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小插曲众人没有挂在心上,连最不舒服的赵强,都很快把这件事情忘在脑后。日夜兼程,早起晚睡。可以说得上是一路顺风就到了深区,但是众人也累得够呛。到深区的时候刚好是中午。“终于到了”李震东呢喃了一声。车子驶入了深区的土地上,在李震东的指挥下,车子开到了一处村庄旁边。下了车,打声招呼,让众人先在车上休息一会。自己走进了村庄中。
仅仅是几天的时间的接触,赵师傅等人就觉得,不能把李震东当孩子看。赵师傅已经改口叫小李,而不是刚开始的小东。赵师傅认为小东是称呼孩子的,而小李是称呼年轻人的。在这个称呼上,另外两部车的周师傅、于师傅也是非常认同的。至于赵强,出门在外不多。只知道老爹在,自己做不了主,既然现在连老爹都由李公子安排了,那自己更得听李公子的了。刚开始林火亮在领导安排任务的时候,觉得公社两位领导是不是有点儿戏?虽然,他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内情,但不妨碍他心里这么想。可是,两三天下来。林火亮认为,领导就是领导。这个眼光根本不是自己拍马能及得上的。
你见过小孩子能把出门在外,各种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吗?不说李震东的大方。早餐除外,其他两餐正餐,就没少过肉,总是让大家吃饱吃好,没有挑剔。三位师傅行车在外这么多年,头一次享受这种待遇。就是住宿,李震东也安排得好。当时的住宿,很多是大通铺房,就是一间房能睡十几个人以上的房间。李震东要的是标准房间,要住的清静些,以保证开车师傅的休息。为此宁愿多花不少的钱。因为在大通铺,人多事杂,进出的人太多。至于待人接物,安排行程,林火亮心下一想,自己望尘莫及。最后,林火亮心甘情愿的喊起了:领导。把李震东给尴尬了一回。其实,这还真的是李震东做回了本行。后世,他本来就是外联的。后世安排单位人员出行,或者是领导的往来。那个可是比现在复杂得多了。订票、订房,规划行程,路上各种注意事项等等。还有大型会议的组织招待那就更是复杂到棘手的地步。
也许是李震东一身打扮让人有点惊奇,在他围着村子转了一圈的时候。村长黄德福走了上去,五十来岁的年纪,发红的脸膛。李震东倒是灵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去喊了一声“阿伯”黄德福见小伙子笑容可爱的打了招呼,心里先生了好感出来,虽然是听不懂,自己也开口了“泥嘿赖里银?来凉里做唛给?”意思是:你是哪里人?来这里做什么?这是客家话。李震东忍不住就笑了,自己本来就是岭南人,白话、客家话忘得了吗?
改了口音的李震东陪着阿伯聊了好一阵,打听了现在的情况。问阿伯村里有没有地方,说是自己带着单位的几部车,住旅店不方便。想找个村子空房住,吃住都付钱。黄德福嘿嘿一笑,指指自己。这两年,来深区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实在是常见。村民们常常招待全国各地来的人。眼光灵活的人,已经把房子给整理成客房。单单这个,就是不少的钱。当然,也会看你有没有介绍信啊之类的,这是为了安全。来到村东头,两进一出的平房,十分古旧,但是非常宽敞。门口就有一大块的空地足够停车。李振东很满意。
安顿了赵师傅他们后,李震东带着林火亮,准备去深区的东门老街南塘菜市场。打听一下价格。
黄德福在堂屋做饭,看见小老乡带着一个公安准备出去,寻思着,这个小伙子还挺奇怪的,出门还带个公安。“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吃饭?”李震东笑着“阿伯,你弄好后直接叫他们吃,我们去南塘菜市”
有点奇怪“去南塘菜市?”黄德福问了。李震东也没想板栗有啥好瞒着“这车里是单位拉的十几吨板栗,我去看看价格。”谁知道这一句话让黄德福来了兴趣“运的板栗?让我看看?”
车头驾驶室里放有一些散碎的板栗。林火亮打开门拿了出来,黄德福用牙咬开一个尝尝“嗯,不错,很甜”“阿伯还懂这个?”“你是想拿到南塘菜市去零卖吗?”李震东一听,怎么这个阿伯好像话里有话?
