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信不由噗哧一笑,顷刻间尴尬的气氛消失无踪,想到三年来这少年带着被俘虏至此的吴越民众,修建房屋,屯田渔猎,将荒凉的普陀群岛变成了可以安居乐业的乐土,虽然尚有雍军兵戈在外,又不时征用岛民至定海服役,但是总算没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不过霍琮所说的确属实,那些琐碎庶务,原本荆信也没有看在眼里,可是被这少年拉在身边一起处理政务,几乎忙得他昏天黑地,才知道就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也不好做,尤其是两手空空,白手起家的县令。
见荆信开怀,霍琮心中却生出淡淡的惆怅,虽然在普陀这三年他大有斩获,可是这并不能说明荆信所言非是真情,事实上,以霍琮的聪慧,早已发觉了虎贲卫之中有暗中监视自己的人,甚至从姜海涛的眼中也看到了些许的猜疑提防。他早已明白,先生果然是将自己软禁在了普陀,只不过拘禁自己的是茫茫碧海,而非是刀戈武力罢了。否则虽然定海水营阻住归路,但是私航贸易越来越盛行的今日,哪里寻不到机会让自己返回大雍呢?是否先生知道了一些什么,霍琮曾经这样想过,甚至生出自暴自弃之心,若是自己刻意作些什么,或者先生一纸令谕,就可以取了自己性命,也免得自己心中为难。可是之后不绝于途的书信却让他生出愧疚之心。
大概是因为道路阻隔的缘故,有的时候十天半月也收不到一封书信,有的时候却是一下子受到好几封,有的信中解释一些自己回信中提到的疑难,有的信中给自己讲解军政大略,每封信中都蕴含着浓厚的情谊,更令霍琮心中不安愧疚。
先生信中虽然没有说明为何将自己留在定海,却让姜海涛任命自己为普陀县令,并要求自己踏踏实实作一个地方官吏。虽然管辖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吴越俘虏,但是政务却是更加繁重,兢兢业业做了三年县令,深知为政之难,霍琮心中明白江哲苦心,但是却还是无论如何也忘却不了江哲将自己弃在定海的举动,并派人暗中监视的举动。目光瞥向荆信,心中暗暗苦笑,虽然荆氏仍然是俘虏身份,但是却在普陀担任了许多内政职务,荆氏老家主更是已经随着南闽越氏的商船去了长安休养,只要南楚平定,这些普陀俘虏回到吴越,必定会先被任用,可谓前途无量,倒是自己,虽然现在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却不知下场如何。
过了片刻,霍琮终于平静一下心情,对荆信道:“我奉命去见先生,所以想将这县令之职交给荆兄接任,不知道荆兄意下如何?”
荆信先是一惊,继而平静下来,普陀政务一向由被俘民众自行管理,只是县令一职却由霍琮担任,并控制着岛上唯一的一支武力,用来镇压可能的反抗,如今霍琮离去,这个职位自然需要有人接替,自己虽然是楚人,但是这几年辅佐霍琮,也算是十分得力,再加上姑夫的缘故,就算是自己仍然想要忠于南楚,只怕也没有人会信了。想了许久,他终于道:“罢了,我又何必自欺欺人,这县令一职我接任就是。”
霍琮微微一笑,知道三年时光,岛上的吴越士子终于开始屈服软化了,荆信本就是他们的领袖人物,有他继任县令,更可以安抚岛上掳民。想到先生之命自己终于完成,便是前途茫茫,也觉得心中无限欢喜。
离开普陀,乘上海舟,霍琮放下心事,这艘海船的统领和他素来交好,见霍琮站在船尾望着普陀,似乎十分留恋,便上前笑道:“霍参赞何必这样伤怀,今次楚侯召您前去,想来将有重用,我们这边不过是小打小闹,到了那边,才是金戈铁马,痛快淋漓呢?”
