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超和李明快速通过瓮城进入军城。
敦煌城四个方向的瓮城都只有一百一十五丈宽,说是城,更像是军城和外城墙之间的一个大过道,瓮城里空空荡荡,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供攀爬,对面军城的城墙砌的比外城墙更高,墙面完全垂直于地面,不像外城墙还有一定倾斜角度。
一旦外城被敌人突破或摧毁后,瓮城就成了阻挡敌人快速攻击军城的缓冲地带,这么短的距离完全在弓弩的控制之下,再辅以一些守城器械,就可以有效抵御敌人的进攻,同时瓮城还是诱敌深入、设伏歼敌的好战场。
占据外城墙的敌军无法攻下军城,在对内无险可守的外城墙上又不能久留,只能退出城去,这样会将外城墙拱手让给城内守军,下次进攻依然还得从外城墙打起,这样反复几次,敌人的进攻气势就会彻底崩溃,最终只能选择撤军。
范云超、李明策马进入军城后,李明自觉退后,让范云超驱马走在了前面,在军城里范云超是级别最高的军官,没人可以走在他的前面。
军城和瓮城一样,并不直接与百姓居住的城区连通,它们有特殊的通道直接通至各处城门,不需要和百姓使用同一条通道进出城门。
东南西北四处军城对内只有一处城门与百姓居住的外城连通,除军中采买外,一般都不会开放,军城实际上与敦煌城百姓的生活是完全隔绝的。
按照朝廷的规制,百姓也不得擅入军城,他们出城时,会通过长长的甬道,直接从外城到达城外,不会进入军城和瓮城的区域。
军城的面积比瓮城要宽阔很多,平时这里驻扎着敦煌城常备的马步守军、器械营、辎重营共四万四千多人,战时动员时可以容纳二十万人驻守。
营房、训练场遍布军城之内,外间有的商铺、理发店等,这里一应俱全,只不过全都由军队自己经营,边军军士只有在休沐时间才能分批次从军城城门进入外城,而且每次入城还有时间限制。
军城里处处体现着井然有序,虽然蛮族联军已经撤走了,但是军城内的训练氛围依然浓厚,此时已经接近午时,新兵的训练才刚刚就结束。
这次敦煌保卫战,显示出敦煌边军的顽强,但也暴露了边军平时的训练不足、战术素养不够的问题,在占据如此地利的条件之下,死伤近三万人,虽然其中一多半是临时征召的城防军,但是结果依然惨痛无比。
正式编制的边军在此次保卫战中也有一万两千多人伤亡,李成良和范云超一同上书朝廷,希望能将敦煌府的正式兵额从四万四千人增至六万四千人,以应对西北边疆未来复杂的军事政治局势。
为了配合唐国西进北上的扩张计划,朝廷这次竟然非常爽快地批准了敦煌府新的兵额编制,并追加了敦煌府每年预备役士兵训练的预算。
为了帮助敦煌府快速恢复军队战力,兵部特意从肃州道和甘州道各抽调一支万人精兵补充至敦煌府,并批准敦煌府自行招募补充兵员一万三千人。
城主府和守备将军府昨日已经联名发布了《征兵令》,想借助此次敦煌保卫战大胜的余热未消,抓紧招募一批热血青年参加边军。
征兵令发出之后,立刻吸引了不少热血青年前来军中投效,西北之地民间尚武之风盛行,很多人都在之前参加过预备兵的集训,参与过清理战场,他们向往在战场上挥洒汗水。
还有一些投军的人则是家中兄弟太多、家庭负担大,在敦煌城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愿出城拓荒种地,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使用,加入边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边军的军饷丰厚,大概是城内做工的两倍,如果参军期间能立下战功,家里还能获得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参军自然就有了不小的吸引力。
范云超看到前来报名参军的青年棒小伙不少,心情变得好了很多,看来唐人爱国尚武的血液还在血管中流淌着,只要有这份爱国热情在,就是民心可用,不用太担心唐国的未来。
