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寺里问过姻缘,杜晴若的父母不再着急着于选婿之事。
很快杜启明也无暇关注了,因为荣帝病倒,太子开始代为监国。朝堂中风云暗涌,不少势力都蠢蠢欲动。杜启明每日下了衙都忙着和太子的班子见面,时时防备着世家给他们下绊子。
自从大长公主去世,桓国公府已经不复之前的势大,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世家们盘根错节,依然是朝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尤其是太子和太子妃的关系破裂,他们也知道不能再从太子身上得到好处,又开始上书要求立下皇太孙。
太子觉得他们简直是多此一举,等自己继位,杨锦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又何必劳师动众弄一个皇太孙出来。
世家这么做其实也是逼他让步。只要一日有杨镇这个私生子在,他们就不能掉以轻心,立下皇太孙不过是给他们一个承诺,保证将来大权不会旁落。
朝廷中再次为了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而当事人杨锦却在烦恼着自己的婚事,他今年就要十八了,应该出宫建府。秦月环比他小半岁,等她也满十八,他们就会成婚,然而这对未婚夫妻平时的交流却十分贫乏。
杨锦认为,既然二人以后要成为夫妻,即使不能做到心意相通,也起码相敬如宾,而现实却与之相距甚远,除了太子妃会努力地给他们制造见面的场合,秦月环基本上都会避着他走。自己向来美名在外,见过他的人无一不与他亲近,秦月环的态度让他不得不怀疑起是不是有人从中作梗。
而他怀疑的对象自然是跟秦月环从小交好的杜晴若。杜家姑娘当初差点成为自己的未婚妻,她的弟弟又跟三皇孙是好友,不会对自己抱有善意也是情理之中。而且京城也有传言这杜姑娘选夫十分挑剔,那么多的青年才俊没有一个相中的,该不会对嫁入皇家还抱有幻想。虽然这个揣测有失风度,但是他觉得也不无道理。这杜姑娘如此好强又有能耐,自然是不会愿意嫁个一个普通的男子,说不定还真的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皇妃。
杜晴若如果能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破口大骂: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好吧,作为皇孙的他一点也不普通,但是自己决计没有留恋过皇妃之位,否则她当初为何远走江南。她不喜杨锦,也的确跟秦月环分析过这段婚姻的利害,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从中挑拨,破坏两人的关系。秦月环嫁给杨锦已成定局,她最多就是跟对方分享一下驭夫之术以及如何跟婆婆相处的技巧。其实她自己也没经验,纸上谈兵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她身边的已婚朋友和婆婆妈妈的电视剧但这些都是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啊,多少是有点道理的。
秦月环避着杨锦也不是别的原因,她自己本身是个技术宅,最怵的是跟这种八面玲珑的交际宠儿打交道。杨锦每次跟她聊天都是她不感兴趣的话题,久而久之,她也不愿听他说话了。可是人家是皇孙,不听又显得自己不够礼貌,唯有提前躲开。
随着婚期靠近,她叹气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她现在已经完全不能出门了,距离大婚还有不到一年,她要提前做的准备可多了。就算杜晴若和赵有容想来看望她,也不是次次都能见面,皇妃的培训课程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荣帝病倒一事为整个京城蒙上阴影,他这次的病情来得迅猛,就连筹备婚事的太子妃也在观望。若是荣帝熬不住,在杨锦成亲之前去了,这婚期还得往后延;不仅如此,到时候杨旭继位,杨锦就是太子,婚礼的规格还得再往上提一提。
杨镇则在为皇祖父的病而担忧。他虽为皇孙,与荣帝交谈的次数却屈指可数。这个老人第一次见面就给予年幼的他一记沉重的打击,后来也没有参与到他的成长教育中,杨镇只有在去给皇祖母请安的时候偶尔见到他,又或者在宫宴上与其他人一同看着高台上的人直呼万岁。即便如此,荣帝也是他在这世间为数不多的亲人,的确也庇护了杨镇十几年,他在心中默默地为皇祖父祈祷。