霍琮勉强一笑,道:“在海上待了三年,只是有些舍不得罢了,难怪先生总是对东海念念不忘。”
那统领不知霍琮心事,只是寻些有趣的事情和他叙说,霍琮虽然随口应对,心思却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
过了小半个时辰,霍琮回到了定海,如今的定海已经非是三年前那般残破,岛上的军营庄严肃穆,到处都可看见阡陌交错的情景,后岛匠造营内,叮叮当当的声音终日不绝,船坞之内也有吴越工匠配合着东海工匠修补船只,若是降服便可得到善待,若是反抗便会被处死,被掳来的吴越平民早已经大半默认了雍军的统治。当然,尽管吴越掳民降服者众,但是能够上得定海的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免得他们趁机作乱。这一切的兴盛场面,都有自己的汗水渗透其中,霍琮心中生出自豪之意,迈步走向中军大帐,在他身后跟随着四名虎贲卫士。
当年江哲脱走吴越之后,这些虎贲卫士几乎都被留在了定海,后来战事胶结,这些人除了半数有机会去了雍楚前线护卫江哲,其余都被江哲强令留在了霍琮身边,不过霍琮自认没有使用虎贲卫士护卫的身份和必要,最后在靖海公斡旋之下,双方达成协议,除了霍琮身边随时都要留下四个虎贲卫士护卫之外,其余的虎贲卫士都跟着东海水军上岸劫掳吴越,免得他们的刀都钝了。这样的结果倒是皆大欢喜,有这些武功高强的虎贲卫士加入,对付吴越义军中的武林高手倒是多了许多保证,而霍琮也不会觉得如坐针毡,不说这些虎贲卫士中有奉了江哲之命监视自己的人物,就是没有,他一个尚没有正式入仕的少年,怎敢使用皇家的铁卫为护卫呢?
中军大帐之内,姜海涛得知霍琮将到,也是颇为高兴,这三年来这少年相助自己不少,只是江哲令虎贲卫士暗中传书自己,让自己留意霍琮行止,甚令自己生疑,初时尚以为不过是先生考验弟子罢了,但是后来却传书让自己将霍琮困于普陀,虽然是重任,却是羁绊岛上,不能北返,姜海涛虽然率直,也知其中定有文章,却是不忍多问,毕竟霍琮十分得他赏识。想到即日霍琮就可回到江哲身边,想必江哲已经回心转意,他心中欢喜,不亚于隆盛九年承帝命晋升公爵之时。
霍琮走入帐内,向姜海涛行礼之后,姜海涛将一份文书递给霍琮道:“我军海船若是北上,难以避过宁海的阻截,不过恰好有南闽越氏的海船北上高丽,这是你的身份文书,安全北上应该不会有问题。”
霍琮自然知道这几年虽然两军交战频繁,可是吴越许多大世家却和宁海军山的将领勾结进行私航贸易,因为参与私航贸易的两家船行海氏和越氏都和姜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定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从中获利不少,当然对于姜海涛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贸易,可以获得短缺的物资粮草,这对于被宁海军山截断归途的东海水军来说十分重要。至于利用两家船行,传递一些情报,护送往来信使,这更是不可言传的好处。对于参与私航贸易的世家来说,从中获取的暴利足以让他们忽视这样做产生的资敌后果。若非是为了维持平等的合作地位,这些世家暗中吴越义军不遗余力,早有人会对他们下手了。
交待了一些公务之后,姜海涛正色道:“还有一事也颇令我为难,还请你转告先生,这半年多来,吴越沿海许多村镇请了高人,在村内挖出地道躲避我军,我曾收买其中一些人,得知那些地道宛若蛛网,若无人带领,十有八九都会走入歧途,被暗藏的无数机关毒烟所伤。我军还未进村,村内乡民已经躲入地道,甚至连粮食钱财都藏了进去,令我军徒劳无功。”
霍琮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接触军务,听了十分好奇,道:“不知是何人想出了这个主意,可有什么线索么?”
姜海涛苦笑道:“倒是有一点线索,前几日我得到消息,得知那人正在镇海附近主持修建地道寨垒,便遣出好手突袭,他们上岸之后便先歼灭了一支巡哨义军,又留下活口,令其不知不觉中引路前往,果然见到了那个云子山,可是他身边有许多高手护卫,在我军数百勇士的围剿下居然还让这人逃了出去,当真是令我军颜面无存。根据俘虏的口供,只知道那人是吴越第一剑丁铭的好友,身份不明,却是最擅长机关暗器。你见到先生之后,将我的麻烦跟他禀明,若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只怕这样下去,我军在吴越劫夺的钱粮会越来越少,现在我军的粮食还不能自给,若是不能从吴越获取相当的数量的钱粮,麻烦可就大了。”
霍琮听了,陷入沉思当中,表面上看来只是吴越出了个麻烦人物,为什么他心中会隐隐觉得这其中有些蹊跷呢?