敦煌城四个方向的瓮城都只有一百一十五丈宽,说是城,更像是军城和外城墙之间的一个大过道,瓮城里空空荡荡,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供攀爬,对面军城的城墙砌的比外城墙更高,墙面完全垂直于地面,不像外城墙还有一定倾斜角度。
一旦外城被敌人突破或摧毁后,瓮城就成了阻挡敌人快速攻击军城的缓冲地带,这么短的距离完全在弓弩的控制之下,再辅以一些守城器械,就可以有效抵御敌人的进攻,同时瓮城还是诱敌深入、设伏歼敌的好战场。
占据外城墙的敌军无法攻下军城,在对内无险可守的外城墙上又不能久留,只能退出城去,这样会将外城墙拱手让给城内守军,下次进攻依然还得从外城墙打起,这样反复几次,敌人的进攻气势就会彻底崩溃,最终只能选择撤军。
范云超、李明策马进入军城后,李明自觉退后,让范云超驱马走在了前面,在军城里范云超是级别最高的军官,没人可以走在他的前面。
军城和瓮城一样,并不直接与百姓居住的城区连通,它们有特殊的通道直接通至各处城门,不需要和百姓使用同一条通道进出城门。
东南西北四处军城对内只有一处城门与百姓居住的外城连通,除军中采买外,一般都不会开放,军城实际上与敦煌城百姓的生活是完全隔绝的。
按照朝廷的规制,百姓也不得擅入军城,他们出城时,会通过长长的甬道,直接从外城到达城外,不会进入军城和瓮城的区域。
军城的面积比瓮城要宽阔很多,平时这里驻扎着敦煌城常备的马步守军、器械营、辎重营共四万四千多人,战时动员时可以容纳二十万人驻守。
营房、训练场遍布军城之内,外间有的商铺、理发店等,这里一应俱全,只不过全都由军队自己经营,边军军士只有在休沐时间才能分批次从军城城门进入外城,而且每次入城还有时间限制。
军城里处处体现着井然有序,虽然蛮族联军已经撤走了,但是军城内的训练氛围依然浓厚,此时已经接近午时,新兵的训练才刚刚就结束。
这次敦煌保卫战,显示出敦煌边军的顽强,但也暴露了边军平时的训练不足、战术素养不够的问题,在占据如此地利的条件之下,死伤近三万人,虽然其中一多半是临时征召的城防军,但是结果依然惨痛无比。
正式编制的边军在此次保卫战中也有一万两千多人伤亡,李成良和范云超一同上书朝廷,希望能将敦煌府的正式兵额从四万四千人增至六万四千人,以应对西北边疆未来复杂的军事政治局势。
为了配合唐国西进北上的扩张计划,朝廷这次竟然非常爽快地批准了敦煌府新的兵额编制,并追加了敦煌府每年预备役士兵训练的预算。
为了帮助敦煌府快速恢复军队战力,兵部特意从肃州道和甘州道各抽调一支万人精兵补充至敦煌府,并批准敦煌府自行招募补充兵员一万三千人。
城主府和守备将军府昨日已经联名发布了《征兵令》,想借助此次敦煌保卫战大胜的余热未消,抓紧招募一批热血青年参加边军。
征兵令发出之后,立刻吸引了不少热血青年前来军中投效,西北之地民间尚武之风盛行,很多人都在之前参加过预备兵的集训,参与过清理战场,他们向往在战场上挥洒汗水。
还有一些投军的人则是家中兄弟太多、家庭负担大,在敦煌城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愿出城拓荒种地,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使用,加入边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边军的军饷丰厚,大概是城内做工的两倍,如果参军期间能立下战功,家里还能获得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参军自然就有了不小的吸引力。
范云超看到前来报名参军的青年棒小伙不少,心情变得好了很多,看来唐人爱国尚武的血液还在血管中流淌着,只要有这份爱国热情在,就是民心可用,不用太担心唐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