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寒冬(三)(1/2)
第二天一大早,杨光明去了骆九霄院士的办公室。他昨晚已经和骆院士约好,今天去他办公室拜访,说是有些工作和个人的事情,想请教骆老师的意见。杨光明恭恭敬敬地执弟子礼,说是有问题要请教,骆九霄为人热情,杨光明又一向谦恭有礼,老爷子没有回绝的道理。
到了骆院士的办公室以后,杨光明却先说了一堆不相干的事情。他先赞美了一通老爷子办公室里悬挂的书法条幅,说自己的儿子什么都好,就是那笔字见不得人。那些条幅都是骆院士的得意之作,老爷子果然很高兴,眉飞色舞地分享了一番练字的诀窍;还从书柜里找了份颜真卿的多宝塔法帖送给杨光明,说颜体厚重大气,最适合青少年书法入门。
杨光明又讨教了条幅上那些印章的艺术价值,咨询印章材质对成品的影响;那些印章也是老爷子自己篆刻的,现在很少有做物理的年轻人懂得欣赏书法和篆刻的美丽,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老爷子自然要诠释细节,抒发感慨一番。
接着,杨光明提到前几天在知识分子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谈到了中青年科学家在大西北二次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还有西北分院怎么样脚踏实地地解决每一个小问题,尽力给中青年科学家提供安定的科研环境,让他们可以安心科研
然后,他诚挚地说道:“邵院士这样年富力强、能力卓著的领导人,去西北还不到三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这么多响亮的成绩。如果换到一个资源更好的单位,他能做出多大的成绩啊!科学院和中组部应该建立一个全面衡量人才的体制,让邵院士这样的英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光明的言下之意其实是想问邵剑铭为什么被明升暗降、从京城发配到大西北受苦,他还有没有调回京城的可能性。
没想到骆院士居然说,邵剑铭是自己主动请缨去了大西北,说是想以科学院西北分院为基础,为家乡争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
“目前,咱们在华北、华东和华南都有了国家科学城,从国家的层面出发,我们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西部省份的科教水平必须要上一个台阶。国家现在有意向在西部再建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城,有好几个城市在争;剑铭是西北人,想给家乡做点事。”
“他去那边之前,还来争求过我的意见,到底是去基金委还是西北分院;中组部希望他去基金委,都已经找他谈过话,科学院也说尊重他的选择。他却说,基金委的前几任领导都非常杰出,制定了非常严谨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去了基金委,只要萧规曹随就可以了。但是这些年,因为地域的劣势,西北分院人才流失严重,他去那边更有挑战性。”
“我问他,你都想好了要去西北,为什么还来问我?他说他也没有百分百想好了,就只是觉得去西北可以做的事情更多。”
杨光明这才知道,邵剑铭院士自己放弃了基金委主任的位置,选择去西部吃土,自己的投资也随之打了水漂,心中颇有些失落,不知不觉地沉默下来。
骆院士没有提的是,邵剑铭当时还说了:“去西北,我在科学院这二十多年的积累还在,如果遇到困难,我回来找上头诉苦要钱,多少还有点香火情。去了基金委,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见杨光明面色似乎不太好,骆院士想起杨光明今天是来求助的,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骆院士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凝聚态方向青年老师的杰青申请书,看样子是特意打印出来,请骆院士把关的。
见杨光明的目光一直聚焦在那本申请书上,骆院士问:“小杨,你今年多大了?我记着你今年好像四十三?”
杨光明定了定神,说自己今年四十五。
四十五,也就是说,今年是他最后一次申请杰青的机会。骆院士沉默了片刻,斟酌着说:“光明,如果你的本子写好了,我可以帮你看看本子,给你点建议。可说句老实话,杰青是小同行之间的评议,江老师在物理二那边影响巨大,他能给你的帮助也更大,你有没有问过江老师的意见?”
