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闻言也笑道:“皇祖母,在朕眼中,您还真是和20年前没什么分别,朕也希望您永远这样陪着朕,指点朕。”
太皇太后瞄了皇帝一眼,眼中满是慈爱,道:“皇帝这话,我知道是为了要讨我高兴,但我听了就是开心。”这时,转头看了一眼三阿哥,道:“老三这孩子,文文静静的,天生就是读书的料,以后一定是我爱新觉罗家的状元。”
康熙接口道:“皇祖母说的是,老三的窗课不错,师傅们都夸的。”
三阿哥腼腆的笑笑。
这时,太皇太后的注意力才转到胤禛这里,上下打量了好些时候,问道:“这个皇孙我倒是有些眼生了,是老四还是老五?”
胤禛跪上前一步道:“回老祖宗的话,不敢有劳皇阿玛代答,重孙儿胤禛,在几位兄弟中排行第四,胤禛给您请安了,老祖宗吉祥。”
太皇太后听到这个,先是诧异了一下,接着脸都笑开花了,道:“你这个娃娃,还真是机灵,叫我老祖宗,这是哪里的叫法啊?不过,这个称呼,老祖宗喜欢。”
康熙也是愣了一下,已开始还有些埋怨,怎么胤禛乱了称谓,看太皇太后高兴,也便不再言语。
胤禛心中倒是暗叫庆幸,以前宫中的谙达教过,见到太皇太后要叫太祖母,可是自己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好像都叫“老祖宗“,今天见到,不由得脱口而出。此时,胤禛便答道:“回老祖宗的话,胤禛以前听侍卫们这么聊过,说是民间都是这么叫,胤禛觉得这么着透着亲切,而且老祖宗对孙儿们如此关爱,就一时唐突了,求老祖宗恕罪。”
这样一说,太皇太后更是乐了,笑道:“呵,还有这么个典故,是啊,民间这么叫法是有意思,一家人显得和和乐乐的,以后,你们这群孙儿辈的,都这么叫。”
胤禛差点昏倒,没想到这个称谓居然是这样在宫廷中流行起来的,他自己就是创造的鼻祖。
太皇太后接着说道:“皇帝,胤禛这孩子聪明的紧,又知礼,以后你要多带着他过来给我看看。”
康熙笑着答道:“孙儿理会得。胤禛平时书也读的不错,骑射的功夫也还过得去,朕也颇看好他。”
胤禛朝康熙一叩头,又拱手向几位哥哥团团一辑,道:“是皇阿玛的教导和几位哥哥的榜样。”
太子这时已经基本把胤禛看成是自己的人,所以微笑着还了一辑,三阿哥也是如此,只是大阿哥心里老大不乐意,只是“嗯“了一声,勉强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康熙没有漏过这些小动作,面上虽没有表现,可是在心里,大阿哥又失了分了。
祖孙几人又谈了一些时候,待礼部和内务府的人安排好了法驾銮仪,便伺候着康熙和太皇太后同乘一辇,几位阿哥骑马随行,一路浩浩荡荡返京不提。
不几日,恭请太后视政事,裕亲王福全,上书房大臣佟国维维持着,康熙率领几位皇子,连同高士其,隆科多一行,往塞上而去。
在众皇子之中,太子和三阿哥喜静,一路都是乘着马车,大阿哥随武丹先行,胤禛骑马根在后面,人不高,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煞是惹眼,得亏是在裕亲王的教导之下,胤禛现在马骑的着实不错,随行的侍卫兵士们看在眼里,心中也叫了一声“四爷了得。”
还有一个人,一直观察着胤禛,这日,他打马从后面跟上,与胤禛两个并辔而行,胤禛一看,此人头戴髹漆铁盔。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上竖一支灰色雕翎。后垂石青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纹饰,并缀以铜泡钉,身着全副金黄色铠甲,覆有虎头襞膝,护领、护肩、护腋、前胸后背、前挡、袖端上都绣有串珠绣的蛟龙和彩云,端得华贵。
再细看此人,竟只有十七八岁年纪,浓眉,高颧,额上的部分深深地压在盔下,眼睛细长,唇角才长出细细绒毛。原来竟是刚封的正黄旗都统隆科多,之前两人也只是在出发时打过几个照面,并没有说过话,而且胤禛心中对此人颇有几分忌惮。毕竟在野史中,正是此人帮助了胤禛取得了帝位,而且在正史上,也正是胤禛最后圈禁了这位所谓的“舅舅”。
太皇太后瞄了皇帝一眼,眼中满是慈爱,道:“皇帝这话,我知道是为了要讨我高兴,但我听了就是开心。”这时,转头看了一眼三阿哥,道:“老三这孩子,文文静静的,天生就是读书的料,以后一定是我爱新觉罗家的状元。”
康熙接口道:“皇祖母说的是,老三的窗课不错,师傅们都夸的。”
三阿哥腼腆的笑笑。
这时,太皇太后的注意力才转到胤禛这里,上下打量了好些时候,问道:“这个皇孙我倒是有些眼生了,是老四还是老五?”
