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枪声震动了租界,震动了全上海!

    也行将震惊全世界!

    上海沸腾了!

    出手了!

    政府终于出手了!

    咱们国家的军队终于出手了!

    总攻,万岁!

    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憋了许久的那口恶气,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发泄!

    民众再度走上街头,声援抗战!

    不需要任何人的动员,民众开始纷纷自发的捐款捐物!

    这一刻,中国民众的爱国热忱被彻底的点燃了!

    枪炮声,从开战伊始便没有停止过。

    前线,在那血战。

    中日两国军队已经杀红了眼。

    在卢沟桥事变开始恶化,迅速地扩大成为华北事变的时候,中日双方的领袖们,都在计划一场历史的大决战。

    但是,中日两国的军政决策者,在刚开始考虑决战的地点与方式之时,都没有把上海当成中日两军大决战的地点。

    事实上,当时中日双方的军政领袖,都已经准备选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华北地区,就地进行军事决战的较量,中日的主力作战部队,开始向河北集结。

    但是,中国方面的军事领导人,在考虑争取战略主动以控制战略轴线发展的大历史眼光下,断然决定,放弃华北决战,改在华东决战。

    日本方面则是一直以为可以在华北进行决战,重创中国军力,成功切割华北成为日本的新占领区,面对国军在上海的挑战,日军有着皇军输不起的心理,所以被动地放弃了华北决战的计划而转往上海。

    于是中日之间的战局,出现了重大的变局,原先预期的华北决战没有打热,反而是由上海的一个小型的冲突事件,迅速扩大成为中日战争历史中,最大规模的会战,从此中日战争的战略发展,也转为由中国方面主导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