黄德福解释“我有个亲戚在港区,做这个农产品、水果的生意。我们村子自己种的东西好多都运到那边。”
李震东觉得瞌睡碰着个枕头,实在是好极了。其实,李震东找到这个靠近港区的村庄,还真的有他的用意。因为,从七八年以后,据他所知,深区本地人经常把自己种的果蔬送到港区去卖。那边的价钱比这边高得太多。而且,这边的本地人,通常都有港区那边的亲朋好友。八十年代初,深区这块土地上的本地村民,绝大部分和港区有来往。还想着到了南塘菜市场后,请人到港区那边去联系一下。倒是忽略了本地村民。其实仔细考虑一下就恍然了,普通村民都和港区联系着,何况是小村的村长?他知道自己运来的板栗不愁卖,但是,在南塘菜市场,有可能很快卖出去,也有可能是拖两天。偏偏李震东最怕的就是时间不够。李震东要赶在母亲和小弟回家之前。“那行,怎么跟他联系?”黄德福放下手中的活计“我叫个人,过去喊他过来。”
李震东有些吃惊“现在过来,来得及吗?”“他三天两头过关的,熟得很了”
不提这边黄德福的找人。李震东自己还是带着林火亮去了南塘菜市场。八二年七月,华国政府调集了部队的基建工程兵两万人,到深区搞建设。所以,当李震东穿着一身的军服在菜市场闲逛的时候,没有引起什么关注。这每天在这个菜市场,穿军服采购的军人很多。虽然是这个穿军服的人年纪小了点,后面有一个公安跟着。也就是多看两眼而已。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九日,华国全国人口普查公布了数字。全国“9·5亿”人,深区三十四万人。这个数字实际上是有很大误差的。很多人散落在深区大大小小的工地上,其实这个时候,深区政府初步统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以上。每天从全国各地到来的人络绎不绝,没法统计。深区已经在全国调集粮食,或者是从外省、国外高价买粮,人太多了,到处都是工地。价格放开了,可以随意购买了。李震东顺着菜市场走了一大圈。这个菜市场,菜多,新鲜,品种多样,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跟后世的菜市场同样吵吵嚷嚷,可以说是,生意兴隆。看看摆摊的人,那一脸发自内心的笑容就知道,人家没少赚。唯独有一点是,这个地方的价格很高。随意走过的李震东,听到很多人抱怨价格太高了,说是自己那里如何如何的低,菜老板也不生气,一脸笑容,但就是不降价,抱怨的主顾最后还是买了,不能不吃啊!李震东心里非常高兴,价格高好啊,越高越好啊!
这会儿,李震东全然忘记了,后世自己在市场买菜时,抱怨菜价的高昂。特别当李震东在某个摊点,看见了板栗,上去一问价钱。李震东脸上的笑容就遮掩不住了。林火亮在市场看到人来人往,惊讶这个地方的热闹。别的就没在意。至于李震东蹲在地上问价钱,忽略了,因为他听不懂这边的话。林火亮自己带着湘省那边的口音,这边又是白话、客家话。两边能听懂那才古怪了。
黄德定一早约了几个老友,上茶楼饮茶。几个人都算是颇有身家的。茶过三巡,几人就说开了。这个抱怨港区现在局势不明,那个说现在混混太多,最后转到了股市。就有人问了“阿定,你不是在股市投了更多钱吗?”。黄德定感觉喝到嘴里的茶,都有点变味“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现在这个样子,我也没得办法。”唉,没有办法的又何止是黄德定一个人?在座的,哪个人不是或多或少都买有?但是,这个跟时局有关系的经济走势不明朗。几个人散去的时候,都希望股市早点回暖。
回到自己最大的铺子中。在楼下铺子里走了一圈,看见没事,就上了楼。黄德定又把自己的茶具摆了出来,准备拿点好茶叶出来,自己一个人慢慢品。茶楼中是有好茶叶,但是,那怎么能和自己好不容易弄来的比呢?将将把茶具摆好,水烧开,准备下泡的时候。下面铺子的一个小阿妹上来,说是有人找阿定伯。