天不遂人愿,荣帝终究还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去了。与他少年结发的甄皇后扑在床头哭得撕心裂肺,所有皇子皇孙公主王妃都跪在床前低泣。其中最难过的还有德隆长公主,这是她唯一的兄长,兄妹感情甚笃,他去了以后自己在这世上就没有娘家人了。徐驸马在一旁抱着她,不住地低声安慰,给她抹泪。
杨镇跪在床前,眼中洇满泪花,他不是善于表达感情之人,此时也觉得心口发胀,鼻喉酸涩难忍。与他并排的还有杨锦杨锋,他们二人情绪更加外放,声音哽咽,泣不成声。他们小时候,荣帝常常陪着他们玩,因此二人对祖父的感情十分深厚。
唯有太子妃汪臻漠视着一切。她假装合群地用手帕捂着眼睛哀泣,却没有流下半滴眼泪。在杨镇出现以后,她对与自己的丈夫和公婆恨之入骨,早就没了半分念想。如今荣帝驾崩,她不仅不伤心,还想解恨地大笑三声:今后她就是皇后,她的儿子就是太子,怎叫她不高兴。
太子失去了父皇,心中也是悲痛万分,但是他还有更大的责任在身上。宫人已经向外通传了皇帝驾崩的消息,寝殿外头齐刷刷地跪着朝中百官,一时哭声震天。宫中换上了白幡,皇帝新丧的消息也要昭告天下,举国同哀。
即日起,文武百官服丧二十七日,全国举丧一百天,丧期内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并且民间禁止嫁娶。京城内外都挂起白幡,城中居民都缟衣素服,为逝去的帝皇哀悼。按理说,皇子皇孙们都要为逝去的长辈守孝三年,在大齐,这个时间缩短成为一年。
等安排好国丧的事宜,百官开始商讨起新皇登基之事。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避免权力交接引起的动荡,太子需要尽快继位,这些都是有制可循的。等荣帝的灵柩出殡,入了皇陵,治丧期结束,朝中又马不停蹄地筹备了登基大典,大齐终于迎来了第五位帝皇——丰帝杨旭。
丰帝登基以后,立即尊封了自己的母后为甄太后,又册封了原太子妃为汪皇后,并且颁下诏书,立皇长子杨锦为太子,皇二子杨锋为寿亲王,皇三子杨镇为裕亲王。太子入主东宫,两位亲王暂留皇宫,等年满十八出宫建府。
很快杜启明也无暇关注了,因为荣帝病倒,太子开始代为监国。朝堂中风云暗涌,不少势力都蠢蠢欲动。杜启明每日下了衙都忙着和太子的班子见面,时时防备着世家给他们下绊子。
自从大长公主去世,桓国公府已经不复之前的势大,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世家们盘根错节,依然是朝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尤其是太子和太子妃的关系破裂,他们也知道不能再从太子身上得到好处,又开始上书要求立下皇太孙。
太子觉得他们简直是多此一举,等自己继位,杨锦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又何必劳师动众弄一个皇太孙出来。
世家这么做其实也是逼他让步。只要一日有杨镇这个私生子在,他们就不能掉以轻心,立下皇太孙不过是给他们一个承诺,保证将来大权不会旁落。
朝廷中再次为了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而当事人杨锦却在烦恼着自己的婚事,他今年就要十八了,应该出宫建府。秦月环比他小半岁,等她也满十八,他们就会成婚,然而这对未婚夫妻平时的交流却十分贫乏。
杨锦认为,既然二人以后要成为夫妻,即使不能做到心意相通,也起码相敬如宾,而现实却与之相距甚远,除了太子妃会努力地给他们制造见面的场合,秦月环基本上都会避着他走。自己向来美名在外,见过他的人无一不与他亲近,秦月环的态度让他不得不怀疑起是不是有人从中作梗。
而他怀疑的对象自然是跟秦月环从小交好的杜晴若。杜家姑娘当初差点成为自己的未婚妻,她的弟弟又跟三皇孙是好友,不会对自己抱有善意也是情理之中。而且京城也有传言这杜姑娘选夫十分挑剔,那么多的青年才俊没有一个相中的,该不会对嫁入皇家还抱有幻想。虽然这个揣测有失风度,但是他觉得也不无道理。这杜姑娘如此好强又有能耐,自然是不会愿意嫁个一个普通的男子,说不定还真的认为自己可以成为皇妃。
