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藏书楼(1/3)
楚嘉泽听完也一脸赞同地说道:“是的,咱们这府学里最出名的便是那两座藏书楼‘尊经楼’和‘魁星阁’了,里面的藏书有很多都是多年以前朝中的邓首辅死前交代全部捐赠的,有不少孤本。其他府的府学的藏书比咱们这学里的藏书多的没几个,这些都是多亏了邓首辅。因着这个,在两座藏书楼的门口还给他刻了碑呢!”
杨云清他来之前也只知道府学里的藏书多,这些若是没有听楚嘉泽讲他也是不知道的,但是现在单是听见这位逝去的邓首辅把藏书全都捐到府学里,就顿时对这位首辅肃然起敬。
在古代,读书人做官后但凡是有了钱了,除了买房置地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份家业后,大多数的人都喜欢藏书。
古代社会强调:“忠厚传家诗书继世长”,因而藏书也是给子孙留下的一份家业,而且在交通不发达的社会环境下,这些藏书很多时候随便拿出去都能换不少银子,藏书中的有些孤本可以说是有价无市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邓首辅死后把藏书全部捐赠给府学,造福无数读书人,而不是留给子孙,放在家中继续珍藏,这一点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敬佩这位首辅。
二人现在达成了一致,杨云清当即放下手中的书,整理了一番衣裳后,就跟着楚嘉泽出去了。
府学很大,景色也不错,花花草草还有假山等,一路走来随处都可看到。
除了这些,杨云清还注意到了府学里还有不少已经年纪很大的学子,看样子肯定得有三四十岁了。这些人之所以年纪不小但还一直在府学里也是和府学的规定有关。
府学虽然每次院试过后只在本府招收寥寥几名学生,但是只要学生没有考上举人走上仕途,就可以一直保留着府学生的这个身份,并没有现代的“毕业”一说。
而且在府学里,只要学生们待满规定的天数后,以后就可以随意进出府学了,就算不来也没有关系。
而且每年能考上举人的秀才那是屈指可数,许多人甚至考了七八次都考不上。这种情况下,许多秀才因为多年没有考上举人,早已经囊中羞涩了,若不省一点,恐怕连下次赶考的路费都拿不出,所以大都会选择继续留在府学里继续学习,这样每年府学里还会发些补贴,还能攒下一些银子。
而且学里夫子们的教学水平也很高,总比他们去外面求学来的好。
因而现在府学里的学子年纪相差都很大,有十一二岁的,也有三四十岁的,这些大家也早已见怪不怪了。
两座藏书楼,因为尊经楼在府学的西北角上,离杨云清他们有些远,所以二人先去的是魁星阁。
魁星阁分为三层,第三层放的便是各种藏书孤本,因而这层的书不允许学生借出去,只能待在里面看,当然也允许抄写后带出去。
进去之后杨云清和楚嘉泽就直接分开了,各自去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书。杨云清他先去的是二层,在一个角上发现了很多与律法有关的书,其中还夹杂着近年朝廷各项律法变更的记录,里面甚至还有几本书专门记载着大周朝建朝以来作出的历项决策。
杨云清对这些十分感兴趣,律法主要是包括六律,即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研读这些,不仅可以从中窥得几分朝中各部的大概情况,而且这还对了解时务还有以后写策论都有很大帮助。
杨云清他估计在外面的书肆根本是找不到这些书的,得亏府学是官学,这里面这类书籍才这么齐全。所以现在的杨云清自然是见猎心喜,从里面把感兴趣的四五本书全都挑了出来,打算带回去慢慢看。
这个时候三层杨云清也不打算上去看了,反正以后也还是有的是时间过来,现在也不必急于一时了。
最后杨云清直接抱着他挑选好的几本书到魁星阁门口那边去登记,而且他还想着到时候还要再誊抄一份留着,毕竟这书最后还是要还回来的。
杨云清他来之前也只知道府学里的藏书多,这些若是没有听楚嘉泽讲他也是不知道的,但是现在单是听见这位逝去的邓首辅把藏书全都捐到府学里,就顿时对这位首辅肃然起敬。
在古代,读书人做官后但凡是有了钱了,除了买房置地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份家业后,大多数的人都喜欢藏书。
古代社会强调:“忠厚传家诗书继世长”,因而藏书也是给子孙留下的一份家业,而且在交通不发达的社会环境下,这些藏书很多时候随便拿出去都能换不少银子,藏书中的有些孤本可以说是有价无市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邓首辅死后把藏书全部捐赠给府学,造福无数读书人,而不是留给子孙,放在家中继续珍藏,这一点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敬佩这位首辅。
二人现在达成了一致,杨云清当即放下手中的书,整理了一番衣裳后,就跟着楚嘉泽出去了。
府学很大,景色也不错,花花草草还有假山等,一路走来随处都可看到。
除了这些,杨云清还注意到了府学里还有不少已经年纪很大的学子,看样子肯定得有三四十岁了。这些人之所以年纪不小但还一直在府学里也是和府学的规定有关。
府学虽然每次院试过后只在本府招收寥寥几名学生,但是只要学生没有考上举人走上仕途,就可以一直保留着府学生的这个身份,并没有现代的“毕业”一说。
而且在府学里,只要学生们待满规定的天数后,以后就可以随意进出府学了,就算不来也没有关系。
而且每年能考上举人的秀才那是屈指可数,许多人甚至考了七八次都考不上。这种情况下,许多秀才因为多年没有考上举人,早已经囊中羞涩了,若不省一点,恐怕连下次赶考的路费都拿不出,所以大都会选择继续留在府学里继续学习,这样每年府学里还会发些补贴,还能攒下一些银子。
而且学里夫子们的教学水平也很高,总比他们去外面求学来的好。
因而现在府学里的学子年纪相差都很大,有十一二岁的,也有三四十岁的,这些大家也早已见怪不怪了。
两座藏书楼,因为尊经楼在府学的西北角上,离杨云清他们有些远,所以二人先去的是魁星阁。
魁星阁分为三层,第三层放的便是各种藏书孤本,因而这层的书不允许学生借出去,只能待在里面看,当然也允许抄写后带出去。
进去之后杨云清和楚嘉泽就直接分开了,各自去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书。杨云清他先去的是二层,在一个角上发现了很多与律法有关的书,其中还夹杂着近年朝廷各项律法变更的记录,里面甚至还有几本书专门记载着大周朝建朝以来作出的历项决策。
杨云清对这些十分感兴趣,律法主要是包括六律,即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研读这些,不仅可以从中窥得几分朝中各部的大概情况,而且这还对了解时务还有以后写策论都有很大帮助。
杨云清他估计在外面的书肆根本是找不到这些书的,得亏府学是官学,这里面这类书籍才这么齐全。所以现在的杨云清自然是见猎心喜,从里面把感兴趣的四五本书全都挑了出来,打算带回去慢慢看。
这个时候三层杨云清也不打算上去看了,反正以后也还是有的是时间过来,现在也不必急于一时了。
最后杨云清直接抱着他挑选好的几本书到魁星阁门口那边去登记,而且他还想着到时候还要再誊抄一份留着,毕竟这书最后还是要还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