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在一旁的锦青也甚是欣慰,大姐儿是她从小看护大的,当时要把她送回江南,锦青恨不得自己陪着回去。如今看到长大了许多的姑娘,她与自家小姐感同身受。

    一大家子在门口逗留了许久,才亲亲热热地往院子里面走。

    杜启明此时也提前下衙回来了。看着眼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儿,联想到刚上京时那个玉团子似的奶娃娃,他思量着,这个孩子竟然在没有他的陪伴下长大了。

    杜晴若看着柱在原地不知所措的杜爹爹,笑着上去挽他的手,对他说:“爹,女儿回来了。”她现在是大姑娘了,不能像小时候那样被爹爹抱在怀里。

    杜启明抚了抚她的发鬓,突然生出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概,一时又喜又忧。虽说大皇孙已经不再构成威胁,但是京中还有那么多世家子弟呢!自己的女儿聪明乖巧,如今长成一位娉娉袅袅的佳人,若是被哪个狼子野心的纨绔看上,他这个当爹的不得气死。

    有了太子和方姑娘的教训在前,杜启明不得不防。他决定,从今以后除了自家人,其他男性无论老少一律不得靠近晴姐儿。打定主意后,他又找来杜尚熙和杜尚元,叮嘱他们二人:以后晴姐儿要出门,他们兄弟俩至少要有一人陪同,而且杜绝任何外男靠近自己的姐姐。

    杜晴若没想到自己日后会多了两个拖油瓶,她正拉着小弟说话。她离开的时候,元哥儿还不满三岁,对这个姐姐的印象还不是很深。不过父母和二哥天天都在耳边念叨着晴姐儿,他对自己姐姐也是充满好奇的。尤其是知道二哥的许多玩具都是大姐给安排的,他心里还有点小嫉妒呢。

    如今杜晴若回来了,同样也给这个小弟带了许多新奇的玩意。可惜他没有经历过熙哥儿当年的“快乐教育”,而是由曾慧云亲自开蒙,因此性格相对文静,没有他二哥那么跳脱,也更能坐下来读书。看来她娘对孩子的教育期待终于要在元哥儿身上实现了。

    没过一会,二婶也带着两位小堂弟来了。杜晴若回去前只来得及参加新哥儿的周岁宴,这个最小的堂弟弟她还没见过呢。作为杜家唯一的女孩,弟弟们对她都很陌生,不过这个堂姐经常会从江南寄来一些新鲜的事物,让他们很是喜欢。

    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聚在一起叙旧,反倒是一旁的素秋感到拘谨。除了杜二爷偶尔会回江南,其他的老爷夫人和少爷们她都是第一次见呢。

    杜晴若见状,笑着把她拉过来,让她一一认过家里的人,又让锦青以后好好地照顾她,那丫头才略略放松下来。

    虽然大家这些年都通过画像对杜晴若如今的模样有了印象,但是看到本人以后还是忍不住感叹:都说江南水土养人,这晴姐儿长开了,果然是个身娇体柔,轻灵出尘的美人儿。之前流言一事多多少少影响了姑娘家的声誉,不过看她这副好模样,倒不用担心将来找不到一户好人家。

    用饭过后,众人又转到花厅闲聊家常,多年未见自是有许多话要说。

    期间,杜二叔正式宣布了自己要回江南接手杜家总商号一事。他又郑重地嘱托杜晴若:“等二叔回去后,京中的商行和工坊都交由大姐儿来看管。”

    杜晴若没想到自己一回来就收到这么重大的委任,她刚要拒绝,就被杜启笙制止了。二叔告诉她,商行和工坊都有专门的掌柜和管事负责,杜晴若只是作为杜家的代表偶尔去那里视察一下,顺便审查账目。

    他又说:“父亲多次跟我提起,大姐儿在江南时常常随他去商行和工坊学习。你既然有了祖父的言传身教,管理京中的分行自然不是难事。”何况父亲还常常跟他表示遗憾,假如杜晴若是个男孩,他会直接让她来接班。杜启笙也清楚自家侄女的能耐,这姑娘打小就很有主意,杜家如今最炙手可热的几个工坊,可都是经由她的创意创立起来的。

    曾慧云在旁听了,觉得女儿年纪太小,担不起这个重任。还是杜启明劝住了她:“晴姐儿将来也是要学会掌家的,管理铺子和账目都是必经的过程,如今就当让她练手吧。”

    杜家的商行大部分时间都是杜启笙在管理,但不代表杜启明对此不闻不问,他自己本来也是数学专精,若是女儿接手,他这个当爹的自然会帮忙掌眼。曾慧云闻言,也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些年来,杜启笙给晴姐儿的分红,曾慧云都有好好代为保管,其中一部分换成了田租铺子,以后都是要给女儿当嫁妆的,将来嫁人了,作为当家女主人也要学会怎么管理家中财产。如今也无需她亲自管理,自有掌柜和管事打点好一切,还有她爹在一旁盯着,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般想着,杜启明和曾慧云就帮她应下来了。

    杜晴若在心中呐喊:等等,我还没答应呢!我回京城不是为了回来干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