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惠福东路,吴安平夹着一个小包,跟着罗家明匆匆忙忙朝租界区礼和洋行所在的沙面大街走去。看着迎面涌来高呼口号的游行队伍,他兴奋不已,恨不得放下手头的事情立刻加入到这拥护革命的澎湃浪潮中去。
“打倒陈炯明!打倒军阀!”
“革命军万岁!”
“黄埔万岁!”
这是公元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九日的上午十点,难以数计的人群手举标语高喊口号,从广州城区各处涌向吉祥路、惠福东路、太平路,自发形成了一支支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此起彼伏的革命口号震聋发聩,响彻广州城的上空,无数饱经战乱、饱经流离、饱受欺压的人们,无暇再考虑什么顾虑得失,只是欢笑着、哭泣着,酣畅淋漓地宣泄着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怒火和渴望。
自二月一日广州革命政府东征以来,在不足两月的时间里,以黄埔学生军为骨干的东征联军就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部队三万余人,联军占领了潮州、梅县等地,陈炯明的残军被迫退到了江西和闽南。
此次东征由粤军、滇军和桂军组成联军,兵分三路——以粤军许崇智为右翼军,滇军杨希阔为左翼军,桂军刘震寰为惠州攻城军,挥师征讨陈炯明。而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率领的学生军,包括两个教导团和军校第二期学生及第三期入伍生组成的第一营,作为粤军的先锋队参加作战。
东征军尤其是黄埔学生军所至,人民皆诚心倾向。盖因共和以来,中国虽已无皇帝,但民众却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之军阀林立乱战不休,痛苦实较以往更深,其望救之切,实非一般所能想象。
二月五日,东征军占领东莞,紧接着两头塘、常平圩等陆续被攻占,至二月十一日广九路沿线地区尽被克平。随后,二月十四日东征军兵临淡水,即克,二十一日克平山,二十七日收复海丰。三月七日,攻占潮汕,二十日克兴宁,二十三日进攻梅县,旋即克平。
这一连串胜利的消息传来,不仅仅广州,全国各大城市俱成欢乐之海洋,无数民众高举旗帜高呼口号自发举行了一连串的游行及示威活动,其盛况并不亚于清帝退位民国肇立之时。人们厌恶战争,但却渴望广州革命政府能提振武力横扫各路军阀,结束乱战之阵痛,而黄埔军校便是国人认为肇造民族武力之所在,被寄予厚望,更被无数学子及进步青年深深向往。
吴安平就是这些学子或者说进步青年中的一员。
吴安平,甘肃庆阳县西峰镇人。从名字看,他家里似乎总要沾点文气,其实却不然,往上数三代全是不识字的佃户出身,祖籍原在陕西米脂一带,后灾年祖父逃难至庆阳西峰镇落户,还是干佃户。到父亲支撑门户时,家境好转,几年时间便拥有了几十亩地,成为标准的富农。
吴家的发迹过程一般人看不明白,乡民口中的发丘、摸金之说都是胡乱猜测当不得真,吴安平倒是隐约觉得似乎和一直寄居吴家的黎伯有很大关系。黎伯其名不显,吴父只称“三哥”,乡民多喊“黎三”,有事时叫声“三伯”或“三爷”,吴安平也是“黎伯”、“三伯”的乱叫,具体这位黎伯叫什么,问父亲也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就这么将就下来。
吴家衣食不缺,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以吴父的认知,便想培养出一个文化人摆脱泥腿子的宿命,于是当吴安平十多岁时,便被送到了新式学堂,虽费用昂贵,但有几十亩地的收成打底,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
不过父亲终究没见到吴安平光宗耀祖的风光,待吴安平十七岁时便撒手西去,悲痛加上疾病侵袭,母亲也没能过得了这关,父亲离世短短一个月不到,便也随之去了。处理完父母丧葬,吴安平也休学了一年,后来才在黎伯的劝说下又捡起学业,并于前年考上了兰州的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如今吴安平二十三岁,本应在兰州就读三年级民法专业,但今年过完春节便跑到了广州,他是奔七月份黄埔军校第三期招生而来。在他虽不算成熟但尚称得上进步的观念中,现在的中国是任列强鱼肉的中国,是军阀乱战哀鸿遍野的中国,需要救亡、需要铸造、需要雄起,这样的中国不需要维护强权的律法,更需要维护律法的强权和武力。
所以吴安平向往黄埔,崇尚革命的暴力,期望能像死在屠刀下的无数先烈志士,可以为国家和民族,肆意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前仆后继,死而后已。
来广州之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黎伯说了。毕竟黎伯是家庭的一份子,父亲过世后也是由他支撑现在的庆阳西峰镇吴家。黎伯没有表示赞成或反对,只是思量一阵说了句“去看看也好”,就想方设法为吴安平备足了盘缠,放他来了广州。
当时东征伊始,黄埔师生皆投身其中,正常教学乱成一团,第三期招生也延后到了七月,要客居广州这么长时间,吴安平带的那几十块大洋便有些不足。不过很幸运的是,当时德国礼和洋行正在广州招人,准备扩大在华业务,协办此事的办事员罗家明是吴安平的庆阳老乡,疏通之后,洋行这边的经理看正缺人手而吴安平德语、英语水平又都不错,就同意让他做了临时办事员,虽然月薪比正式的少了几乎一半,但每月四十三块大洋也尽够花费了。
吴安平现在跟着罗家明办事,只是在黄埔附近另租了住处,算是一边准备第三期招生考试,一边兼顾洋行的差事,两个月下来倒长了不少见识。今天早上,经理威廉安排两人去码头核对由德国随船发来广州的货物,六点多开始,一直忙了两个多小时,两人才算核对好并安排入库,回洋行途中却正迎面碰上广州市民庆祝广州革命政府东征胜利的游行队伍。
“打倒陈炯明!打倒军阀!”
