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听到解放军参谋本部的名称,或许会敬畏其权威,深入了解后便会发现,所谓的参谋其实都是一些青年人。虽然他们接受过学堂教育,勉强能称得上知识青年,但在一年前,这些人都还是农民、工人乃至商铺伙计,连一个当过兵扛过枪的都没有,就更没有可能参与作战计划的推导和制定了。
吴安平自己也不例外,一年前还是军事白痴,一年后竟成为数万士兵的最高长官,还发动了甘肃大战,如果说这是奇迹,还不如说这是迫不得已。
解放军近四万人中,极少数在军阀部队入过伍,还有左纯庵几个在黄埔军校待过半年一年,除此之外,所有人对军事方面的认知几乎都是从子午岭基地得到的。虽然基地的训练项目,几乎全部照搬后世训练内容,又有原多宝斋保安陆建国和邢斌跨八十年时空间接传授经验,但短短半年时间不到,要想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指挥官及参谋,那无疑痴人说梦。
参谋本部是草头班子,吴安平其实也是个草头司令。
当各部攻克陇东数县完成第一波攻击的电报传到西峰,通讯副官肖澜拿到司令部作战室向吴安平汇报时,吴安平高兴之余,也从这些电文中看出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军队方面的。
这一次对陇东东部七八个县的进攻,其实只是与张兆钾、孔繁锦甘肃大战之前的预演,虽然进行顺利,但解放军初经战事,很多在基地训练中表现很好的战士,在战斗中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和过于激动的情绪,各部指挥体系也并不如想象中那样运转流畅。
这些现象及问题的出现,对于一支从未上过战场的军队来说,其实很正常。无论在基地时,对抗演练和攻防演习有多激烈多接近真实,那种氛围都无法与真正的战场氛围相提并论,只一个见血与不见血的差别,对战士们心理承受力就是一个很大考验。
指挥系统也是如此,演习演练时再仅仅有条,效率再高,一进入战场,在枪弹如雨炮火纷飞的背景下,能发挥多高水平,当真是个未知数。
这些问题其实左纯庵、余大成几个师旅长都已预料会出现,正因为有这样的考虑,才选择陇东最空虚的东部几县作为第一轮进攻目标。经历过低烈度战斗的洗礼,战士们会逐步适应战场氛围,心理耐受力也会由低到高成熟起来,再遇大战,就可以避免部队在强压之下出现某些绝不能出现的意外。
解放军对战后总结特别看重,这是提高军队战力的最佳途径。就各部出现的问题,师旅长都做了总结,并已经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吴安平见各师旅采取的措施多有不同,各有巧妙,便让肖澜将几份电文互相转发各部,供其参考,并要求尽可能将相关工作做到最扎实,以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第二个问题却是行政方面的。
对于地方政体及行政机构的改良,其实吴安平已经有全面的计划,但这样的计划要实施,短期内根本无法做到。其中最关键的碍难便在于,西峰方面极度缺乏合格的行政人员,暂时只能依靠原县署机构中那些相对清廉的政要及科员治理地方。先不说这些人的理念,是否能与西峰保持一致,单从能力上讲,他们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符合吴安平对官员的要求。
这才几个县而已,等到打垮张兆钾、孔繁锦,消灭甘肃大小军阀之后,需要治理及建设的就有一省地域,等大军入陕,再扫平刘镇华的镇嵩军,陕西也将落入解放军手中,那时行政人员的缺口将更为巨大。短期内,无论如何这种需求都无法满足,而要全面建设甘陕,对地方行政就需要有绝对的控制力,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矛盾。
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吴安平与关岭东、陶玉山等人反复探讨,又参考左纯庵、余大成等人的意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采用先军政治的办法,才能在保证控制力的基础上,使各地方行政机构在统一的轨道上运转如意。
所谓先军政治其实很简单。
在解放军控制区域内,原县公署及各机构虽然清理改制,但无论县、局、科、处各政要首脑,几乎全部是挑选旧有人员担任,即便其能一如既往地清廉公正,但要无法顺利推广西峰方面制定的新政策,无法推动地方建设大踏步前进,这样的县公署、政府就不算合格。要做到这些,思想就需要统一到西峰意志上来,但吴安平却不能等大家提高认识后,才去搞建设,所以就需要暂时以军队的强力形象,来镇压各种混乱的思想,保证所有人即便暂时不明白,也能彻底贯彻吴安平的意图。
目前大战在即,维持各地方稳定更重要,所以不但许多政策并没有开始宣传推广,乡间恶霸劣绅没有清理处置,在各县也只留了一连士兵驻防。等甘肃战事结束后,这一个连将扩充至一个营,与县署、陇东集团互相配合,整治地方,肃清匪患,推行新政,可以将这些部队视作吴安平放在各县的眼睛,也可以看做悬在县署各级官员头上的大棒。
当然这样的举措只是暂时性的,吴安平已经确定控制甘陕后要开办政务学校或培训班,引入后世理念理论,统一行政人员的思想认识,并提高其工作水平。到时哪个地方的行政官员先达标,哪个地方的部队便会先撤出。