见荆信开怀,霍琮心中却生出淡淡的惆怅,虽然在普陀这三年他大有斩获,可是这并不能说明荆信所言非是真情,事实上,以霍琮的聪慧,早已发觉了虎贲卫之中有暗中监视自己的人,甚至从姜海涛的眼中也看到了些许的猜疑提防。他早已明白,先生果然是将自己软禁在了普陀,只不过拘禁自己的是茫茫碧海,而非是刀戈武力罢了。否则虽然定海水营阻住归路,但是私航贸易越来越盛行的今日,哪里寻不到机会让自己返回大雍呢?是否先生知道了一些什么,霍琮曾经这样想过,甚至生出自暴自弃之心,若是自己刻意作些什么,或者先生一纸令谕,就可以取了自己性命,也免得自己心中为难。可是之后不绝于途的书信却让他生出愧疚之心。
大概是因为道路阻隔的缘故,有的时候十天半月也收不到一封书信,有的时候却是一下子受到好几封,有的信中解释一些自己回信中提到的疑难,有的信中给自己讲解军政大略,每封信中都蕴含着浓厚的情谊,更令霍琮心中不安愧疚。
先生信中虽然没有说明为何将自己留在定海,却让姜海涛任命自己为普陀县令,并要求自己踏踏实实作一个地方官吏。虽然管辖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吴越俘虏,但是政务却是更加繁重,兢兢业业做了三年县令,深知为政之难,霍琮心中明白江哲苦心,但是却还是无论如何也忘却不了江哲将自己弃在定海的举动,并派人暗中监视的举动。目光瞥向荆信,心中暗暗苦笑,虽然荆氏仍然是俘虏身份,但是却在普陀担任了许多内政职务,荆氏老家主更是已经随着南闽越氏的商船去了长安休养,只要南楚平定,这些普陀俘虏回到吴越,必定会先被任用,可谓前途无量,倒是自己,虽然现在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却不知下场如何。
过了片刻,霍琮终于平静一下心情,对荆信道:“我奉命去见先生,所以想将这县令之职交给荆兄接任,不知道荆兄意下如何?”
荆信先是一惊,继而平静下来,普陀政务一向由被俘民众自行管理,只是县令一职却由霍琮担任,并控制着岛上唯一的一支武力,用来镇压可能的反抗,如今霍琮离去,这个职位自然需要有人接替,自己虽然是楚人,但是这几年辅佐霍琮,也算是十分得力,再加上姑夫的缘故,就算是自己仍然想要忠于南楚,只怕也没有人会信了。想了许久,他终于道:“罢了,我又何必自欺欺人,这县令一职我接任就是。”
霍琮微微一笑,知道三年时光,岛上的吴越士子终于开始屈服软化了,荆信本就是他们的领袖人物,有他继任县令,更可以安抚岛上掳民。想到先生之命自己终于完成,便是前途茫茫,也觉得心中无限欢喜。
离开普陀,乘上海舟,霍琮放下心事,这艘海船的统领和他素来交好,见霍琮站在船尾望着普陀,似乎十分留恋,便上前笑道:“霍参赞何必这样伤怀,今次楚侯召您前去,想来将有重用,我们这边不过是小打小闹,到了那边,才是金戈铁马,痛快淋漓呢?”