“革命军万岁!”
“黄埔万岁!”
这是公元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九日的上午十点,难以数计的人群手举标语高喊口号,从广州城区各处涌向吉祥路、惠福东路、太平路,自发形成了一支支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此起彼伏的革命口号震聋发聩,响彻广州城的上空,无数饱经战乱、饱经流离、饱受欺压的人们,无暇再考虑什么顾虑得失,只是欢笑着、哭泣着,酣畅淋漓地宣泄着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怒火和渴望。
自二月一日广州革命政府东征以来,在不足两月的时间里,以黄埔学生军为骨干的东征联军就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部队三万余人,联军占领了潮州、梅县等地,陈炯明的残军被迫退到了江西和闽南。
此次东征由粤军、滇军和桂军组成联军,兵分三路——以粤军许崇智为右翼军,滇军杨希阔为左翼军,桂军刘震寰为惠州攻城军,挥师征讨陈炯明。而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率领的学生军,包括两个教导团和军校第二期学生及第三期入伍生组成的第一营,作为粤军的先锋队参加作战。
东征军尤其是黄埔学生军所至,人民皆诚心倾向。盖因共和以来,中国虽已无皇帝,但民众却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之军阀林立乱战不休,痛苦实较以往更深,其望救之切,实非一般所能想象。
二月五日,东征军占领东莞,紧接着两头塘、常平圩等陆续被攻占,至二月十一日广九路沿线地区尽被克平。随后,二月十四日东征军兵临淡水,即克,二十一日克平山,二十七日收复海丰。三月七日,攻占潮汕,二十日克兴宁,二十三日进攻梅县,旋即克平。
这一连串胜利的消息传来,不仅仅广州,全国各大城市俱成欢乐之海洋,无数民众高举旗帜高呼口号自发举行了一连串的游行及示威活动,其盛况并不亚于清帝退位民国肇立之时。人们厌恶战争,但却渴望广州革命政府能提振武力横扫各路军阀,结束乱战之阵痛,而黄埔军校便是国人认为肇造民族武力之所在,被寄予厚望,更被无数学子及进步青年深深向往。
吴安平就是这些学子或者说进步青年中的一员。
吴安平,甘肃庆阳县西峰镇人。从名字看,他家里似乎总要沾点文气,其实却不然,往上数三代全是不识字的佃户出身,祖籍原在陕西米脂一带,后灾年祖父逃难至庆阳西峰镇落户,还是干佃户。到父亲支撑门户时,家境好转,几年时间便拥有了几十亩地,成为标准的富农。
吴家的发迹过程一般人看不明白,乡民口中的发丘、摸金之说都是胡乱猜测当不得真,吴安平倒是隐约觉得似乎和一直寄居吴家的黎伯有很大关系。黎伯其名不显,吴父只称“三哥”,乡民多喊“黎三”,有事时叫声“三伯”或“三爷”,吴安平也是“黎伯”、“三伯”的乱叫,具体这位黎伯叫什么,问父亲也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就这么将就下来。
吴家衣食不缺,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以吴父的认知,便想培养出一个文化人摆脱泥腿子的宿命,于是当吴安平十多岁时,便被送到了新式学堂,虽费用昂贵,但有几十亩地的收成打底,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
不过父亲终究没见到吴安平光宗耀祖的风光,待吴安平十七岁时便撒手西去,悲痛加上疾病侵袭,母亲也没能过得了这关,父亲离世短短一个月不到,便也随之去了。处理完父母丧葬,吴安平也休学了一年,后来才在黎伯的劝说下又捡起学业,并于前年考上了兰州的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如今吴安平二十三岁,本应在兰州就读三年级民法专业,但今年过完春节便跑到了广州,他是奔七月份黄埔军校第三期招生而来。在他虽不算成熟但尚称得上进步的观念中,现在的中国是任列强鱼肉的中国,是军阀乱战哀鸿遍野的中国,需要救亡、需要铸造、需要雄起,这样的中国不需要维护强权的律法,更需要维护律法的强权和武力。
所以吴安平向往黄埔,崇尚革命的暴力,期望能像死在屠刀下的无数先烈志士,可以为国家和民族,肆意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前仆后继,死而后已。
来广州之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黎伯说了。毕竟黎伯是家庭的一份子,父亲过世后也是由他支撑现在的庆阳西峰镇吴家。黎伯没有表示赞成或反对,只是思量一阵说了句“去看看也好”,就想方设法为吴安平备足了盘缠,放他来了广州。
当时东征伊始,黄埔师生皆投身其中,正常教学乱成一团,第三期招生也延后到了七月,要客居广州这么长时间,吴安平带的那几十块大洋便有些不足。不过很幸运的是,当时德国礼和洋行正在广州招人,准备扩大在华业务,协办此事的办事员罗家明是吴安平的庆阳老乡,疏通之后,洋行这边的经理看正缺人手而吴安平德语、英语水平又都不错,就同意让他做了临时办事员,虽然月薪比正式的少了几乎一半,但每月四十三块大洋也尽够花费了。
吴安平现在跟着罗家明办事,只是在黄埔附近另租了住处,算是一边准备第三期招生考试,一边兼顾洋行的差事,两个月下来倒长了不少见识。今天早上,经理威廉安排两人去码头核对由德国随船发来广州的货物,六点多开始,一直忙了两个多小时,两人才算核对好并安排入库,回洋行途中却正迎面碰上广州市民庆祝广州革命政府东征胜利的游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