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稀饭和馒头都热过了,放在锅里,你后院忙完就去吃,我去上学了……”只见十三四岁的一个小姑娘提着书包飞奔着还不忘嘴里的叮嘱。

    “走吧走吧,臭丫头”田春花大嗓门的回着丑丫。

    此时正往县小学去的女娃,名叫丑丫,十四岁。

    在她们这个偏远的农村女娃娃能够读书认两字的是少之又少,在这儿男娃子是一家的未来指望,女娃子就是便宜货,总归是别人家的,只要能相夫教子就行,没有过多指望。

    丑丫家有三个姐姐,现在都去了外面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了一次家,也就丑丫这娃着实是有福气的,姐姐们没有读过几天书,在她们出去后却告诉妈妈一定要让妹妹读书,没钱了她们几个姐姐想办法。

    几个姐姐没有学历却是拼死也要这最小的妹妹读书有出息。

    陈丑丫也争气,虽读书晚,成绩却不差,年年都能评优,更是将每年的年级第一包揽了。村里的老人们都说丑丫是他们那村最有出息的。

    每次听到老人们的话丑丫最多也就陪笑两声,其实心里很不以为然。

    她是家里最小的,却也最了解家里的艰难。她不认真读书会更对不起这个风雨飘摇了十多年的家。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在早年因过劳已成疾。大姐现在快要三十也没有成家,少时更从未读书识字,早年太穷,大姐在适婚年龄有人来家里求娶却被母亲打发走了,母亲不敢将大姐嫁人,大姐若嫁了家里的重担在当时可能会压垮这个家。二姐二十出头,曾读了几天夜校也就不了了之;三姐只比她大了两岁,现在却也和两个姐姐一样在广州日夜颠倒的打工赚钱,供她读书和家里的开销。

    你可能会问,一个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员去哪了?

    套用丑丫妈的话说“那个挨千刀的早就死了”。

    也就是说从小丑丫就没有见过她的爸爸。

    在丑丫懂事后就知道爸爸这个词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恶意嘲讽!

    街坊邻居都说,陈丑丫的出生才导致了父亲抛妻弃女。

    爸爸不喜欢她,更正确的解释是――他不喜欢女儿。

    也是,在农村女儿就是一个消耗品,儿子才是必需品。

    此时来到学校的丑丫,开始她一天中最珍惜的时光。

    读书对于穷人是“奢侈品”,丑丫在学校每分每秒的时间都在认真领会把握老师们传达的知识,不懂就问,绝对是所有老师们的宠儿。

    “陈丑丫,下课后来老师办公室一趟”班主任许老师下课后突然叫住了丑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