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早知君王心中事

    俗话说,越生越穷就是越穷越生,且有钱人家养得精细得很,便是要多生,规矩也多,人家娶了一个老婆再买十个八个小妾的,也生不得那么多孩子,故而许多贫苦人家生了孩子也不想要养的,就打起了算盘,想要把孩子丢到育儿堂门口去,将来孩子大了再认回来才好呢。

    何况现如今是以孝治国,皇帝老儿都孝顺得很,他们自家不过是穷苦人家,育儿堂的人也不是什么官宦子弟,胳膊拧不过大腿去,既然皇帝老儿说孝顺是好事,那大家就都得觉得人人都要孝顺!

    故而,不少人就有着那把孩子丢给育儿堂,等长大了,能卖钱了能出力了,再给认回来的打算。

    事实上,这些被丢弃的小孩子们,有不少已经露出这样的苗头了,至少,育儿堂门口偷偷瞄着孩子的大人倒是见多了起来。

    育儿堂里干活的也不是傻子,自然会发现这个异常,再递话给管事的,一传上去,自然会派人来调查,这一查,便有了真相。

    若是原本这育儿堂就归易轻离管着,那肯定就没有办法收拾这群脸大如盆占便宜没够的人了,生而不养,等人养大了就来认,真的是打的一手好算盘,虽然人都是因为穷而想出各种各样的套路来,却没得这般套路的。

    而现如今卓东来说要接手易轻离的工作并把他推上那个位置,就当然不再是易轻离的管理模式——所谓无为而治,真的就是小学生管理模式,没什么具体的办法,只是按照小学时候分小组那样,找个负责人负责,其余的事情就那么回事儿,账本也不会看多少,就算是后来找了老师,也很难掰正。

    因而,卓东来直接上手,身边又有几个能用得上的人才,倒是易轻离,又真的算是轻松了下来。

    然而,他哪里知道,卓东来本就离经叛道,哪里会让小孩子们真的学得那一身的孝顺?

    本来育儿堂里讲课的先生也不是主要讲什么儒家经典,而是教他们做工的技术,女子多学纺织、刺绣,男子多学打铁、木匠,到底是饿不死的行当,那些老秀才甚至老童生,更不乐意给他们上课,只是找认识字的人给他们讲讲识字罢了。

    故而,卓东来一到这里,找了自己手下去育儿堂接手工作,他手下那些人真的是万事都不想,也不在意什么儒家经典更别说什么父子君臣三纲五常的,俱都不放在眼里,这帮人三言两语的一顿忽悠,这群孩子们便也不忿自己被丢被扔,自然对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没那么大依恋了,原本被说动三分的,顿时连半分都没有,甚至还生出了怨怼来。

    至于是那些真正的孤儿,他们倒无所谓了。

    在这育儿堂里大家都是一样的,学一些本事,相互照顾。

    尤其是早早在育儿堂里生活的年纪大一些的孩子们,这五六年来也长成了,甚至还有几个都算是成年人的意思了,虽然无钱无屋,不得成家,但暂且在育儿堂里一边做工一边带身下的弟弟妹妹们倒是可以。

    更别说这些孩子们多了,就有不少显露出自己的不同来了,卓东来的手下也就把这些天赋异禀的孩子禀报了上来。

    正因为这育儿堂,无论是贾代善还是薛鳞瞧着也都只是花钱没有赚钱的摆设,便只是给易轻离管着的,他们也瞧着易轻离没有那种忽悠孩子为他出生入死的意思,故而并不着急也不担心。

    而卓东来要让易轻离做皇帝,自然也就接手了易轻离手头上的一切工作,所以那育儿堂里有本事的孩子,他也自然接手了下来,而这些并没有人告诉给贾府、薛府,当然,也许是有人要报告上去的,只是这些人大概也就没可能再做这样的事了而已。

    所以,那些有本事的孩子,更是在卓东来找人教导的情况下,朝着另一个方向一路狂奔而去,虽然他们该不认父母的是不认父母的,该学本事的学本事,还有几个真格儿的脑子聪明,便给送到了一些地方开始真正的学那些四书五经去了,不过这些,卓东来并不会拿着打扰易轻离。

    易轻离没事儿就按照他自己想的,去救救人,又或者带着谢烟客去边疆打杀几个敌军将领之类,给自己也是在皇帝耳边刷足了声望,便是本来恨不得弄死他们这几个人的皇帝,现如今也略微有了一点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