霍琮勉强一笑,道:“在海上待了三年,只是有些舍不得罢了,难怪先生总是对东海念念不忘。”
那统领不知霍琮心事,只是寻些有趣的事情和他叙说,霍琮虽然随口应对,心思却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
过了小半个时辰,霍琮回到了定海,如今的定海已经非是三年前那般残破,岛上的军营庄严肃穆,到处都可看见阡陌交错的情景,后岛匠造营内,叮叮当当的声音终日不绝,船坞之内也有吴越工匠配合着东海工匠修补船只,若是降服便可得到善待,若是反抗便会被处死,被掳来的吴越平民早已经大半默认了雍军的统治。当然,尽管吴越掳民降服者众,但是能够上得定海的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免得他们趁机作乱。这一切的兴盛场面,都有自己的汗水渗透其中,霍琮心中生出自豪之意,迈步走向中军大帐,在他身后跟随着四名虎贲卫士。
当年江哲脱走吴越之后,这些虎贲卫士几乎都被留在了定海,后来战事胶结,这些人除了半数有机会去了雍楚前线护卫江哲,其余都被江哲强令留在了霍琮身边,不过霍琮自认没有使用虎贲卫士护卫的身份和必要,最后在靖海公斡旋之下,双方达成协议,除了霍琮身边随时都要留下四个虎贲卫士护卫之外,其余的虎贲卫士都跟着东海水军上岸劫掳吴越,免得他们的刀都钝了。这样的结果倒是皆大欢喜,有这些武功高强的虎贲卫士加入,对付吴越义军中的武林高手倒是多了许多保证,而霍琮也不会觉得如坐针毡,不说这些虎贲卫士中有奉了江哲之命监视自己的人物,就是没有,他一个尚没有正式入仕的少年,怎敢使用皇家的铁卫为护卫呢?
中军大帐之内,姜海涛得知霍琮将到,也是颇为高兴,这三年来这少年相助自己不少,只是江哲令虎贲卫士暗中传书自己,让自己留意霍琮行止,甚令自己生疑,初时尚以为不过是先生考验弟子罢了,但是后来却传书让自己将霍琮困于普陀,虽然是重任,却是羁绊岛上,不能北返,姜海涛虽然率直,也知其中定有文章,却是不忍多问,毕竟霍琮十分得他赏识。想到即日霍琮就可回到江哲身边,想必江哲已经回心转意,他心中欢喜,不亚于隆盛九年承帝命晋升公爵之时。
霍琮走入帐内,向姜海涛行礼之后,姜海涛将一份文书递给霍琮道:“我军海船若是北上,难以避过宁海的阻截,不过恰好有南闽越氏的海船北上高丽,这是你的身份文书,安全北上应该不会有问题。”
霍琮自然知道这几年虽然两军交战频繁,可是吴越许多大世家却和宁海军山的将领勾结进行私航贸易,因为参与私航贸易的两家船行海氏和越氏都和姜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定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从中获利不少,当然对于姜海涛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贸易,可以获得短缺的物资粮草,这对于被宁海军山截断归途的东海水军来说十分重要。至于利用两家船行,传递一些情报,护送往来信使,这更是不可言传的好处。对于参与私航贸易的世家来说,从中获取的暴利足以让他们忽视这样做产生的资敌后果。若非是为了维持平等的合作地位,这些世家暗中吴越义军不遗余力,早有人会对他们下手了。
交待了一些公务之后,姜海涛正色道:“还有一事也颇令我为难,还请你转告先生,这半年多来,吴越沿海许多村镇请了高人,在村内挖出地道躲避我军,我曾收买其中一些人,得知那些地道宛若蛛网,若无人带领,十有八九都会走入歧途,被暗藏的无数机关毒烟所伤。我军还未进村,村内乡民已经躲入地道,甚至连粮食钱财都藏了进去,令我军徒劳无功。”
霍琮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接触军务,听了十分好奇,道:“不知是何人想出了这个主意,可有什么线索么?”
姜海涛苦笑道:“倒是有一点线索,前几日我得到消息,得知那人正在镇海附近主持修建地道寨垒,便遣出好手突袭,他们上岸之后便先歼灭了一支巡哨义军,又留下活口,令其不知不觉中引路前往,果然见到了那个云子山,可是他身边有许多高手护卫,在我军数百勇士的围剿下居然还让这人逃了出去,当真是令我军颜面无存。根据俘虏的口供,只知道那人是吴越第一剑丁铭的好友,身份不明,却是最擅长机关暗器。你见到先生之后,将我的麻烦跟他禀明,若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只怕这样下去,我军在吴越劫夺的钱粮会越来越少,现在我军的粮食还不能自给,若是不能从吴越获取相当的数量的钱粮,麻烦可就大了。”
霍琮听了,陷入沉思当中,表面上看来只是吴越出了个麻烦人物,为什么他心中会隐隐觉得这其中有些蹊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