杨光明低下头,一言不发。
看着杨光明满脸失落的样子,骆院士心中有些明白了。他比江继川大三岁,比江继川早两年上的院士,两个人一时瑜亮。后来,骆九霄又连着拿了两个高温超导界的国际大奖;正经说起来,比起江继川,骆九霄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更高。
骆九霄不是个恋权的人,但是中国社会讲究“学而优则仕”。物理学院是国家理工大学最大的一个学院,在学校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国内物理界地位超然。学校选江继川当物理学院当院长而不是他,如果要说骆九霄心中一点芥蒂都没有,那是假话。何况很多时候,如果他们同时在同一个场合出现,住宿条件、照相的位置、席位座次、出场排序等等,他都排在江继川的后面,这多多少少有点让骆九霄心里不太舒服。
但江继川当院长这十来年,做事公允,平衡各学科的发展,从来没有故意卡过粒子物理外的其他二级学科。各学科招人执行统一标准;学生留校的标准和数量也都是一样;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名额也平均分到各个学科;连本校推免学生的去向也是公平对待,没有特意把好学生都留给粒子物理;教授副教授的晋升、职工评奖、办公空间和实验室空间的分配也基本上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学院内部的职工对江继川的评价颇高,骆九霄挑不出什么毛病,渐渐的,也就放下了。
到了骆院士的办公室以后,杨光明却先说了一堆不相干的事情。他先赞美了一通老爷子办公室里悬挂的书法条幅,说自己的儿子什么都好,就是那笔字见不得人。那些条幅都是骆院士的得意之作,老爷子果然很高兴,眉飞色舞地分享了一番练字的诀窍;还从书柜里找了份颜真卿的多宝塔法帖送给杨光明,说颜体厚重大气,最适合青少年书法入门。
杨光明又讨教了条幅上那些印章的艺术价值,咨询印章材质对成品的影响;那些印章也是老爷子自己篆刻的,现在很少有做物理的年轻人懂得欣赏书法和篆刻的美丽,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老爷子自然要诠释细节,抒发感慨一番。
接着,杨光明提到前几天在知识分子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谈到了中青年科学家在大西北二次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还有西北分院怎么样脚踏实地地解决每一个小问题,尽力给中青年科学家提供安定的科研环境,让他们可以安心科研
然后,他诚挚地说道:“邵院士这样年富力强、能力卓著的领导人,去西北还不到三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这么多响亮的成绩。如果换到一个资源更好的单位,他能做出多大的成绩啊!科学院和中组部应该建立一个全面衡量人才的体制,让邵院士这样的英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光明的言下之意其实是想问邵剑铭为什么被明升暗降、从京城发配到大西北受苦,他还有没有调回京城的可能性。
没想到骆院士居然说,邵剑铭是自己主动请缨去了大西北,说是想以科学院西北分院为基础,为家乡争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
“目前,咱们在华北、华东和华南都有了国家科学城,从国家的层面出发,我们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西部省份的科教水平必须要上一个台阶。国家现在有意向在西部再建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城,有好几个城市在争;剑铭是西北人,想给家乡做点事。”
“他去那边之前,还来争求过我的意见,到底是去基金委还是西北分院;中组部希望他去基金委,都已经找他谈过话,科学院也说尊重他的选择。他却说,基金委的前几任领导都非常杰出,制定了非常严谨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去了基金委,只要萧规曹随就可以了。但是这些年,因为地域的劣势,西北分院人才流失严重,他去那边更有挑战性。”
“我问他,你都想好了要去西北,为什么还来问我?他说他也没有百分百想好了,就只是觉得去西北可以做的事情更多。”
杨光明这才知道,邵剑铭院士自己放弃了基金委主任的位置,选择去西部吃土,自己的投资也随之打了水漂,心中颇有些失落,不知不觉地沉默下来。
骆院士没有提的是,邵剑铭当时还说了:“去西北,我在科学院这二十多年的积累还在,如果遇到困难,我回来找上头诉苦要钱,多少还有点香火情。去了基金委,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见杨光明面色似乎不太好,骆院士想起杨光明今天是来求助的,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骆院士的书桌上放着一本凝聚态方向青年老师的杰青申请书,看样子是特意打印出来,请骆院士把关的。
见杨光明的目光一直聚焦在那本申请书上,骆院士问:“小杨,你今年多大了?我记着你今年好像四十三?”
杨光明定了定神,说自己今年四十五。
四十五,也就是说,今年是他最后一次申请杰青的机会。骆院士沉默了片刻,斟酌着说:“光明,如果你的本子写好了,我可以帮你看看本子,给你点建议。可说句老实话,杰青是小同行之间的评议,江老师在物理二那边影响巨大,他能给你的帮助也更大,你有没有问过江老师的意见?”
杨光明低下头,一言不发。
看着杨光明满脸失落的样子,骆院士心中有些明白了。他比江继川大三岁,比江继川早两年上的院士,两个人一时瑜亮。后来,骆九霄又连着拿了两个高温超导界的国际大奖;正经说起来,比起江继川,骆九霄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更高。
骆九霄不是个恋权的人,但是中国社会讲究“学而优则仕”。物理学院是国家理工大学最大的一个学院,在学校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国内物理界地位超然。学校选江继川当物理学院当院长而不是他,如果要说骆九霄心中一点芥蒂都没有,那是假话。何况很多时候,如果他们同时在同一个场合出现,住宿条件、照相的位置、席位座次、出场排序等等,他都排在江继川的后面,这多多少少有点让骆九霄心里不太舒服。
但江继川当院长这十来年,做事公允,平衡各学科的发展,从来没有故意卡过粒子物理外的其他二级学科。各学科招人执行统一标准;学生留校的标准和数量也都是一样;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名额也平均分到各个学科;连本校推免学生的去向也是公平对待,没有特意把好学生都留给粒子物理;教授副教授的晋升、职工评奖、办公空间和实验室空间的分配也基本上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学院内部的职工对江继川的评价颇高,骆九霄挑不出什么毛病,渐渐的,也就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