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风楼回到寺中,他的脸色,显得很是凝重,他明显的感觉,自己被人耍了。

    所谓的左相国平章事,看上去诱人,实则更像是那陈天平耍弄权术的手段。

    陈天平所需要达到的效果在次日之后,很快就出现。

    安南的国子院,其地位相当于大明的国子监,儒生们已是开始闹将起来。

    这个世上,最愚蠢的永远都是生员,而最好利用的,也往往是这些年纪轻轻,并未入士,却往往抱着一腔热血,满腹的政治抱负。他们是最容易受到刺激的一个群体,只不过这一次,刺激他们的并非是门下令李瑞,也不是安南的百官或是本地的一些豪族,这一次,只是因为安南王的诏命。

    安南王的诏命,深深刺激到了这些少壮派,让一个汉人来做平章事,做上将军,敕封他清化城的土地,这足以让所有安南人怒火攻心。

    在他们看来,固然大明帮助他们平叛,即便是他们曾经反对过胡氏,可是这并不代表,可以让汉人来参知他们的国政,分享他们最根本的利益。

    不需要煽动,自发组织起来的儒生们开始叫骂,要求上书。

    而这一切,显然对宫中的陈天平来说,并没什么大不了。

    当一份份奏言送了上来,他只是压着,不以为意。

    这样的举动,显然是火上添油,彻底触怒了这些少壮派。

    少壮派们开始大肆的抨击国政,最后彻底将矛头指向了明军。

    一种反明的情绪。已经开始酝酿,各种耸人听闻的言论层出不穷。而安南的官员们,显然在默认这件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博弈,他们自然不敢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做这个出头鸟。可是儒生们既然要闹,正中他们的下怀,绝大多数人只怕都希望借此为筹码,逼迫安南王进行让步。

    李瑞这边,也已经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作为中书令,百官之首,别人可以不出头。可是他却不能不出头,他的权利来自于百官,来自于儒生,现在儒生们闹的不可开交。他若是无动于衷。则会大失人心,于是李瑞立即,上了一道言辞恳切的奏书,递入宫中。

    这份奏书,自然而然,没有得到陈天平的搭理,显而易见,陈天平不怕事大。

    可是李瑞却怕。他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好的苗头,愤怒的儒生和一群少壮派的官员们已经彻底的愤怒了。

    事情显然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反明的情绪高涨之下,即便是一些老成持重之人,也开始明目张胆的抨击大明,抨击郝风楼。

    在他们看来,一切的祸首自是郝风楼,也是明军,若非如此,安南王怎会将权柄送人,明军想做的,显然是挟天子以令天下,将安南王玩弄于鼓掌之中。

    一种极大的危机感降临在所有人的心头,这些安南的贵族和儒生们,本就是安南的统治者,他们绝不会允许,汉人来分享他们的利益。

    于是,在酝酿了几日之后,在多雾的升龙城里,敌视明军的举动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