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改造工程还难以推进到沙漠腹地,所以在这些区域,如果水源已经到位,将优先采取引水造湖泊及大面积湿地的措施,镇压沙尘,并依靠飞播等手段,使先一步形成区域绿洲,恢复植被。“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只要水源有保证,这些沙漠纯靠天然恢复,也能逐步转变为草场及灌木丛生的绿地。
其实,要改造沙漠及沙地,还有几个重要环节需要注意,比如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围栏封育、划区轮牧等等,这样才能保持水土,平衡土地的承载力,防止出现一边改造沙漠,沙漠一边扩大的尴尬局面。
只是目前吴安平还顾不上这些,除了依靠土地赎买、易换,在部分地区实现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外,其他都还没有实施,也没有制定专门的政策。
一方面诸事纷杂,需要关注的方面很多,另一方面只要水源充足,气候得到改善,西北的荒漠化势头就能得到根本遏制,所以暂时还没必要找这麻烦。不过,在农垦公司和建设兵团改造荒漠及安置移民的过程中,这些措施却都要实行,这也算是一个曲线推广新农业理念的方法吧。
沙地改为农田,如果水源有保证,那改造出的农田实际上并不贫瘠肥沃。西北恰恰拥有广袤土地,而且光照充足,只要引入水源,便可得到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而且,充足的光照既是决定土地亩产高低的重要因素,也决定着农田的种植次数。后世西北许多地区,如陕西的榆林、靖边,就实现了农作物一年两熟。
当然,这是新农业技术的应用结果,实际西北作物一熟有余两熟不足,需要调整耕作方式或利用拱棚种植等,才能做到。大致推算,在引水改造沙地的同时,得到的农田将是以千万亩甚至亿亩计的,再配合良种和化肥、农肥的施用,亩产量哪怕只有两百斤,也能满足需要,暂时还无需引进更先进的高产技术。
为应对可能难以避免的灾荒,吴安平将大力推广种植土豆。这种作物的产量极高,亩年产最高能达到六七千斤,以现在的水平就算达不到,一两千斤还是能保证的。土豆又能做蔬菜,又能做主食,茎叶还能做绿肥,或青贮做饲料,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尤其是这么高的产量,在大灾连连的民国,要不种它还真是太可惜了。
其他作物,如豆科植物固氮肥田,青贮玉米产量高适合牧业,及其他高产牧草、林果、棉花、小麦、大麦、玉米、高粱、水稻等都根据各地区域不同条件,各有安排,自不用多说。
改沙及垦殖需要陇东集团的配合,与两年计划的进展息息相关。
这几年大灾不断,战乱频生,这足以保证西北不缺人力。像历史上二八年到三零年的北方八省大灾荒,波及五千万人口,死一千三百万人,仅陕西就饿死两百万人,恰逢乱世天灾,人命最不值钱,只要西北愿意接收,实际上人口要多少有多少。
而实际这一空前灾荒,在今年夏秋就会显出苗头,山东、直隶,河南及山西北部是大旱,冀鲁一带蝗蝻四起,而豫晋两省又有涝灾。因临时政府的施政,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绥远几省,或许能逃过此劫,豫晋或许也会因西北引黄,逃过水涝,但晋冀鲁豫的旱灾、蝗灾、雹灾,却无法逃过。
吴安平本事再大,也没这等伟力,移民及赈灾互相结合,能保住千万条的性命,这已是最大的贡献。
况且,西北有些灾荒也无法避过,譬如五月二十三日,甘肃古浪将有八级地震,这就是逃不过的,只能尽量减少损失。历史数据显示,古浪、武威死亡有四万余人,甘肃、青海两省二十余县将遭破坏。吴安平能做的,就是保住这四万人,并在震灾摧毁大片房屋和建筑之后,趁机安排新规划,使灾区尽早完成重建。
