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射日坠(二)

    历史青海之战,刘审礼大约是从湟北道出发的,他是先锋军,李敬玄从赤岭主道大军侧应,在龙夷城交战,史***载是在龙支,这不可能,龙支在大后方,我写了数道,大家也看出来,吐蕃大军不可能攻打到龙支,除非廓州破达龙支,或者鄯城与鄯州破,达龙支。这个是在龙夷城,吐蕃鱼尾军驻地。吐蕃诈败,将刘审礼诱到大非川,李敬玄大军随后接应。来了,围起来了,李敬玄不敢救,刘审礼军没。估计还有几个人逃出来,包括张虔勖、裴绍业、辛忠嗣。此时李军方位大约在大非川口,宛肃城与洪济桥控于吐蕃人之手,于是逃命,要么从赤岭大道逃命,要么从承风岭逃,赤岭大道过远,撤向了承风岭。吐蕃人提前赶到(事前没驻军,这是我书中写法),借助承风岭之险,还有岭下一道泥沟(不知道现在存不存在)之阻,将唐军阻住。是泥沟阻住唐军,非是唐军借泥沟阻挡追军。后面吐蕃大军就要追过来,黑齿常之连夜率五百壮士,奇袭承风营吐蕃军。得过。这一战唐军损失不是刘军之没,是逃亡时失散的,数量估计还不在少处。这是青海之战合理的真相,史书要么不清,要么有误。言归正传。

    ============

    张桂东刚来到大拔斗谷不久,战事就打响了。

    几万吐蕃大军来势汹汹地攻到大营前,现在城不象城,营不象营。时间仓促,修城不大可能,但用木栅筑城,不牢固。于是就着两边的山,开采石头修了一道高大的石墙,甚至为了抢时间,动用了许多火药采石。

    虽营墙不及那些城池的城墙高大敦厚,但借助着地势,比普通的城市更加易守难攻。就是这样,因为地居要冲,李威还不大放心,生生地派出了一万五千人,也就是刘审礼原来帐下的士兵。

    攻到大营前,一阵阵箭雨火药轰过来,炸死了几百人,再次如潮水般地退下去。

    下午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再次丢了几百人。

    一开始张桂东吓得面如土色,但两次进攻后,一颗心才安定下来。实际上早几天李威就得到有可能大战爆发的消息。不是斥候潜伏到论钦陵大帐下听到的,是从党项人哪里反馈了一条消息判断出来的。

    原来吐蕃就要从党项人哪里征三万将士。不过党项人不情愿,磨磨蹭蹭的,有的人到了论赞婆帐下,有的人还没有到,随后战事结束,再次遣返。但这一次不同,吐蕃派了专人前来征兵,整整征走了三万五千人,而且有半刻磨蹭,立即斩杀。不得己,党项三万五千青壮年,一起奔向吐蕃大营与其他人会合。

    再说时间也到了,论钦陵来了很久,眼看九月将了,十月来临,再不攻打,他们在野外,攻城更困难。因此通知了各种重卡,务必提高警戒。消息送到大拔斗谷没有多久,吐蕃人就到了。

    第二天又是攻打,还是无果,这一回张桂东没有再害怕,甚至借着吐蕃人休息的功夫,跑到营墙上面,看着远处吐蕃的大营。

    三次进攻无效,吐蕃人没有指望了,气极之下,拿着一根根旗杆子,上面挑着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妇女肚兜与亵衣,在不远处大声喊:“姚河李阿婆,鄯州王伯母,见敌不能斗,总由曹新妇、刘老妇。”

    刘审礼一张脸气得象紫猪肝,其实鄯州一带已经有了一些议论声,这一次唐朝大军出征,汉将不及胡将。若不是太子勇敢,这一次汉将将整个汉人脸面丢光了,看一下曹怀舜,率八千人,都不敢攻打两千吐蕃士兵,生生失去了承风岭。但立即有百姓反驳,太子也不能算是纯正的汉人,他身上一半是鲜卑血脉。

    一半没有,但最少有一小半,实际上李渊说祖上李虎是汉人,就这个都很让人怀疑的,自拓跋珪进入洛阳后,改汉姓,穿汉服,用汉礼,多少胡人改成了汉姓?没有办法考证了。若不是武则天的血缘洗一下,李威这身上估计一大半流着鲜卑人的血脉。

    这个议论也刚起不久,有的汉人将领听到了,一个个羞愧以低下头。但有很多人不服的,象刘审礼与王孝杰就不是很服气。不是我们不立功,是太子只用胡人,不用我们汉人,怎么办?曹怀舜也不服,不是我不攻打,当时太子主要目标是夺下洪济桥与宛肃城,也没有一定说要夺下承风岭。万一牺牲过重,太子会不会追究?

    只是因为李威是太子,一个个不好作声。

    张桂东隐隐感到这是一个机会,问道:“刘尚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刘审礼也没有理他,虽是监军使,可刘审礼也是一个老臣,工部尚书,算是国家的副宰相级别,休说他是一个太监,就是太子见了他,大家还得相互尊重一番。

    可是心中很是羞愧之极,冤枉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