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朝堂中是如何波谲云诡,暂时与杨镇无关。他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走出偏殿,成为众人眼中的“三皇孙”。
不过他出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见他的父王,而是要去公主府见他的先生,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徐先生,以后他们还可以继续上课。谁知道徐恺却告诉他,宫内有专门给宗室子弟的宗学,作为皇孙他以后会到那里去学习。
杨镇瞬间觉得自己被骗了,明明说好了当皇孙就可以继续跟徐先生学习的。看着小孩一脸委屈的模样,徐恺也是满心歉意。他与杨镇到底有师徒之谊,便告诉他,虽然自己不能继续给他上课,但是他有空可以到公主府来,自己会给他答疑。
公主府的另外三位主人也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孩子,任何人在中秋节遇上这样的事情都不会轻易地忘记。长公主不喜他的出身,但是念在他是丈夫的徒弟,又是自己的侄孙,还是给了他见面礼,徐敬之和徐敏也都给这位表侄子送上礼物。
徐敬之对杨镇还算亲近,这孩子不仅是他表侄,还是他的小师弟。他今年已经二十,前年就已经建了自己的侯府,今年就要娶亲了,娶的是父亲好友沈大人的女儿。徐敬之与沈姑娘也算是青梅竹马,对方是个饱读诗书的姑娘,因此两人还是很有共同话题。
沈大人与徐恺是同届的进士,当年徐恺是探花,他是二甲传胪。两人上京赴考的时候就是好友,后来更是一起入朝为官。与徐恺的平民出身不同,沈大人出身于士林世家,祖上出过不少朝廷大官,长公主对这桩婚事很满意。
说回杨镇,他拜访完公主府后,得到了徐恺的承诺就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宫了。他如今仍住在偏殿,因为太子也不知道如何安置他。
几日后,太子终于来见他,还带着杨锦和杨锋。
杨镇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生父,以及两位兄长。他的父王跟他想象中一样高大,却不是他想象那般威武,不是书里面那种英伟的武将,更像是个白面书生。若是以前他会感到失望,不过知道这个爹不想认他以后,他也对太子没有任何念想了。
杨锦比他大上四岁,一副小大人的老成模样,而他旁边的杨锋从踏入偏殿起就一直对他呲牙咧嘴,若不是皇兄拉着他,他就要上来打人了。
单看相貌,杨锦更肖太子,而杨锋则随了太子妃,兄弟三人站在一起,反而杨锦和杨镇更像亲兄弟,血缘可真是有趣的东西。
杨镇认得杨锋,是当初在偏殿外耍赖的那个孩子。他当时还想着若是能跟他一起玩多好啊,现在看来两人是玩不到一块了。
自从开蒙,他懂事了很多也知道所谓“君臣父子”之道。他恭恭敬敬地给太子行礼,唤他“父王”。太子对着这个儿子也是五味杂陈,他只在孩子刚进宫的时候远远看过几眼,现在他这般大了,而且姑父把他教导得很好。他回应了他一句:“镇儿。”这是他第一次喊出他的名字。
听到自己的名字从父亲的口中喊出,杨镇不可谓不震动。没等他回味过来,太子又让他来见自己的兄长,杨镇又给他们一一行礼,口里称着“皇兄”。杨锦受了他的礼,也叫他“皇弟”。唯独杨锋怒视着他,并对他撂下狠话:“你不是我的弟弟,你是个野种。”他这些天听了母妃的咒骂,知道这个弟弟是个“野种”。
杨镇第一次听到这个,但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词,甚至比“私生子”更恶毒。他闷着头,不做声。
杨锦比太子先一步斥责了弟弟:“锋儿,注意你的言行。”这么粗鄙的词语不应该出自皇孙之口,他怕父王会责怪弟弟。
太子知道自己不好偏袒任何一方,只是象征地说了杨锋几句,又让他们兄弟以后好好相处。他让人把带来的礼物交给宫女,又装模做样地在殿内转了几圈,问了几句杨镇的学业,就带着两兄弟走了,半句没提要把他接到东宫的事。
杨镇依旧住在偏殿,由甄皇后抚养,这是他和父皇母后商量好的。他之前的做法大大惹怒了大长公主和太子妃,若是杨镇搬过去,怕是不出一天就会找个理由让他暴毙。
杨镇也没想过离开他的小院子。虽然他不喜欢被拘在里面,但是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他感觉很安全。尤其是在感受到杨锋的恶意以后,他终于明白皇祖父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而这不过是个开头而已。