人力不缺,但建设引水渠道及改造荒漠沙地,却不能完全凭借人力。那样效率太低,进展太慢,收益太迟,引进的人口越多,反显现出对西北的负担越重。所以,必须要大幅度提高效率,最起码也要使消耗和收益达到平衡。这就需要大规模引进机械力量,凭借机械的伟力,实现改天换地的构想。
这需要保证电力、油料及基础材料的供应,还需要提供大量的农业及工程机械。另外,虽然因为就业及农田面积限制等原因,不可能在整个中国全部实现农民的工人化,但在西北,广袤的土地和稀疏的人口,却最适合这样的发展道路。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在集体农庄,还是垦殖农场,单人种植面积或许就要达到百亩,不发展机械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电力、油料及水泥、化肥等基础材料,其供应规模的大小和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能否跟上农垦公司和建设兵团的需要,这要看陇东集团各公司规模及产量的提升速度有多快,也就是说,要看两年计划所规划的各项重点工程的完成进度有多快。垦殖规模是受到这样的制约的,只能随着供应量不断增加,再同步扩充人员,扩大规模。
电力、油料、化肥都需要西北自产,水泥、良种等基础资料如果不足,却可以由后世大规模转运以作补充。农业及工程机械虽然无法直接采购后世的成品,但可以大规模定制部件,到这时空组装,而且前期也可以从美国及欧洲采购转运一大部分。
陇东集团改组出的机械公司,包括北风重工、时代动力、三秦机械、联合设备、精工器具等十几家,每一家的规划规模都堪称庞大。虽然中高级技术人才在不间断引进,尤其是欧洲两批七万人陆续到位后,几乎为陇东集团旗下每个公司奠定发展壮大的基础,但因为北风重工的发展计划制定较早,所以相对来说,还属这个公司的体系最为完备。
当然,西北建设所需的机械设备,前期来说,也将主要由北风重工提供。
三月二十七日,北风重工系列定型产品正式下线,吴安平出席了专门为此举行的庆祝仪式。虽然北风重工只是陇东基团旗下的一个公司,但由于此次集中推出的十几类几十个型号的产品,都属于民国首创,而且技术水平领先世界五到十五年,所以庆祝仪式并不局限于陇东集团所知,临时政府和西北各大报社都同时接到邀请,庆祝仪式的规模很大。
其实,要改造沙漠及沙地,还有几个重要环节需要注意,比如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围栏封育、划区轮牧等等,这样才能保持水土,平衡土地的承载力,防止出现一边改造沙漠,沙漠一边扩大的尴尬局面。
只是目前吴安平还顾不上这些,除了依靠土地赎买、易换,在部分地区实现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外,其他都还没有实施,也没有制定专门的政策。
一方面诸事纷杂,需要关注的方面很多,另一方面只要水源充足,气候得到改善,西北的荒漠化势头就能得到根本遏制,所以暂时还没必要找这麻烦。不过,在农垦公司和建设兵团改造荒漠及安置移民的过程中,这些措施却都要实行,这也算是一个曲线推广新农业理念的方法吧。
沙地改为农田,如果水源有保证,那改造出的农田实际上并不贫瘠肥沃。西北恰恰拥有广袤土地,而且光照充足,只要引入水源,便可得到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而且,充足的光照既是决定土地亩产高低的重要因素,也决定着农田的种植次数。后世西北许多地区,如陕西的榆林、靖边,就实现了农作物一年两熟。
当然,这是新农业技术的应用结果,实际西北作物一熟有余两熟不足,需要调整耕作方式或利用拱棚种植等,才能做到。大致推算,在引水改造沙地的同时,得到的农田将是以千万亩甚至亿亩计的,再配合良种和化肥、农肥的施用,亩产量哪怕只有两百斤,也能满足需要,暂时还无需引进更先进的高产技术。
