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有的。
太子李显,妻子韦氏暴死,唯一的嫡子李重润惨死,自己也死成一笔糊涂账,魏王武承嗣,武延义、武延秀两个儿子相继死去,自己也抑郁而终。
相王李旦,两个发妻窦氏和刘氏,死不见尸,继室柳氏,死在自己手中,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长子李成器,也是死的人头滚滚。
人生顿挫,屡屡白发人送黑发人,武三思已经能够沉淀下来,拨开权势欲望迷雾,他渐渐看清所有人的运动轨迹。
在天授年间之前,李家武家争锋,一方保女皇,一方保道统,有个人挤压在夹缝中,一路摔打,险象环生,下狱如同吃饭。
武周革命之后,主轴未变,仍旧是李家和武家对垒,但却没有人再相信同族,沦为乱斗,因为大家,都看上了东宫那个位子。
那个人就在这重重矛盾仇恨当中,四两拨千斤,游刃有余,他愈发得宠,愈发安,地位也愈发高企,他们这些李家武家的近支子孙,死得却越来越多。
杀到现在,李旦和他都还活着,却已经提不起勇气,再对空闲下来的双曜城多看一眼。
那个人,就是权策,鲜血阴谋染成的宫殿朝堂,他是唯一自始至终的得利者。
他醒悟了过来,却已经太晚。
如今的权策,不是战战兢兢守在宫门前的亲府校尉,而是权倾天下的首辅宰相。
武三思扪心自问,他不是权策的对手,哪怕权策现在仍是七品校尉,他似乎也无法兴起斗志,甚至想到要与权策过招,他心里最强烈的声音,就是体面退场。
所以,他今日约见了相王李旦。
同病相怜。
李重俊虽已是太孙,但他们两人仍有登位储君的可能,也就是说,还是潜在的对手。
然而,只要权策在,谁当储君,都不过是苍狗浮云,逃不掉任人摆布的命运。
武三思相信,李旦也能够看清楚这一点。
他们有捐弃前嫌,协衷一致的理由。
即便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不为了储君之位,也要为了李武皇族,为了这大好的江山社稷,搏上一搏。
三国相争,终归于晋,魏蜀吴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人算得真英雄。
太子李显,妻子韦氏暴死,唯一的嫡子李重润惨死,自己也死成一笔糊涂账,魏王武承嗣,武延义、武延秀两个儿子相继死去,自己也抑郁而终。
相王李旦,两个发妻窦氏和刘氏,死不见尸,继室柳氏,死在自己手中,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长子李成器,也是死的人头滚滚。
人生顿挫,屡屡白发人送黑发人,武三思已经能够沉淀下来,拨开权势欲望迷雾,他渐渐看清所有人的运动轨迹。
在天授年间之前,李家武家争锋,一方保女皇,一方保道统,有个人挤压在夹缝中,一路摔打,险象环生,下狱如同吃饭。
武周革命之后,主轴未变,仍旧是李家和武家对垒,但却没有人再相信同族,沦为乱斗,因为大家,都看上了东宫那个位子。
那个人就在这重重矛盾仇恨当中,四两拨千斤,游刃有余,他愈发得宠,愈发安,地位也愈发高企,他们这些李家武家的近支子孙,死得却越来越多。
杀到现在,李旦和他都还活着,却已经提不起勇气,再对空闲下来的双曜城多看一眼。
那个人,就是权策,鲜血阴谋染成的宫殿朝堂,他是唯一自始至终的得利者。
他醒悟了过来,却已经太晚。
如今的权策,不是战战兢兢守在宫门前的亲府校尉,而是权倾天下的首辅宰相。
武三思扪心自问,他不是权策的对手,哪怕权策现在仍是七品校尉,他似乎也无法兴起斗志,甚至想到要与权策过招,他心里最强烈的声音,就是体面退场。
所以,他今日约见了相王李旦。
同病相怜。
李重俊虽已是太孙,但他们两人仍有登位储君的可能,也就是说,还是潜在的对手。
然而,只要权策在,谁当储君,都不过是苍狗浮云,逃不掉任人摆布的命运。
武三思相信,李旦也能够看清楚这一点。
他们有捐弃前嫌,协衷一致的理由。
即便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不为了储君之位,也要为了李武皇族,为了这大好的江山社稷,搏上一搏。
三国相争,终归于晋,魏蜀吴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人算得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