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一见是此人,便立刻笑了,原来正是敢言直谏的汤斌。
康熙十分喜欢汤斌,此处的喜欢乃是特指非常欣赏喜爱之意。眼前这个瘦津津,干巴巴,脸如斧刻刀削,五十四岁的小老头,就是后世史称“清朝第一清官”的汤斌。他也是能和西门豹、狄仁杰、包拯、海瑞等人并称中国历史上十大清官之列,真正名垂青史的廉洁人物。汤斌的平生乃是以民为本、清介自励、以德治国平天下,曾为三代帝王师的理学名臣,他廉洁奉公的事迹,那是说也说不尽了。
但是汤斌目前的官职也不算大,只是一名翰林院侍讲,从五品的官职。而前几天康熙又很忙碌,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好好地去认识他。今日康熙因为要来国子监授课,需要多备几人做现场笔记,康熙便提前同张英打过招呼,让他从翰林院寻几个帮手来一起做事,张英便把“豆腐汤”也给一起叫来了。
康熙在开始授课之前,特意认真听了两位翰林学士的“躬问圣安”,待晓得年长的老头儿就是汤斌之时,皇帝心里立刻欢喜地不得了,哎呀,可算是又认得一个大名人了,此名人又与别个不同。
康熙笑着说:“汤爱卿,有何事相问?”
汤斌直言不讳地问:
“皇上,这账簿的格式如此狭窄,如何能够写下那许多文字?倘若依您先前所讲,这纪年也使用西洋数字方法,譬如这庚申年一月初一,究竟该如何转换才好?”
康熙认真回答:
“爱卿问得好,今日乃是康熙十九年庚申年三月初十,其实可直接写作19-03-10。倘若要将年份加以区分,由朕作主,便在19之前再添10,归结为1019年03月10日。”
得,这位皇帝好大手笔,为了省事,直接撇开钦天监,径自把旧历纪年给改成公元纪年了。幸好他还有点收敛之意,给前面的先人预留了1000年的历史。
汤斌沉默了半天,一时间也不晓得要采用什么理由来驳皇帝。毕竟是皇帝自己同意为了简便记账,可以暂时使用简化数字年份而不必加注汉字年号的。虽然似乎违了皇帝的例制,可是人家皇帝不介意啊。而且也仅仅只是为了简易记账罢了。汤斌一时没有想得更长远,他可不晓得经皇帝这么任意一改,随着“简易簿记”的畅行天下,后来所有的小吏商贾、平民百姓都觉得这样记忆年份十分方便,结果不知不觉竟变成民间的循例定制了。
汤斌想了想,又问了一个问题。汤斌就象那问题宝宝。只听汤斌说道:
“皇上,按照您所说的记账金额,倘若这金额是八百两银,则写800,倘若是8分银子,那么就应该写0.8了。然而也只有在户部、内务府的账目上,往来银钱可以动辄上百万计数,换作是民间市货,其实也就是几十文、几百文铜钱的事情。试问这八十枚铜钱,又该如何记账呢?”
汤斌话音才落,许多小官员小书吏们纷纷点头称是,其实这个问题他们先前早已想了好几遍,就是不敢出头问询罢了。
康熙非常高兴,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让皇帝觉得很头疼的问题。他在前两天估算清朝钱币价值和兑换比率之时,就已经发觉了。照理说钱币应该与纸币一样,也是一种物物交换的中间媒介罢了。
然而在古代,原本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000铜钱,其中金银比率是十进制,而白银和铜制钱之间的兑换比率是1:1000的千进制。但是用于制造钱币本身的重金属十分稀缺,因此钱币也有了相应的市场价格。恰恰因为这种金属自身也具有的实际价值性,造成了兑换比率的极不稳定。
比如:有时候银价上升铜价下跌了,1两白银有可能兑换1600枚铜制钱;而有时银价下跌铜价上涨后,1两白银也可能仅兑换800枚铜钱。这种极不稳定的兑换比率,就给实际交易、流通和记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当时古人在记录银钱账目的同时,为了比较显示出地区物价差异和币值间的兑换差异,往往还需要添记一些相应参照物的市场价格来做参考比较。譬如:当时当地一斗米价六十文制钱,一斤猪肉二十文制钱之类。
可是在现代,所有的纸币与硬币之间,兑换比率都是稳定的十进制,既容易换算又方便流通。1元=10角=100分,小数点后面只须记到两位就行了。货币的标准单位就是元,辅币之间的兑率固定不变,唯一反映市场变化、通货膨胀的方式就是民生物价的价格升降浮动。
康熙皇帝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其实朕也很想问一问在座诸位爱卿,可有何办法能够使钱币之间兑换的比率缩小,最好能固定为十进制的。况且银价铜价涨跌不定,也影响了钱币之间的兑换公平和稳定流通。诸君可有何种办法,能够使金银铜钱币之间的兑换比值也逐步固定下来?”
