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入圣之前的郭大路对这个说法一直心中存疑,如果天地之间是这种时间比率的话,那地上一天天上多久呢?按一天十二个时辰反向计算?如果这样算的话,牛郎织女一年一见的时间线如何界定?人间的牛郎一年见一次织女,岂非意味着天上的织女一天就能见一次牛郎?这么说,王母娘娘对织女还不错啊,等于她上一天班回家就能见到老公孩子。
而且,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搬救兵,也去过不少次,每次总会耽搁一段时间,按比例算的话,也有人间的小几个月,这段时间,唐僧是怎么熬过来的?根据妖怪的说法是让他清清肠胃好蒸煮来吃,也就是说他要不吃不喝几个月,在未脱去凡胎之前,他是如何顶过去的?
所以,起初郭大路思考这个时间逻辑时,存在着很多疑点,直到后来他参悟了北冥宗祖师爷“无时无刻”的四字真言,才恍然大悟。
没有时间……
没错,秦祖师留下来的那四个字就是要传达“没有时间”这个概念,没有时间自然也就不会有时间比例一说。
年月日是人们对周遭和自己个人状态的一种具体描述,万事万物都在改变,时空的概念则融合在这种改变之中,因此佛家才说,时,空,皆可改变。
如果有一个恒定的参照值的话,那么“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概念在感觉上其实是对等的。
当然,这些也只是郭大路的一种猜测,毕竟时空的真正掌控权在佛祖和道祖手里,他现在能领悟到的“真谛”说不定只是上面的大能让他领悟到的部分,北冥宗秦祖师当年留这四个字也有可能就是纯粹怼道祖,他要超脱时间限制,他要得大逍遥,因此才留字向道祖宣战这是不是他证道失败的根源,也值得深思。
人的思想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入圣之后,郭大路想明白很多事情,但也有很多以前已经想明白的事情现在又不明白了。
天落山外的玄界,梁国和秦国再兴兵戈,秦国厉兵秣马多年,准备充分,做好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打算,争取这一战彻底打垮梁国,缔造玄界最强的王朝势力。
为了确保这一战的胜利,秦国国师圣人亲自和梁国某位皇族的老祖宗打了一架,并以极微弱的优势取得胜利,为秦国征服梁国定了基调,其他大型宗门出于种种考虑,皆作壁上观,保持中立姿态。
就练杏坛这次也是静观其变,没有出手干预。
倒是墨门根据一贯传统,象征性地派出一位宗匠前去支援梁国,但相比于双方力量比对,显得那样杯水车薪。
整体来看,秦国这次声势浩大,稳稳占据上风,志在必得,梁国根本不是对手。
这或许就是统一大势,不可逆转。
玄界修行者谈论起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均是旁征博引、联系古今、纵横论证,最终得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及“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老生常谈,一致认为,即便是圣人,也无法干预这种进程。
“坦白说,朕起初真有些担心那郭大路出手干预此战,毕竟他和梁国那位八王子和九公主有旧,若是他选择站在梁国一边,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出兵前一天,秦王和负责粮草调度的丞相聊天,终于袒露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担忧,“但当朕终于劝服国师出手的那一刻,朕便知道,这一战势在必行,无人能阻,不要说郭大路,便是杏坛那位大先生也办不到。”
丞相笑呵呵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国师这番一出手,玄界便至少有四位圣人会在关键时刻选择站在秦国一侧,虽说圣人们高高在上,不至于亲自出手,但他们的态度确保了其他圣人无法干预这场战事,所以,入圣后的郭大路反而不便插手。”
入圣之前的郭大路对这个说法一直心中存疑,如果天地之间是这种时间比率的话,那地上一天天上多久呢?按一天十二个时辰反向计算?如果这样算的话,牛郎织女一年一见的时间线如何界定?人间的牛郎一年见一次织女,岂非意味着天上的织女一天就能见一次牛郎?这么说,王母娘娘对织女还不错啊,等于她上一天班回家就能见到老公孩子。
而且,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搬救兵,也去过不少次,每次总会耽搁一段时间,按比例算的话,也有人间的小几个月,这段时间,唐僧是怎么熬过来的?根据妖怪的说法是让他清清肠胃好蒸煮来吃,也就是说他要不吃不喝几个月,在未脱去凡胎之前,他是如何顶过去的?
所以,起初郭大路思考这个时间逻辑时,存在着很多疑点,直到后来他参悟了北冥宗祖师爷“无时无刻”的四字真言,才恍然大悟。
没有时间……
没错,秦祖师留下来的那四个字就是要传达“没有时间”这个概念,没有时间自然也就不会有时间比例一说。
年月日是人们对周遭和自己个人状态的一种具体描述,万事万物都在改变,时空的概念则融合在这种改变之中,因此佛家才说,时,空,皆可改变。
如果有一个恒定的参照值的话,那么“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概念在感觉上其实是对等的。
当然,这些也只是郭大路的一种猜测,毕竟时空的真正掌控权在佛祖和道祖手里,他现在能领悟到的“真谛”说不定只是上面的大能让他领悟到的部分,北冥宗秦祖师当年留这四个字也有可能就是纯粹怼道祖,他要超脱时间限制,他要得大逍遥,因此才留字向道祖宣战这是不是他证道失败的根源,也值得深思。
人的思想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入圣之后,郭大路想明白很多事情,但也有很多以前已经想明白的事情现在又不明白了。
天落山外的玄界,梁国和秦国再兴兵戈,秦国厉兵秣马多年,准备充分,做好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打算,争取这一战彻底打垮梁国,缔造玄界最强的王朝势力。
为了确保这一战的胜利,秦国国师圣人亲自和梁国某位皇族的老祖宗打了一架,并以极微弱的优势取得胜利,为秦国征服梁国定了基调,其他大型宗门出于种种考虑,皆作壁上观,保持中立姿态。
就练杏坛这次也是静观其变,没有出手干预。
倒是墨门根据一贯传统,象征性地派出一位宗匠前去支援梁国,但相比于双方力量比对,显得那样杯水车薪。
整体来看,秦国这次声势浩大,稳稳占据上风,志在必得,梁国根本不是对手。
这或许就是统一大势,不可逆转。
玄界修行者谈论起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均是旁征博引、联系古今、纵横论证,最终得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及“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老生常谈,一致认为,即便是圣人,也无法干预这种进程。
“坦白说,朕起初真有些担心那郭大路出手干预此战,毕竟他和梁国那位八王子和九公主有旧,若是他选择站在梁国一边,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出兵前一天,秦王和负责粮草调度的丞相聊天,终于袒露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担忧,“但当朕终于劝服国师出手的那一刻,朕便知道,这一战势在必行,无人能阻,不要说郭大路,便是杏坛那位大先生也办不到。”
丞相笑呵呵说道:“陛下所言甚是,国师这番一出手,玄界便至少有四位圣人会在关键时刻选择站在秦国一侧,虽说圣人们高高在上,不至于亲自出手,但他们的态度确保了其他圣人无法干预这场战事,所以,入圣后的郭大路反而不便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