杜晴若如果能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破口大骂: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好吧,作为皇孙的他一点也不普通,但是自己决计没有留恋过皇妃之位,否则她当初为何远走江南。她不喜杨锦,也的确跟秦月环分析过这段婚姻的利害,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从中挑拨,破坏两人的关系。秦月环嫁给杨锦已成定局,她最多就是跟对方分享一下驭夫之术以及如何跟婆婆相处的技巧。其实她自己也没经验,纸上谈兵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她身边的已婚朋友和婆婆妈妈的电视剧但这些都是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啊,多少是有点道理的。
秦月环避着杨锦也不是别的原因,她自己本身是个技术宅,最怵的是跟这种八面玲珑的交际宠儿打交道。杨锦每次跟她聊天都是她不感兴趣的话题,久而久之,她也不愿听他说话了。可是人家是皇孙,不听又显得自己不够礼貌,唯有提前躲开。
随着婚期靠近,她叹气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她现在已经完全不能出门了,距离大婚还有不到一年,她要提前做的准备可多了。就算杜晴若和赵有容想来看望她,也不是次次都能见面,皇妃的培训课程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荣帝病倒一事为整个京城蒙上阴影,他这次的病情来得迅猛,就连筹备婚事的太子妃也在观望。若是荣帝熬不住,在杨锦成亲之前去了,这婚期还得往后延;不仅如此,到时候杨旭继位,杨锦就是太子,婚礼的规格还得再往上提一提。
杨镇则在为皇祖父的病而担忧。他虽为皇孙,与荣帝交谈的次数却屈指可数。这个老人第一次见面就给予年幼的他一记沉重的打击,后来也没有参与到他的成长教育中,杨镇只有在去给皇祖母请安的时候偶尔见到他,又或者在宫宴上与其他人一同看着高台上的人直呼万岁。即便如此,荣帝也是他在这世间为数不多的亲人,的确也庇护了杨镇十几年,他在心中默默地为皇祖父祈祷。
天不遂人愿,荣帝终究还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去了。与他少年结发的甄皇后扑在床头哭得撕心裂肺,所有皇子皇孙公主王妃都跪在床前低泣。其中最难过的还有德隆长公主,这是她唯一的兄长,兄妹感情甚笃,他去了以后自己在这世上就没有娘家人了。徐驸马在一旁抱着她,不住地低声安慰,给她抹泪。
杨镇跪在床前,眼中洇满泪花,他不是善于表达感情之人,此时也觉得心口发胀,鼻喉酸涩难忍。与他并排的还有杨锦杨锋,他们二人情绪更加外放,声音哽咽,泣不成声。他们小时候,荣帝常常陪着他们玩,因此二人对祖父的感情十分深厚。
唯有太子妃汪臻漠视着一切。她假装合群地用手帕捂着眼睛哀泣,却没有流下半滴眼泪。在杨镇出现以后,她对与自己的丈夫和公婆恨之入骨,早就没了半分念想。如今荣帝驾崩,她不仅不伤心,还想解恨地大笑三声:今后她就是皇后,她的儿子就是太子,怎叫她不高兴。
太子失去了父皇,心中也是悲痛万分,但是他还有更大的责任在身上。宫人已经向外通传了皇帝驾崩的消息,寝殿外头齐刷刷地跪着朝中百官,一时哭声震天。宫中换上了白幡,皇帝新丧的消息也要昭告天下,举国同哀。
即日起,文武百官服丧二十七日,全国举丧一百天,丧期内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并且民间禁止嫁娶。京城内外都挂起白幡,城中居民都缟衣素服,为逝去的帝皇哀悼。按理说,皇子皇孙们都要为逝去的长辈守孝三年,在大齐,这个时间缩短成为一年。
等安排好国丧的事宜,百官开始商讨起新皇登基之事。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避免权力交接引起的动荡,太子需要尽快继位,这些都是有制可循的。等荣帝的灵柩出殡,入了皇陵,治丧期结束,朝中又马不停蹄地筹备了登基大典,大齐终于迎来了第五位帝皇——丰帝杨旭。
丰帝登基以后,立即尊封了自己的母后为甄太后,又册封了原太子妃为汪皇后,并且颁下诏书,立皇长子杨锦为太子,皇二子杨锋为寿亲王,皇三子杨镇为裕亲王。太子入主东宫,两位亲王暂留皇宫,等年满十八出宫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