黄德定下楼一看,有印象!是自己大哥那边来的人。等来人把话一说完,黄德定茶也不饮了,想了一下,把钱给带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仅仅是几天的时间的接触,赵师傅等人就觉得,不能把李震东当孩子看。赵师傅已经改口叫小李,而不是刚开始的小东。赵师傅认为小东是称呼孩子的,而小李是称呼年轻人的。在这个称呼上,另外两部车的周师傅、于师傅也是非常认同的。至于赵强,出门在外不多。只知道老爹在,自己做不了主,既然现在连老爹都由李公子安排了,那自己更得听李公子的了。刚开始林火亮在领导安排任务的时候,觉得公社两位领导是不是有点儿戏?虽然,他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内情,但不妨碍他心里这么想。可是,两三天下来。林火亮认为,领导就是领导。这个眼光根本不是自己拍马能及得上的。
你见过小孩子能把出门在外,各种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吗?不说李震东的大方。早餐除外,其他两餐正餐,就没少过肉,总是让大家吃饱吃好,没有挑剔。三位师傅行车在外这么多年,头一次享受这种待遇。就是住宿,李震东也安排得好。当时的住宿,很多是大通铺房,就是一间房能睡十几个人以上的房间。李震东要的是标准房间,要住的清静些,以保证开车师傅的休息。为此宁愿多花不少的钱。因为在大通铺,人多事杂,进出的人太多。至于待人接物,安排行程,林火亮心下一想,自己望尘莫及。最后,林火亮心甘情愿的喊起了:领导。把李震东给尴尬了一回。其实,这还真的是李震东做回了本行。后世,他本来就是外联的。后世安排单位人员出行,或者是领导的往来。那个可是比现在复杂得多了。订票、订房,规划行程,路上各种注意事项等等。还有大型会议的组织招待那就更是复杂到棘手的地步。
也许是李震东一身打扮让人有点惊奇,在他围着村子转了一圈的时候。村长黄德福走了上去,五十来岁的年纪,发红的脸膛。李震东倒是灵活,看见有人来了,迎上去喊了一声“阿伯”黄德福见小伙子笑容可爱的打了招呼,心里先生了好感出来,虽然是听不懂,自己也开口了“泥嘿赖里银?来凉里做唛给?”意思是:你是哪里人?来这里做什么?这是客家话。李震东忍不住就笑了,自己本来就是岭南人,白话、客家话忘得了吗?
改了口音的李震东陪着阿伯聊了好一阵,打听了现在的情况。问阿伯村里有没有地方,说是自己带着单位的几部车,住旅店不方便。想找个村子空房住,吃住都付钱。黄德福嘿嘿一笑,指指自己。这两年,来深区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实在是常见。村民们常常招待全国各地来的人。眼光灵活的人,已经把房子给整理成客房。单单这个,就是不少的钱。当然,也会看你有没有介绍信啊之类的,这是为了安全。来到村东头,两进一出的平房,十分古旧,但是非常宽敞。门口就有一大块的空地足够停车。李振东很满意。
安顿了赵师傅他们后,李震东带着林火亮,准备去深区的东门老街南塘菜市场。打听一下价格。
黄德福在堂屋做饭,看见小老乡带着一个公安准备出去,寻思着,这个小伙子还挺奇怪的,出门还带个公安。“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吃饭?”李震东笑着“阿伯,你弄好后直接叫他们吃,我们去南塘菜市”
有点奇怪“去南塘菜市?”黄德福问了。李震东也没想板栗有啥好瞒着“这车里是单位拉的十几吨板栗,我去看看价格。”谁知道这一句话让黄德福来了兴趣“运的板栗?让我看看?”
车头驾驶室里放有一些散碎的板栗。林火亮打开门拿了出来,黄德福用牙咬开一个尝尝“嗯,不错,很甜”“阿伯还懂这个?”“你是想拿到南塘菜市去零卖吗?”李震东一听,怎么这个阿伯好像话里有话?
