的是,他看不上我的门生。否则,别说调派,我自己去我也愿意。"

    张志远的自负是出了名的,周继申听他如此推崇张青,又听说谷若琳居然在张青手下工作,自然对张青产生了几分敬重。然而,他仅此而已,在出发前,他只是告诫学生要尽力配合张青,没有像张志远那样极力推崇。

    很快,一架军用直升机将三位北京大学的博士生送到了军事基地。夜幕已降临,赵主任并未立刻带领大家签署保密协议,而是安排他们先与张青会面。

    雷雨、殷小春和袁飞三位博士生带着紧张和不安走进实验室。平日里他们一心跟随周继申做研究,鲜少在校园里走动,对张青的传闻一无所知,更没见过本人。出发前,周继申只告诉他们张青也是北大的学生,非常年轻,要他们有所准备。

    他们设想中的张青,应该是一个成熟而天才的形象。然而,当他们踏入实验室,只看见一个埋头苦干的年轻人,看起来就像个普通学生。赵主任没开口,他们也不敢打扰,心里猜测这个人可能是和他们一样的助手,甚至有些羡慕,如此年轻就能成为张青的助手,显然才华过人。

    良久,张青终于伸了个懒腰,抬起头,这才注意到身后的人。雷雨年纪稍长,推了推黑框眼镜,礼貌地伸出手:

    "你好,你应该就是张工的助手吧,今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张青一愣,脱口而出:"你们就是北大派来帮助我的博士生吧。"

    三位博士生顿时愣住,雷雨的手悬在半空中。他们心底都在喊叫:"不可能,这怎么可能是在开玩笑。"

    "这就是张青?太年轻了吧。"

    "天哪,比谷若琳还要年轻,我这些年书算是白读了吗?"

    要知道,雷雨已是三十四岁,另外两位分别是二十九和三十,年龄都超过谷若琳。看着张青学生般的青涩,他们当然感到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