为应对可能难以避免的灾荒,吴安平将大力推广种植土豆。这种作物的产量极高,亩年产最高能达到六七千斤,以现在的水平就算达不到,一两千斤还是能保证的。土豆又能做蔬菜,又能做主食,茎叶还能做绿肥,或青贮做饲料,在欧洲被称为第二面包作物,尤其是这么高的产量,在大灾连连的民国,要不种它还真是太可惜了。
其他作物,如豆科植物固氮肥田,青贮玉米产量高适合牧业,及其他高产牧草、林果、棉花、小麦、大麦、玉米、高粱、水稻等都根据各地区域不同条件,各有安排,自不用多说。
改沙及垦殖需要陇东集团的配合,与两年计划的进展息息相关。
这几年大灾不断,战乱频生,这足以保证西北不缺人力。像历史上二八年到三零年的北方八省大灾荒,波及五千万人口,死一千三百万人,仅陕西就饿死两百万人,恰逢乱世天灾,人命最不值钱,只要西北愿意接收,实际上人口要多少有多少。
而实际这一空前灾荒,在今年夏秋就会显出苗头,山东、直隶,河南及山西北部是大旱,冀鲁一带蝗蝻四起,而豫晋两省又有涝灾。因临时政府的施政,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绥远几省,或许能逃过此劫,豫晋或许也会因西北引黄,逃过水涝,但晋冀鲁豫的旱灾、蝗灾、雹灾,却无法逃过。
吴安平本事再大,也没这等伟力,移民及赈灾互相结合,能保住千万条的性命,这已是最大的贡献。
况且,西北有些灾荒也无法避过,譬如五月二十三日,甘肃古浪将有八级地震,这就是逃不过的,只能尽量减少损失。历史数据显示,古浪、武威死亡有四万余人,甘肃、青海两省二十余县将遭破坏。吴安平能做的,就是保住这四万人,并在震灾摧毁大片房屋和建筑之后,趁机安排新规划,使灾区尽早完成重建。
人力不缺,但建设引水渠道及改造荒漠沙地,却不能完全凭借人力。那样效率太低,进展太慢,收益太迟,引进的人口越多,反显现出对西北的负担越重。所以,必须要大幅度提高效率,最起码也要使消耗和收益达到平衡。这就需要大规模引进机械力量,凭借机械的伟力,实现改天换地的构想。
这需要保证电力、油料及基础材料的供应,还需要提供大量的农业及工程机械。另外,虽然因为就业及农田面积限制等原因,不可能在整个中国全部实现农民的工人化,但在西北,广袤的土地和稀疏的人口,却最适合这样的发展道路。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在集体农庄,还是垦殖农场,单人种植面积或许就要达到百亩,不发展机械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电力、油料及水泥、化肥等基础材料,其供应规模的大小和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能否跟上农垦公司和建设兵团的需要,这要看陇东集团各公司规模及产量的提升速度有多快,也就是说,要看两年计划所规划的各项重点工程的完成进度有多快。垦殖规模是受到这样的制约的,只能随着供应量不断增加,再同步扩充人员,扩大规模。
电力、油料、化肥都需要西北自产,水泥、良种等基础资料如果不足,却可以由后世大规模转运以作补充。农业及工程机械虽然无法直接采购后世的成品,但可以大规模定制部件,到这时空组装,而且前期也可以从美国及欧洲采购转运一大部分。
陇东集团改组出的机械公司,包括北风重工、时代动力、三秦机械、联合设备、精工器具等十几家,每一家的规划规模都堪称庞大。虽然中高级技术人才在不间断引进,尤其是欧洲两批七万人陆续到位后,几乎为陇东集团旗下每个公司奠定发展壮大的基础,但因为北风重工的发展计划制定较早,所以相对来说,还属这个公司的体系最为完备。
当然,西北建设所需的机械设备,前期来说,也将主要由北风重工提供。
三月二十七日,北风重工系列定型产品正式下线,吴安平出席了专门为此举行的庆祝仪式。虽然北风重工只是陇东基团旗下的一个公司,但由于此次集中推出的十几类几十个型号的产品,都属于民国首创,而且技术水平领先世界五到十五年,所以庆祝仪式并不局限于陇东集团所知,临时政府和西北各大报社都同时接到邀请,庆祝仪式的规模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