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西北乱战(15)
西北之战,对解放军来说,虽不是奠基之战,却是其真正崛起的标志。自这一战后,吴安平及解放军始为民国各大军政势力乃至东西方列强正视,并为之侧目,直至只能无奈仰望。
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三时,余铁鹏率第三师四千战士,在下红柳滩一带渡过黄河,出现在永宁东南方位,但余铁鹏并未进攻永宁,而是径直北上,直扑兰州。此时,李章率第四师已越过闽宁镇的黄羊滩,距银川已不到一百华里。
同日下午,阎锡山派专使由永济出发,南下韩阳镇求见解放军新十六师师长,表述了停战谈判之意。新十六师师长张翼城,原为安柄朝第五师第一团的团长,虽自觉无谈判必要,却不敢耽搁,随即将此讯向在西安的安柄朝做了通报。安柄朝则将电文原封不动,转发到了西峰的吴安平手中。
吴安平其实并无与晋军死战之意。
在他看来,解放军当前阶段一味攻伐其实意义不大,如果不是西北军主动进攻,他甚至暂时都没打算北上银川,进兵绥远。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两年计划顺利展开,厚植实力,奠定西北富饶及强盛的基础,待到那时,空军、装甲力量及机械兵团齐备,数十万解放军横扫北中国自无任何问题,而且也才具备挑战苏联及日本的超强实力。
解放军自创立起,一战再战,如今势力实际已达整个西北,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绥远、新疆,或许还可以算上西藏,这七个省区加起来足有几百万平方公里,占据容易,要将之建设起来,难度却非常之大。他要改变大西北,补上日后中国发展之短板,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实力,而这种实力并非单纯指武力,陇东集团其实才是最关键的角色。
西北发展需要时间,一两年肯定仍未足够,但有这一两年,他足以借助时空引擎,为西北此后的发展打好根基。构筑西北水系镇压荒漠,以千万移民充实边疆,这都是平常人不敢想的事情,如果没有时空引擎存在,他同样也会全无一点信心。现实是,他或许有这个能力,那当然要尽力去做,一个富饶的西北对中国的意义,无论怎样渲染都不为过。
蒋百里的意思也差不多,他虽然不知道吴安平心中的宏图,但从军事角度分析,指出阎锡山此人虽为军阀,在山西却有不少作为,很明确的说,打仗他或许比不上冯玉祥,但说到建设地方,三个冯玉祥也未必及得上阎锡山。现在战事局限在陕晋边界,问题还不大,一旦解放军深入晋中腹地,百姓未必就会热烈拥护,而晋军退无可退,其抵抗也必将越来越顽强。
经参谋本部协商,吴安平对阎锡山开出了条件。
第一,确立黄河沿线为非军事区,以方便修筑桥梁,沟通陕西与山西,促进经济的融合与繁荣。阎锡山对此估计会怀有戒心,但时日一长,经济利益便会凸显,到时他想必反会成为拥趸。
第二,将绥远西北临时政府,晋军撤出,由解放军进驻。这一条阎锡山估计也会答应,毕竟绥远还有西北军驻留,奉系又对其虎视眈眈,晋军真正只能控制绥远一部分区域,拿解放军退出晋西做筹码,他其实不算吃亏。
第三,确定山西与西北临时政府的金融合作方案,能设立统一的金融系统最好,如做不到,最起码要应允互设银行。这一条估计阎锡山肯定会反对,如其反对,解放军还要加大军事压力,迫其答应。
只要能做到互设银行,凭借甘陕超强的工业实力、商品供应能力及资本力量,足以间接控制山西的经济。当然,吴安平的本意并不在此,更多是想阻止阎锡山滥发银元卷及军票,促进山西工商业发展,并使之与甘陕融合,间接达到促进山西民生的目的。这无所谓高尚,如果立志于国家,有些事便需要做在前面。
这三个条件顺着安柄朝、新十六师张翼城,向阎锡山的专使做了转达。
不过,为逼迫阎锡山答应这些条件,解放军的进攻并未立刻停止。第十六师张翼城部两个团,已离开韩阳及阳城,分别朝永济、芮城缓慢行军;靳鹏率第六师与渡河完毕的新十七师裴永亮部,长途奔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吉县和乡宁;而梁冠英的第十师也将渡河之意表露无遗,并开始在炮火的掩护下搭建浮桥。
留给阎锡山的时间不多,最起码阎锡山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前两条根本不用看,他立时就能答应,但第三条确实为难,他召集太原军政两界首脑、智囊,并连同各大银行、钱庄的东主,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商讨。军政两界虽不免有人危言耸听,但迫于局势,还是倾向于接受,但银行、钱庄的东主有些明确支持,有些却死命反对。
阎锡山拿不定主意,因为持反对意见并态度最为坚决的,正是他的家族产业。他们或许不明白吴安平的良苦用心,但绝对清楚此事一成,许多银行、钱庄非被挤兑关门不可,首当其冲的正是阎家的产业。