胤禛跪上前一步道:“回老祖宗的话,不敢有劳皇阿玛代答,重孙儿胤禛,在几位兄弟中排行第四,胤禛给您请安了,老祖宗吉祥。”
太皇太后听到这个,先是诧异了一下,接着脸都笑开花了,道:“你这个娃娃,还真是机灵,叫我老祖宗,这是哪里的叫法啊?不过,这个称呼,老祖宗喜欢。”
康熙也是愣了一下,已开始还有些埋怨,怎么胤禛乱了称谓,看太皇太后高兴,也便不再言语。
胤禛心中倒是暗叫庆幸,以前宫中的谙达教过,见到太皇太后要叫太祖母,可是自己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好像都叫“老祖宗“,今天见到,不由得脱口而出。此时,胤禛便答道:“回老祖宗的话,胤禛以前听侍卫们这么聊过,说是民间都是这么叫,胤禛觉得这么着透着亲切,而且老祖宗对孙儿们如此关爱,就一时唐突了,求老祖宗恕罪。”
这样一说,太皇太后更是乐了,笑道:“呵,还有这么个典故,是啊,民间这么叫法是有意思,一家人显得和和乐乐的,以后,你们这群孙儿辈的,都这么叫。”
胤禛差点昏倒,没想到这个称谓居然是这样在宫廷中流行起来的,他自己就是创造的鼻祖。
太皇太后接着说道:“皇帝,胤禛这孩子聪明的紧,又知礼,以后你要多带着他过来给我看看。”
康熙笑着答道:“孙儿理会得。胤禛平时书也读的不错,骑射的功夫也还过得去,朕也颇看好他。”
胤禛朝康熙一叩头,又拱手向几位哥哥团团一辑,道:“是皇阿玛的教导和几位哥哥的榜样。”
太子这时已经基本把胤禛看成是自己的人,所以微笑着还了一辑,三阿哥也是如此,只是大阿哥心里老大不乐意,只是“嗯“了一声,勉强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康熙没有漏过这些小动作,面上虽没有表现,可是在心里,大阿哥又失了分了。
祖孙几人又谈了一些时候,待礼部和内务府的人安排好了法驾銮仪,便伺候着康熙和太皇太后同乘一辇,几位阿哥骑马随行,一路浩浩荡荡返京不提。
不几日,恭请太后视政事,裕亲王福全,上书房大臣佟国维维持着,康熙率领几位皇子,连同高士其,隆科多一行,往塞上而去。
在众皇子之中,太子和三阿哥喜静,一路都是乘着马车,大阿哥随武丹先行,胤禛骑马根在后面,人不高,却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煞是惹眼,得亏是在裕亲王的教导之下,胤禛现在马骑的着实不错,随行的侍卫兵士们看在眼里,心中也叫了一声“四爷了得。”
还有一个人,一直观察着胤禛,这日,他打马从后面跟上,与胤禛两个并辔而行,胤禛一看,此人头戴髹漆铁盔。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上竖一支灰色雕翎。后垂石青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纹饰,并缀以铜泡钉,身着全副金黄色铠甲,覆有虎头襞膝,护领、护肩、护腋、前胸后背、前挡、袖端上都绣有串珠绣的蛟龙和彩云,端得华贵。
再细看此人,竟只有十七八岁年纪,浓眉,高颧,额上的部分深深地压在盔下,眼睛细长,唇角才长出细细绒毛。原来竟是刚封的正黄旗都统隆科多,之前两人也只是在出发时打过几个照面,并没有说过话,而且胤禛心中对此人颇有几分忌惮。毕竟在野史中,正是此人帮助了胤禛取得了帝位,而且在正史上,也正是胤禛最后圈禁了这位所谓的“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