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上约定,这5,会在上市之后出售,或者是由大股东回购。

    此时,佩奇的办公室内,气氛热烈,就这他这几天修修补补的那份文件,三个人正热烈的讨论着,这样的场景,应该会持续几天的时间。

    就是急性子的佩奇也知道,这样重要的,类似于行动基准之类的纲领性文件,越完善越好。

    见施密特进来,佩奇只看了一眼,连头都不点一下,施密特也不以为意,积极的参与讨论,“我觉得,浏览器应该是个优先的项目,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有很多用户,都对微软的强制捆绑很不满,”

    “但是,该如何推广呢”

    事实证明,只要有销售的压力,再有操守的报纸,都是非常出色的标题党,隔天的报纸上,充斥着很多,类似“谷歌聘请22岁的中国大学生为战略总监”这样的文章。

    这也不是没好处,又有不少人到书店里问冯一平的那本蓝海战略。

    无脑的人还是少数,谷歌这样前途光明的公司,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肯定有不错的理由,那就是冯一平确实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那就是冯一平的确有过人的能力,那就是他的那本曾经被热捧的书,肯定确有可取之处。

    在国内,关注这方面消息的人并不多,毕竟此时谷歌还没有成长到举世瞩目的程度,同样也没有进入中国。

    最早关注到这一消息的,自然是谷歌的中国同行,百度。

    看到这个消息的百度,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国外同行证明,这一行业前景远大,比百度早两年成立的谷歌,此时已经价值十亿美元之巨。

    忧的是,此时的百度,跟谷歌相比,实力相差玄虚,万一谷歌将来进入中国不,那应该是一定的,那将是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

    让百度人羡慕又嫉妒的是,嘉盛那个年轻的董事长,居然一次性向谷歌砸了5亿美元,5亿啊,而百度上一轮融资额度是多少呢只有区区ooo万美元。

    要是能拿到这5亿,公司能做多少事

    说起来,嘉盛应该是最早和百度合作的公司之一,一度也是它最大的客户,推广嘉盛汽车网,刚成立不久的百度,收了不少广告费,当时怎么就没想着跟他们更进一步的合作呢

    其实,这也只是事后的想法,当时嘉盛如果提出投资百度,铁定会被无视。

    还是那句话,创业公司,是需要钱,又不仅仅是需要钱。

    他们更希望和那些知名的风投合作,除了资金,知名的风投公司,还能为他们带来其他的资源。

    当然,排在第二知道这个消息的。就是嘉盛集团的员工,嘉盛官网上,及时的提及了老板的这一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