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勒。”杨健纲立刻在脑海里闪回楚垣夕的教诲,闪回一阵之后说:“有句话叫做产品的不如做渠道的,做渠道的不如做平台的。我们既然选择做平台,首先应该看看我们能力的极限在哪里,能够把平台做到多大,以及这个平台所述的领域有多少红利,最终算得它未来的估值差不多是多少。

    然后根据这个结果向前倒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做多少工作,过程中需要多少帮助,这份帮助要承担多大的风险,以及需要多少时间拿到回报。这样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自身的价值是多少……”

    很快,这段楚垣夕亲授的融资口诀让台下投资人产生明显的分化,有人认同,有人茫然,有人选择观望。但是本着筐到一个算一个的角度,杨健纲感觉一个亿的投资份额还是比较容易share出去的。

    毕竟他虽然没说,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巅峰视效最核心的优势就是背靠巴人娱乐,可以得到流量的加持。这个优势不如背靠企鹅或者头条系来的痛快,企鹅头条作为当今流量双雄可以秒杀一百个巴人集团,但他们有几千上万个儿子要奶,巴人集团就这么一个儿子。

    另一个优点是做这个项目需要烧的钱是有数的,没有烧钱大坑“补贴用户”,无非就是美术资源的扩充和引擎的优化,一亿的融资可以用很久。

    因此投资巅峰视效的关键在于壁垒,护城河在哪以及有多深。想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就会想到b站。比较一下的话,实际上b站也是通过用户自制视频作品作为主要内容的平台,自从熬躺下a站之后已经呈现出极强的护城河,这条护城河最简单也最不好跨越,叫做用户生态。

    b站的用户生态是天朝内独一份的,凭借这份用户生态,即使是同样在二次元领域极为强势而且本身无比强大的大企鹅,也没有施展它最擅长的手段。如果这条护城河能够通过山寨简单跨过,怎么可能和阿里抢着投资呢?当然是独霸天下!

    问题是巅峰视效呢?

    在座的都是内行,很快就有人问出了这个问题:“杨总,你这个平台做起来之后,如果效益确实好,被巨头狙击怎么办?别人山寨你的难度无非就是引擎技术和流量,流量就不说了,你这引擎虽然很好用,但是并不是物理引擎,国内能做这种引擎的团队据我所知不多,但是也不是没有吧?”

    杨健纲当场懵逼,不是因为史无前例的有尊贵的投资人大佬称自己为杨总,而是因为这个事情楚垣夕没交代过。他发誓自己想过这个问题,可惜的是几次思考都没想到答案。就好比高考考场上发现一道题自己明明复习的时候发现不会做,但是忘了向老师请教一样悲催……

    但是不等他愣神结束,楚垣夕已经把话筒吵起来了。“我来插一句。我知道各位对巅峰视效估值的主要疑问就是它的壁垒在哪。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和杨健纲没法回答,因为必须摸着石头过河。这片市场还没经过培育,作为先行者,吃第一口螃蟹,就必须冒险。这是非常值得冒的风险,就算没有计划,还可以随机应变嘛,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个估值只有区区七个亿的投资来说,不是大问题。”

    台下有人点头也有人摇头,只见顾鸿茹像小学生一样举手等待老师点名好发言,楚垣夕心说您卖的是什么萌?卖萌也无法降低估值的。

    只听顾鸿茹问:“怎么叫随机应变,会变成什么?楚总能举个例子吗?”

    “可以啊有现成的例子。”楚垣夕这方面倒是非常娴熟,可以张口就来,“比如说短视频吧,快手和内涵段子是短视频的先行者,假设他们当时对自己内容生态的定位是抖音,最后会做成什么?”

    他顿了顿,看看反应,然后接着说:“还是做成快手和内涵段子。各位明白其中的原因吗?市场没有经过培育,没有那么多pg提供内容,都是ug在提供内容,所以他们只能做成原来那样。大家都想做成抖音,但抖音需要大量pg,一开始做市场的根本没有这个环境,也无法预料什么时候会有,只能随机应变。”

    ug就是个人内容提供者,属于散养的野生用户,通常没有剧本;而pg叫做专业内容提供者,作品都是经过多次迭代以及后期处理的,通常照着剧本拍。同样一段街拍,ug拿着手机追着拍,而pg是让小姐姐走十遍,拍十遍之后进行剪辑,品质不可同日而语。

    只有市场培育到一定阶段,才会有专业的团队看到其中的价值,然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做精品内容,才会产生大量pg,才能允许定位于pg的短视频产品立得住。

    这个道理被楚垣夕一点,在场的人包括杨健纲在内都听懂了,不由得纷纷点头。

    只听楚垣夕开吹:“抖音的横空出世是切准了这个市场发展的脉搏,是一次精确的商业行动,也是头条系的随机应变。头条系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当时短视频市场上的生态架构已经起来了,怎么做是正确的?不知道啊,那就所有类型都试试,于是山寨快手做了一个火山,定位于pg做了一个抖音,然后以聚合形态做了一个西瓜,加上原有的段子,直接把整条赛道都占上。这个例子顾女士满意吗?”

    说话间他进行了一番察言观色,然后终于放下心来。这样,肯按照自己给出的tersheet进行投资的应该是足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