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古代汉语学习的主要学习内容除了文选也就是文言文选段外,就是语法中的词法和音韵。
本来是要讲造字和句法的,但是老师打乱了顺序,先把音韵学和词法讲了。
这在大学太常见不过,老师很少有按照课本一个字一个字讲的,有的甚至第一节课就说我们上课不用课本,你们都收起来吧。
比如韩教授就是这样。
说起来,曹修言很久没去韩教授那里刷脸(和他抽烟)了,有时间还是要去看看,毕竟烟还是要恰,脸还是要刷的。
词法对于曹修言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毕竟他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也是江老师给打的基础好,毕竟他上一世是专门和江老师修过汉语词汇史,专门对词汇史有过一定了解的。
人文学院使用的古汉教材是王力版本,这也是现在高校比较通行的一个版本。但是曹修言在整理这一个词法这个板块的时候,并没有只按照王力的版本,而是结合着赵克勤的《古代汉语词汇学》整理的。
古代汉语考试最狗的一点就在于,他几乎不会出课内的课文给你做阅读,基本都是从先秦-西汉期间的文献中随手扒拉出一段,结合着课内讲的知识点再考察,所以要想压中题目……
很难。
曹修言依稀记得考过李斯列传,但是哪一年考的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曹修言。不出课内的题目,考察课外的题目,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对于文言文的整理,曹修言有一套自(借)己(鉴)的方法。
把课本上的篇目在电脑上用一个文档整理出来,注意每一个字都要和书上一模一样。因为网上的版本和书上可能有不同,所以在一些具体字词上会有差异。
整理出来后,四倍行距,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然后自己点校。
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都在旁边标注出来。
比如某一个字的甲骨文的写法是什么,金文的写法是什么,篆书的写法又是什么;本义是什么,引申义又有哪些,假借义又是什么,在这个句子中又是什么意思……
由点到面,每一个字都不放过。
可能一篇选文,比如《郑伯克段于鄢》可能就需要用两天的时间才能梳理出来,但是每次梳理,都是对自己知识点的一次扩充。
可惜曹修言当年考研没有毅力整理,也只整理了一课《郑伯克段于鄢》就把这项工作扔到了一边,不然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名落孙山。
本来是要讲造字和句法的,但是老师打乱了顺序,先把音韵学和词法讲了。
这在大学太常见不过,老师很少有按照课本一个字一个字讲的,有的甚至第一节课就说我们上课不用课本,你们都收起来吧。
比如韩教授就是这样。
说起来,曹修言很久没去韩教授那里刷脸(和他抽烟)了,有时间还是要去看看,毕竟烟还是要恰,脸还是要刷的。
词法对于曹修言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毕竟他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也是江老师给打的基础好,毕竟他上一世是专门和江老师修过汉语词汇史,专门对词汇史有过一定了解的。
人文学院使用的古汉教材是王力版本,这也是现在高校比较通行的一个版本。但是曹修言在整理这一个词法这个板块的时候,并没有只按照王力的版本,而是结合着赵克勤的《古代汉语词汇学》整理的。
古代汉语考试最狗的一点就在于,他几乎不会出课内的课文给你做阅读,基本都是从先秦-西汉期间的文献中随手扒拉出一段,结合着课内讲的知识点再考察,所以要想压中题目……
很难。
曹修言依稀记得考过李斯列传,但是哪一年考的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曹修言。不出课内的题目,考察课外的题目,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对于文言文的整理,曹修言有一套自(借)己(鉴)的方法。
把课本上的篇目在电脑上用一个文档整理出来,注意每一个字都要和书上一模一样。因为网上的版本和书上可能有不同,所以在一些具体字词上会有差异。
整理出来后,四倍行距,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然后自己点校。
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都在旁边标注出来。
比如某一个字的甲骨文的写法是什么,金文的写法是什么,篆书的写法又是什么;本义是什么,引申义又有哪些,假借义又是什么,在这个句子中又是什么意思……
由点到面,每一个字都不放过。
可能一篇选文,比如《郑伯克段于鄢》可能就需要用两天的时间才能梳理出来,但是每次梳理,都是对自己知识点的一次扩充。
可惜曹修言当年考研没有毅力整理,也只整理了一课《郑伯克段于鄢》就把这项工作扔到了一边,不然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