等他到了宗学,里面全是皇亲国戚,其中不乏以桓国公府为首的世家子弟。他们孤立杨镇,暗地里取笑他的出身,还时不时地捉弄他。杨镇不是没想过反抗,可是他这么小又势单力薄根本斗不过他们。偶尔杨锦在时,还会维持面子上的公道,但是作为大皇孙,大儒们经常给他开小灶,他不常来宗学,杨锋就带着自己的表兄弟们欺负这个“野种弟弟”。
不过他出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见他的父王,而是要去公主府见他的先生,他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徐先生,以后他们还可以继续上课。谁知道徐恺却告诉他,宫内有专门给宗室子弟的宗学,作为皇孙他以后会到那里去学习。
杨镇瞬间觉得自己被骗了,明明说好了当皇孙就可以继续跟徐先生学习的。看着小孩一脸委屈的模样,徐恺也是满心歉意。他与杨镇到底有师徒之谊,便告诉他,虽然自己不能继续给他上课,但是他有空可以到公主府来,自己会给他答疑。
公主府的另外三位主人也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孩子,任何人在中秋节遇上这样的事情都不会轻易地忘记。长公主不喜他的出身,但是念在他是丈夫的徒弟,又是自己的侄孙,还是给了他见面礼,徐敬之和徐敏也都给这位表侄子送上礼物。
徐敬之对杨镇还算亲近,这孩子不仅是他表侄,还是他的小师弟。他今年已经二十,前年就已经建了自己的侯府,今年就要娶亲了,娶的是父亲好友沈大人的女儿。徐敬之与沈姑娘也算是青梅竹马,对方是个饱读诗书的姑娘,因此两人还是很有共同话题。
沈大人与徐恺是同届的进士,当年徐恺是探花,他是二甲传胪。两人上京赴考的时候就是好友,后来更是一起入朝为官。与徐恺的平民出身不同,沈大人出身于士林世家,祖上出过不少朝廷大官,长公主对这桩婚事很满意。
说回杨镇,他拜访完公主府后,得到了徐恺的承诺就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宫了。他如今仍住在偏殿,因为太子也不知道如何安置他。
几日后,太子终于来见他,还带着杨锦和杨锋。
杨镇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生父,以及两位兄长。他的父王跟他想象中一样高大,却不是他想象那般威武,不是书里面那种英伟的武将,更像是个白面书生。若是以前他会感到失望,不过知道这个爹不想认他以后,他也对太子没有任何念想了。
杨锦比他大上四岁,一副小大人的老成模样,而他旁边的杨锋从踏入偏殿起就一直对他呲牙咧嘴,若不是皇兄拉着他,他就要上来打人了。
单看相貌,杨锦更肖太子,而杨锋则随了太子妃,兄弟三人站在一起,反而杨锦和杨镇更像亲兄弟,血缘可真是有趣的东西。
杨镇认得杨锋,是当初在偏殿外耍赖的那个孩子。他当时还想着若是能跟他一起玩多好啊,现在看来两人是玩不到一块了。
自从开蒙,他懂事了很多也知道所谓“君臣父子”之道。他恭恭敬敬地给太子行礼,唤他“父王”。太子对着这个儿子也是五味杂陈,他只在孩子刚进宫的时候远远看过几眼,现在他这般大了,而且姑父把他教导得很好。他回应了他一句:“镇儿。”这是他第一次喊出他的名字。
听到自己的名字从父亲的口中喊出,杨镇不可谓不震动。没等他回味过来,太子又让他来见自己的兄长,杨镇又给他们一一行礼,口里称着“皇兄”。杨锦受了他的礼,也叫他“皇弟”。唯独杨锋怒视着他,并对他撂下狠话:“你不是我的弟弟,你是个野种。”他这些天听了母妃的咒骂,知道这个弟弟是个“野种”。
杨镇第一次听到这个,但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词,甚至比“私生子”更恶毒。他闷着头,不做声。
杨锦比太子先一步斥责了弟弟:“锋儿,注意你的言行。”这么粗鄙的词语不应该出自皇孙之口,他怕父王会责怪弟弟。
太子知道自己不好偏袒任何一方,只是象征地说了杨锋几句,又让他们兄弟以后好好相处。他让人把带来的礼物交给宫女,又装模做样地在殿内转了几圈,问了几句杨镇的学业,就带着两兄弟走了,半句没提要把他接到东宫的事。
杨镇依旧住在偏殿,由甄皇后抚养,这是他和父皇母后商量好的。他之前的做法大大惹怒了大长公主和太子妃,若是杨镇搬过去,怕是不出一天就会找个理由让他暴毙。
杨镇也没想过离开他的小院子。虽然他不喜欢被拘在里面,但是这里是他长大的地方,他感觉很安全。尤其是在感受到杨锋的恶意以后,他终于明白皇祖父的那番话是什么意思,而这不过是个开头而已。
等他到了宗学,里面全是皇亲国戚,其中不乏以桓国公府为首的世家子弟。他们孤立杨镇,暗地里取笑他的出身,还时不时地捉弄他。杨镇不是没想过反抗,可是他这么小又势单力薄根本斗不过他们。偶尔杨锦在时,还会维持面子上的公道,但是作为大皇孙,大儒们经常给他开小灶,他不常来宗学,杨锋就带着自己的表兄弟们欺负这个“野种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