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院一起看了《中国机长》。第二次观看确实有些“常看常新”的味道。第一次看是学校统一组织高三年级观看的。
两次观影体验,第一区别就是观众。那时无论是面对危险来临时的惊心胆战还是被欧豪撩妹逗笑,我真真切切感觉到了大家几近同步的情感变化。而这一次感觉不到让人震撼的同频共振。这样截然不同的体验再次响亮的提醒着我:自己已经成了一位“社会人”,我们将更多的自顾自。
第二区别应该是我的“启示”。第一次时只觉得生命如此脆弱,明天和意外不知到哪一个会先来。“今夜脱了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的惶恐之余更让我觉得相遇不易,一定要好好对待眼前事眼前物,不要留一秒遗憾。而这次更打动我的是,同样刚刚历经生死,乘客们舒缓心情,机组人员却要先为自己的服务不周到“道歉”。“为我们未能将大家准时送到目的地而道歉。”“飞机坏了要晚点回家。”这两句话比高空时的雷电交加更惊心动魄。敬佩在其任担其责的敬业外,更感觉到了所谓的成年人的十万个崩溃瞬间。
想到电视剧《欢乐颂》中关雎尔给同事做后半段工作,却因为同事所做的前半段工作出了问题而挨训。“那本来就不是我的工作”“可是我只是帮她完成”“为什么她都不出来解释”……声泪俱下的痛诉,像极了我。总以为自己有理便是正确,却恰恰忘记了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也没有谁真的有闲情逸致关注过程,我们像上级一样更关注结果。
之前朋友开玩笑说:女孩子就是喜欢做一些感动自己的事。我想,感动的不是事情的最终结果,而是过程。前几天亲手缝制了一个平安符,边缝边拍视频,缝制时看到密密的针脚觉得自己真伟大,拥有这样的女朋友吵架应该自己扇自己。结束后剪辑视频,却发现三秒三秒的小镜头看着这么枯燥,而缝制时使用的时间不知道比三秒多了多少倍。过了几天自己再看那样把自己感动的不行的东西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过如此”。
恍然醒悟自己做事总是不按预想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目光短浅”。过分关注主观感受,导致客观结果偏离。此刻内心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重视结果。
不由得想到此前班级组织的匿名给班委提意见,此前闲谈知道他们时常忙的顾不上吃饭,开不完的会,挨不完的训,工作到深夜,还得听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不能发脾气,连顾影自怜都显得浪费时间。而我还因为安排的练合唱时间让我不能睡到自然醒而愤愤不平。
不同角色担负着不同的责任,想来那些让我义愤填膺的事已经是别人权衡过利弊的抉择。而我自以为是的情绪,不过是逃避责任的冠冕堂皇的借口。
两次观影体验,第一区别就是观众。那时无论是面对危险来临时的惊心胆战还是被欧豪撩妹逗笑,我真真切切感觉到了大家几近同步的情感变化。而这一次感觉不到让人震撼的同频共振。这样截然不同的体验再次响亮的提醒着我:自己已经成了一位“社会人”,我们将更多的自顾自。
第二区别应该是我的“启示”。第一次时只觉得生命如此脆弱,明天和意外不知到哪一个会先来。“今夜脱了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的惶恐之余更让我觉得相遇不易,一定要好好对待眼前事眼前物,不要留一秒遗憾。而这次更打动我的是,同样刚刚历经生死,乘客们舒缓心情,机组人员却要先为自己的服务不周到“道歉”。“为我们未能将大家准时送到目的地而道歉。”“飞机坏了要晚点回家。”这两句话比高空时的雷电交加更惊心动魄。敬佩在其任担其责的敬业外,更感觉到了所谓的成年人的十万个崩溃瞬间。
想到电视剧《欢乐颂》中关雎尔给同事做后半段工作,却因为同事所做的前半段工作出了问题而挨训。“那本来就不是我的工作”“可是我只是帮她完成”“为什么她都不出来解释”……声泪俱下的痛诉,像极了我。总以为自己有理便是正确,却恰恰忘记了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也没有谁真的有闲情逸致关注过程,我们像上级一样更关注结果。
之前朋友开玩笑说:女孩子就是喜欢做一些感动自己的事。我想,感动的不是事情的最终结果,而是过程。前几天亲手缝制了一个平安符,边缝边拍视频,缝制时看到密密的针脚觉得自己真伟大,拥有这样的女朋友吵架应该自己扇自己。结束后剪辑视频,却发现三秒三秒的小镜头看着这么枯燥,而缝制时使用的时间不知道比三秒多了多少倍。过了几天自己再看那样把自己感动的不行的东西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不过如此”。
恍然醒悟自己做事总是不按预想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目光短浅”。过分关注主观感受,导致客观结果偏离。此刻内心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重视结果。
不由得想到此前班级组织的匿名给班委提意见,此前闲谈知道他们时常忙的顾不上吃饭,开不完的会,挨不完的训,工作到深夜,还得听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不能发脾气,连顾影自怜都显得浪费时间。而我还因为安排的练合唱时间让我不能睡到自然醒而愤愤不平。
不同角色担负着不同的责任,想来那些让我义愤填膺的事已经是别人权衡过利弊的抉择。而我自以为是的情绪,不过是逃避责任的冠冕堂皇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