康熙提出问题之后,便吩咐大家:
康熙十分喜欢汤斌,此处的喜欢乃是特指非常欣赏喜爱之意。眼前这个瘦津津,干巴巴,脸如斧刻刀削,五十四岁的小老头,就是后世史称“清朝第一清官”的汤斌。他也是能和西门豹、狄仁杰、包拯、海瑞等人并称中国历史上十大清官之列,真正名垂青史的廉洁人物。汤斌的平生乃是以民为本、清介自励、以德治国平天下,曾为三代帝王师的理学名臣,他廉洁奉公的事迹,那是说也说不尽了。
但是汤斌目前的官职也不算大,只是一名翰林院侍讲,从五品的官职。而前几天康熙又很忙碌,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好好地去认识他。今日康熙因为要来国子监授课,需要多备几人做现场笔记,康熙便提前同张英打过招呼,让他从翰林院寻几个帮手来一起做事,张英便把“豆腐汤”也给一起叫来了。
康熙在开始授课之前,特意认真听了两位翰林学士的“躬问圣安”,待晓得年长的老头儿就是汤斌之时,皇帝心里立刻欢喜地不得了,哎呀,可算是又认得一个大名人了,此名人又与别个不同。
康熙笑着说:“汤爱卿,有何事相问?”
汤斌直言不讳地问:
“皇上,这账簿的格式如此狭窄,如何能够写下那许多文字?倘若依您先前所讲,这纪年也使用西洋数字方法,譬如这庚申年一月初一,究竟该如何转换才好?”
康熙认真回答:
“爱卿问得好,今日乃是康熙十九年庚申年三月初十,其实可直接写作19-03-10。倘若要将年份加以区分,由朕作主,便在19之前再添10,归结为1019年03月10日。”
得,这位皇帝好大手笔,为了省事,直接撇开钦天监,径自把旧历纪年给改成公元纪年了。幸好他还有点收敛之意,给前面的先人预留了1000年的历史。
汤斌沉默了半天,一时间也不晓得要采用什么理由来驳皇帝。毕竟是皇帝自己同意为了简便记账,可以暂时使用简化数字年份而不必加注汉字年号的。虽然似乎违了皇帝的例制,可是人家皇帝不介意啊。而且也仅仅只是为了简易记账罢了。汤斌一时没有想得更长远,他可不晓得经皇帝这么任意一改,随着“简易簿记”的畅行天下,后来所有的小吏商贾、平民百姓都觉得这样记忆年份十分方便,结果不知不觉竟变成民间的循例定制了。
汤斌想了想,又问了一个问题。汤斌就象那问题宝宝。只听汤斌说道:
“皇上,按照您所说的记账金额,倘若这金额是八百两银,则写800,倘若是8分银子,那么就应该写0.8了。然而也只有在户部、内务府的账目上,往来银钱可以动辄上百万计数,换作是民间市货,其实也就是几十文、几百文铜钱的事情。试问这八十枚铜钱,又该如何记账呢?”
汤斌话音才落,许多小官员小书吏们纷纷点头称是,其实这个问题他们先前早已想了好几遍,就是不敢出头问询罢了。
康熙非常高兴,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让皇帝觉得很头疼的问题。他在前两天估算清朝钱币价值和兑换比率之时,就已经发觉了。照理说钱币应该与纸币一样,也是一种物物交换的中间媒介罢了。
然而在古代,原本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000铜钱,其中金银比率是十进制,而白银和铜制钱之间的兑换比率是1:1000的千进制。但是用于制造钱币本身的重金属十分稀缺,因此钱币也有了相应的市场价格。恰恰因为这种金属自身也具有的实际价值性,造成了兑换比率的极不稳定。
比如:有时候银价上升铜价下跌了,1两白银有可能兑换1600枚铜制钱;而有时银价下跌铜价上涨后,1两白银也可能仅兑换800枚铜钱。这种极不稳定的兑换比率,就给实际交易、流通和记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当时古人在记录银钱账目的同时,为了比较显示出地区物价差异和币值间的兑换差异,往往还需要添记一些相应参照物的市场价格来做参考比较。譬如:当时当地一斗米价六十文制钱,一斤猪肉二十文制钱之类。
可是在现代,所有的纸币与硬币之间,兑换比率都是稳定的十进制,既容易换算又方便流通。1元=10角=100分,小数点后面只须记到两位就行了。货币的标准单位就是元,辅币之间的兑率固定不变,唯一反映市场变化、通货膨胀的方式就是民生物价的价格升降浮动。
康熙皇帝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其实朕也很想问一问在座诸位爱卿,可有何办法能够使钱币之间兑换的比率缩小,最好能固定为十进制的。况且银价铜价涨跌不定,也影响了钱币之间的兑换公平和稳定流通。诸君可有何种办法,能够使金银铜钱币之间的兑换比值也逐步固定下来?”
康熙提出问题之后,便吩咐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