吴安平还在考虑甘陕如何治理的事情,通讯副官肖澜又过来汇报:“总司令,飞行支队通报,据前锋战机侦察,由平凉开出的征税团已出镇原县城,正在向董志塬行进,预计五个小时后将进入西峰镇辖地。”
吴安平自己也不例外,一年前还是军事白痴,一年后竟成为数万士兵的最高长官,还发动了甘肃大战,如果说这是奇迹,还不如说这是迫不得已。
解放军近四万人中,极少数在军阀部队入过伍,还有左纯庵几个在黄埔军校待过半年一年,除此之外,所有人对军事方面的认知几乎都是从子午岭基地得到的。虽然基地的训练项目,几乎全部照搬后世训练内容,又有原多宝斋保安陆建国和邢斌跨八十年时空间接传授经验,但短短半年时间不到,要想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指挥官及参谋,那无疑痴人说梦。
参谋本部是草头班子,吴安平其实也是个草头司令。
当各部攻克陇东数县完成第一波攻击的电报传到西峰,通讯副官肖澜拿到司令部作战室向吴安平汇报时,吴安平高兴之余,也从这些电文中看出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军队方面的。
这一次对陇东东部七八个县的进攻,其实只是与张兆钾、孔繁锦甘肃大战之前的预演,虽然进行顺利,但解放军初经战事,很多在基地训练中表现很好的战士,在战斗中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恐慌和过于激动的情绪,各部指挥体系也并不如想象中那样运转流畅。
这些现象及问题的出现,对于一支从未上过战场的军队来说,其实很正常。无论在基地时,对抗演练和攻防演习有多激烈多接近真实,那种氛围都无法与真正的战场氛围相提并论,只一个见血与不见血的差别,对战士们心理承受力就是一个很大考验。
指挥系统也是如此,演习演练时再仅仅有条,效率再高,一进入战场,在枪弹如雨炮火纷飞的背景下,能发挥多高水平,当真是个未知数。
这些问题其实左纯庵、余大成几个师旅长都已预料会出现,正因为有这样的考虑,才选择陇东最空虚的东部几县作为第一轮进攻目标。经历过低烈度战斗的洗礼,战士们会逐步适应战场氛围,心理耐受力也会由低到高成熟起来,再遇大战,就可以避免部队在强压之下出现某些绝不能出现的意外。
解放军对战后总结特别看重,这是提高军队战力的最佳途径。就各部出现的问题,师旅长都做了总结,并已经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吴安平见各师旅采取的措施多有不同,各有巧妙,便让肖澜将几份电文互相转发各部,供其参考,并要求尽可能将相关工作做到最扎实,以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第二个问题却是行政方面的。
对于地方政体及行政机构的改良,其实吴安平已经有全面的计划,但这样的计划要实施,短期内根本无法做到。其中最关键的碍难便在于,西峰方面极度缺乏合格的行政人员,暂时只能依靠原县署机构中那些相对清廉的政要及科员治理地方。先不说这些人的理念,是否能与西峰保持一致,单从能力上讲,他们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符合吴安平对官员的要求。
这才几个县而已,等到打垮张兆钾、孔繁锦,消灭甘肃大小军阀之后,需要治理及建设的就有一省地域,等大军入陕,再扫平刘镇华的镇嵩军,陕西也将落入解放军手中,那时行政人员的缺口将更为巨大。短期内,无论如何这种需求都无法满足,而要全面建设甘陕,对地方行政就需要有绝对的控制力,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矛盾。
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吴安平与关岭东、陶玉山等人反复探讨,又参考左纯庵、余大成等人的意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采用先军政治的办法,才能在保证控制力的基础上,使各地方行政机构在统一的轨道上运转如意。
所谓先军政治其实很简单。
在解放军控制区域内,原县公署及各机构虽然清理改制,但无论县、局、科、处各政要首脑,几乎全部是挑选旧有人员担任,即便其能一如既往地清廉公正,但要无法顺利推广西峰方面制定的新政策,无法推动地方建设大踏步前进,这样的县公署、政府就不算合格。要做到这些,思想就需要统一到西峰意志上来,但吴安平却不能等大家提高认识后,才去搞建设,所以就需要暂时以军队的强力形象,来镇压各种混乱的思想,保证所有人即便暂时不明白,也能彻底贯彻吴安平的意图。
目前大战在即,维持各地方稳定更重要,所以不但许多政策并没有开始宣传推广,乡间恶霸劣绅没有清理处置,在各县也只留了一连士兵驻防。等甘肃战事结束后,这一个连将扩充至一个营,与县署、陇东集团互相配合,整治地方,肃清匪患,推行新政,可以将这些部队视作吴安平放在各县的眼睛,也可以看做悬在县署各级官员头上的大棒。
当然这样的举措只是暂时性的,吴安平已经确定控制甘陕后要开办政务学校或培训班,引入后世理念理论,统一行政人员的思想认识,并提高其工作水平。到时哪个地方的行政官员先达标,哪个地方的部队便会先撤出。
吴安平还在考虑甘陕如何治理的事情,通讯副官肖澜又过来汇报:“总司令,飞行支队通报,据前锋战机侦察,由平凉开出的征税团已出镇原县城,正在向董志塬行进,预计五个小时后将进入西峰镇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