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天还没亮,只是能微微看得见东西也看不清时,摸黑就要起了,油灯几毫升的东西要用一月之久,能不用就不用,蜡烛也是,蜡烛燃烧会很麻烦咯!

    还要不时剪去灯芯那根燃线,虽不知现代是如何的,但也知灯芯是特制的不是棉线搓成的。

    棉线烛芯直立其中无法燃尽,那就必须需要用剪刀将残留的烛芯末端剪掉,而且使用蜡烛时还冒黑烟,特别麻烦,所以不是一家子干活时用,平时那是能不用就不用的。

    所以必须要早起,迷迷糊糊磨磨蹭蹭穿穿衣服,准备工作,早饭,打下手,之类的琐碎活然后慢慢的天空有了颜色,不在是黑漆漆的一片,直到太阳升起之时能看得见1米外的东西了也不得闲,要给家里的大人摆碗,装饭,然后去大菜院子里那几口水缸里盛水送至厨房,先把大锅洗了,用余火把水煮起来,放些少的可怜的绿豆,这样能节省些柴,还能在午时之前把消暑的绿豆水和饭一起给家里的大人送过去。

    不早起意味着一天没有多少时间可用,正午时的阳光能叫人晒脱皮,那时就休息一下,吃些东西。所以只有晨起抹黑才能多干些,那时凉快。

    原主这家算是富裕的,但住的也是土炕,而且还是一个炕,原主一家子都住一起的那种。

    没有衣柜,房间一半是土炕,全家身高最高的老爹竖着睡上去还能余出一手扎之多。

    宽度就厉害了,得有4米多吧!衣服还有一些杂物被子什么的,都在炕里头堆着。用打着布丁的单子罩了起来。另一半的空间里就只有一张不是很平整的桌子,但盛在结实。

    房子虽大,但矮,老爹在屋里有时都直不起腰杆。矮方便补屋顶,在外面看着高的屋子,但为了不漏雨,那是整了厚厚的好几层稻草黏土木头片等一些不知道啥玩意的之类的东西。

    没有厨房,厨房只有主屋哪里有。集中营式管理,老头老太太掌家,粮食什么的都锁着呢!

    吃饱是不可能的,每天喝饱都奢侈。平时都是煮食,干饭是没有的,区别只在于米稠了或者是稀了。

    吃饭什么的都是上主屋那里,主屋大呀!不像原主的屋子两边是大伯二伯家。主屋是直接从大伯的外墙处,横过原主家直接连到二伯家的外墙啦!

    二伯家的婆娘老是说厨房太烟了,厨房靠菜院子那边有木门,这边的地势高些在说也没什么外人,就没有门。所以烟有时会对这二伯家,到原主家时,经过小院子,反而没那么味道了。

    客厅里有个更大的长方形吃饭桌子,四张或长或短些的长凳子。

    主屋前是大院,院子中中了很多琐碎的菜,供平时家用吃。还有几颗不是很高大的果树,但果实很甜。

    四合院式房子,大屋有厨房,有三间,老头老太太住在侧屋,中间是客厅,另一侧是厨房,虽是连通着后院,但一般不从厨房走动。

    烧柴脏乱是小事,主要是菜园子那边门也小还矮还老锁着,里面堆积的东西多,厨房在小院里的方向虽然没门,但不是直对小院子的。

    大屋客厅的1.3左右大的门直对着小院子,厨房无门方向隔了1米多直冲二伯的房屋测边。

    所以确实不如大屋这边行走方便。

    大屋客厅有前后两扇门,一面是大菜院子,想出去这个家只能从大菜院子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