黄德福解释“我有个亲戚在港区,做这个农产品、水果的生意。我们村子自己种的东西好多都运到那边。”
李震东觉得瞌睡碰着个枕头,实在是好极了。其实,李震东找到这个靠近港区的村庄,还真的有他的用意。因为,从七八年以后,据他所知,深区本地人经常把自己种的果蔬送到港区去卖。那边的价钱比这边高得太多。而且,这边的本地人,通常都有港区那边的亲朋好友。八十年代初,深区这块土地上的本地村民,绝大部分和港区有来往。还想着到了南塘菜市场后,请人到港区那边去联系一下。倒是忽略了本地村民。其实仔细考虑一下就恍然了,普通村民都和港区联系着,何况是小村的村长?他知道自己运来的板栗不愁卖,但是,在南塘菜市场,有可能很快卖出去,也有可能是拖两天。偏偏李震东最怕的就是时间不够。李震东要赶在母亲和小弟回家之前。“那行,怎么跟他联系?”黄德福放下手中的活计“我叫个人,过去喊他过来。”
李震东有些吃惊“现在过来,来得及吗?”“他三天两头过关的,熟得很了”
不提这边黄德福的找人。李震东自己还是带着林火亮去了南塘菜市场。八二年七月,华国政府调集了部队的基建工程兵两万人,到深区搞建设。所以,当李震东穿着一身的军服在菜市场闲逛的时候,没有引起什么关注。这每天在这个菜市场,穿军服采购的军人很多。虽然是这个穿军服的人年纪小了点,后面有一个公安跟着。也就是多看两眼而已。
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九日,华国全国人口普查公布了数字。全国“9·5亿”人,深区三十四万人。这个数字实际上是有很大误差的。很多人散落在深区大大小小的工地上,其实这个时候,深区政府初步统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以上。每天从全国各地到来的人络绎不绝,没法统计。深区已经在全国调集粮食,或者是从外省、国外高价买粮,人太多了,到处都是工地。价格放开了,可以随意购买了。李震东顺着菜市场走了一大圈。这个菜市场,菜多,新鲜,品种多样,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跟后世的菜市场同样吵吵嚷嚷,可以说是,生意兴隆。看看摆摊的人,那一脸发自内心的笑容就知道,人家没少赚。唯独有一点是,这个地方的价格很高。随意走过的李震东,听到很多人抱怨价格太高了,说是自己那里如何如何的低,菜老板也不生气,一脸笑容,但就是不降价,抱怨的主顾最后还是买了,不能不吃啊!李震东心里非常高兴,价格高好啊,越高越好啊!
这会儿,李震东全然忘记了,后世自己在市场买菜时,抱怨菜价的高昂。特别当李震东在某个摊点,看见了板栗,上去一问价钱。李震东脸上的笑容就遮掩不住了。林火亮在市场看到人来人往,惊讶这个地方的热闹。别的就没在意。至于李震东蹲在地上问价钱,忽略了,因为他听不懂这边的话。林火亮自己带着湘省那边的口音,这边又是白话、客家话。两边能听懂那才古怪了。
黄德定一早约了几个老友,上茶楼饮茶。几个人都算是颇有身家的。茶过三巡,几人就说开了。这个抱怨港区现在局势不明,那个说现在混混太多,最后转到了股市。就有人问了“阿定,你不是在股市投了更多钱吗?”。黄德定感觉喝到嘴里的茶,都有点变味“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现在这个样子,我也没得办法。”唉,没有办法的又何止是黄德定一个人?在座的,哪个人不是或多或少都买有?但是,这个跟时局有关系的经济走势不明朗。几个人散去的时候,都希望股市早点回暖。
回到自己最大的铺子中。在楼下铺子里走了一圈,看见没事,就上了楼。黄德定又把自己的茶具摆了出来,准备拿点好茶叶出来,自己一个人慢慢品。茶楼中是有好茶叶,但是,那怎么能和自己好不容易弄来的比呢?将将把茶具摆好,水烧开,准备下泡的时候。下面铺子的一个小阿妹上来,说是有人找阿定伯。
黄德定下楼一看,有印象!是自己大哥那边来的人。等来人把话一说完,黄德定茶也不饮了,想了一下,把钱给带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