直到梁冠英部渡过黄河,并攻占兴县的消息传到太原,阎锡山才终于下定决心,将反对的声音置于脑后,还是命原来那位专使,与围在永济城外的解放军张翼城部取得联系,答应全盘接受吴安平开出的条件。
西北之战,对解放军来说,虽不是奠基之战,却是其真正崛起的标志。自这一战后,吴安平及解放军始为民国各大军政势力乃至东西方列强正视,并为之侧目,直至只能无奈仰望。
十二月十二日下午三时,余铁鹏率第三师四千战士,在下红柳滩一带渡过黄河,出现在永宁东南方位,但余铁鹏并未进攻永宁,而是径直北上,直扑兰州。此时,李章率第四师已越过闽宁镇的黄羊滩,距银川已不到一百华里。
同日下午,阎锡山派专使由永济出发,南下韩阳镇求见解放军新十六师师长,表述了停战谈判之意。新十六师师长张翼城,原为安柄朝第五师第一团的团长,虽自觉无谈判必要,却不敢耽搁,随即将此讯向在西安的安柄朝做了通报。安柄朝则将电文原封不动,转发到了西峰的吴安平手中。
吴安平其实并无与晋军死战之意。
在他看来,解放军当前阶段一味攻伐其实意义不大,如果不是西北军主动进攻,他甚至暂时都没打算北上银川,进兵绥远。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两年计划顺利展开,厚植实力,奠定西北富饶及强盛的基础,待到那时,空军、装甲力量及机械兵团齐备,数十万解放军横扫北中国自无任何问题,而且也才具备挑战苏联及日本的超强实力。
解放军自创立起,一战再战,如今势力实际已达整个西北,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绥远、新疆,或许还可以算上西藏,这七个省区加起来足有几百万平方公里,占据容易,要将之建设起来,难度却非常之大。他要改变大西北,补上日后中国发展之短板,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实力,而这种实力并非单纯指武力,陇东集团其实才是最关键的角色。
西北发展需要时间,一两年肯定仍未足够,但有这一两年,他足以借助时空引擎,为西北此后的发展打好根基。构筑西北水系镇压荒漠,以千万移民充实边疆,这都是平常人不敢想的事情,如果没有时空引擎存在,他同样也会全无一点信心。现实是,他或许有这个能力,那当然要尽力去做,一个富饶的西北对中国的意义,无论怎样渲染都不为过。
蒋百里的意思也差不多,他虽然不知道吴安平心中的宏图,但从军事角度分析,指出阎锡山此人虽为军阀,在山西却有不少作为,很明确的说,打仗他或许比不上冯玉祥,但说到建设地方,三个冯玉祥也未必及得上阎锡山。现在战事局限在陕晋边界,问题还不大,一旦解放军深入晋中腹地,百姓未必就会热烈拥护,而晋军退无可退,其抵抗也必将越来越顽强。
经参谋本部协商,吴安平对阎锡山开出了条件。
第一,确立黄河沿线为非军事区,以方便修筑桥梁,沟通陕西与山西,促进经济的融合与繁荣。阎锡山对此估计会怀有戒心,但时日一长,经济利益便会凸显,到时他想必反会成为拥趸。
第二,将绥远西北临时政府,晋军撤出,由解放军进驻。这一条阎锡山估计也会答应,毕竟绥远还有西北军驻留,奉系又对其虎视眈眈,晋军真正只能控制绥远一部分区域,拿解放军退出晋西做筹码,他其实不算吃亏。
第三,确定山西与西北临时政府的金融合作方案,能设立统一的金融系统最好,如做不到,最起码要应允互设银行。这一条估计阎锡山肯定会反对,如其反对,解放军还要加大军事压力,迫其答应。
只要能做到互设银行,凭借甘陕超强的工业实力、商品供应能力及资本力量,足以间接控制山西的经济。当然,吴安平的本意并不在此,更多是想阻止阎锡山滥发银元卷及军票,促进山西工商业发展,并使之与甘陕融合,间接达到促进山西民生的目的。这无所谓高尚,如果立志于国家,有些事便需要做在前面。
这三个条件顺着安柄朝、新十六师张翼城,向阎锡山的专使做了转达。
不过,为逼迫阎锡山答应这些条件,解放军的进攻并未立刻停止。第十六师张翼城部两个团,已离开韩阳及阳城,分别朝永济、芮城缓慢行军;靳鹏率第六师与渡河完毕的新十七师裴永亮部,长途奔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吉县和乡宁;而梁冠英的第十师也将渡河之意表露无遗,并开始在炮火的掩护下搭建浮桥。
留给阎锡山的时间不多,最起码阎锡山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前两条根本不用看,他立时就能答应,但第三条确实为难,他召集太原军政两界首脑、智囊,并连同各大银行、钱庄的东主,进行了几个小时的商讨。军政两界虽不免有人危言耸听,但迫于局势,还是倾向于接受,但银行、钱庄的东主有些明确支持,有些却死命反对。
阎锡山拿不定主意,因为持反对意见并态度最为坚决的,正是他的家族产业。他们或许不明白吴安平的良苦用心,但绝对清楚此事一成,许多银行、钱庄非被挤兑关门不可,首当其冲的正是阎家的产业。
直到梁冠英部渡过黄河,并攻占兴县的消息传到太原,阎锡山才终于下定决心,将反对的声音置于脑后,还是命原来那位专使,与围在永济城外的解放军张翼城部取得联系,答应全盘接受吴安平开出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