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皇帝此言,却引得另一名户部小官员起身说道:
“启奏皇上,目前市面上的铜料奇缺,铜器价格昂贵,因此铜制钱价升涨极快。此刻一两白银,只能兑换八百文铜钱。一两白银购铜只能得七斤,然而熔毁制钱一千枚,可实得铜八斤十二两。概因私铸铜器,获利丰厚,故毁钱市货之风有增无减。”
康熙初闻此事,心中震惊,表情立时严肃起来,郑重问道: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户部小官员颇有得色地回答:“卑职认为,其实可以改铸轻钱。每文铜钱可从重一钱四分改至一钱,改重为轻之后,毁钱为?既无厚利,则毁钱之弊,将不禁而自绝矣。”
康熙脑中换算极快,1斤相当于16两,7斤铜重112两。熔毁铜钱一千枚,可得铜140两,倘若全部改铸一钱重的轻钱,甚至于还可净赚三钱银的价差。
但是康熙勤学好敏,继续问他:
“诚如你所言,似乎合情合理。然而改铸一钱重的轻钱之后,倘使铜价继续升涨,将来朕是否还要改铸八分的超微轻钱?又或者铜价忽然下跌,会否有人将铜器销毁,改为私铸铜钱?况且市面之上,流通制钱轻重不等,大钱与小钱彼此之间又该如何兑换?是否还须随时称重?”
户部小官员被皇帝一番话诘问得哑口无言。康熙见他回答不上来,心中颇有些失望,倘若此人真能够举一反三,想出更有特色的点子,那可就是值得重点培养的金融人才啦。
康熙皇帝耐心等待着,满怀期望地看着诸多官员小吏们。
过了一会儿,后排终于有一名小吏站起来回答:
“启秉皇上,卑职以为金、银、铜之间兑率比值的问题其实不难,库平营造制银锭之下,可仿照通宝制钱形状,铸造银通宝,金锭之下也可铸造金通宝。至于铜钱改重为轻后,民间恐有逐利者擅毁大钱、铸小钱的私铸之风盛行,皇上只须颁布法令严禁私铸,将铸币之权统归国库专有即可。此法古已有之,先秦民间毫无私铸之事,便赖铸币之职完全归于国有。”
康熙万分欣喜地望着眼前此人,面白清容,狭长眼眉,年纪卯三十岁……,实在是太有才啦,完全想到朕的心坎里去。朕也很想把铸钱的大权收归国有化,统一钱币重量、式样,朕正等着有你这等金融才俊说出这个好法子呢。
康熙眉开眼笑地问他:“爱卿姓名为何?”
这名小吏神色恭谨地回答:“卑职是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王应元,山西蒲州人士。”
康熙有些狐疑,脑子里在拼命地回忆高士奇同志编写的那张官员架构草图,这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究竟是个什么官呢?想了半天好像记得是在十几排里,大概是个九品小官。礼部四译?搞翻译的人才么,倒也很有政治经济头脑嘛。
康熙便直接吩咐他:
“王卿,你且回去之后,再把这个铸钱国有法思虑周全,写个条陈递上来吧。”
王应元连忙应下。
康熙可算舒心了,他心里原本就是有点想法的,苦于不会写古代骈文的公函。主题思想如果要表达清楚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还要加上之乎者也的起承转折,实在是太难为他这个偏理科的现代青年了。众里寻他千百度,寻寻觅觅就等着这位代言人出现哪。
“启奏皇上,目前市面上的铜料奇缺,铜器价格昂贵,因此铜制钱价升涨极快。此刻一两白银,只能兑换八百文铜钱。一两白银购铜只能得七斤,然而熔毁制钱一千枚,可实得铜八斤十二两。概因私铸铜器,获利丰厚,故毁钱市货之风有增无减。”
康熙初闻此事,心中震惊,表情立时严肃起来,郑重问道: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户部小官员颇有得色地回答:“卑职认为,其实可以改铸轻钱。每文铜钱可从重一钱四分改至一钱,改重为轻之后,毁钱为?既无厚利,则毁钱之弊,将不禁而自绝矣。”
康熙脑中换算极快,1斤相当于16两,7斤铜重112两。熔毁铜钱一千枚,可得铜140两,倘若全部改铸一钱重的轻钱,甚至于还可净赚三钱银的价差。
但是康熙勤学好敏,继续问他:
“诚如你所言,似乎合情合理。然而改铸一钱重的轻钱之后,倘使铜价继续升涨,将来朕是否还要改铸八分的超微轻钱?又或者铜价忽然下跌,会否有人将铜器销毁,改为私铸铜钱?况且市面之上,流通制钱轻重不等,大钱与小钱彼此之间又该如何兑换?是否还须随时称重?”
户部小官员被皇帝一番话诘问得哑口无言。康熙见他回答不上来,心中颇有些失望,倘若此人真能够举一反三,想出更有特色的点子,那可就是值得重点培养的金融人才啦。
康熙皇帝耐心等待着,满怀期望地看着诸多官员小吏们。
过了一会儿,后排终于有一名小吏站起来回答:
“启秉皇上,卑职以为金、银、铜之间兑率比值的问题其实不难,库平营造制银锭之下,可仿照通宝制钱形状,铸造银通宝,金锭之下也可铸造金通宝。至于铜钱改重为轻后,民间恐有逐利者擅毁大钱、铸小钱的私铸之风盛行,皇上只须颁布法令严禁私铸,将铸币之权统归国库专有即可。此法古已有之,先秦民间毫无私铸之事,便赖铸币之职完全归于国有。”
康熙万分欣喜地望着眼前此人,面白清容,狭长眼眉,年纪卯三十岁……,实在是太有才啦,完全想到朕的心坎里去。朕也很想把铸钱的大权收归国有化,统一钱币重量、式样,朕正等着有你这等金融才俊说出这个好法子呢。
康熙眉开眼笑地问他:“爱卿姓名为何?”
这名小吏神色恭谨地回答:“卑职是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王应元,山西蒲州人士。”
康熙有些狐疑,脑子里在拼命地回忆高士奇同志编写的那张官员架构草图,这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究竟是个什么官呢?想了半天好像记得是在十几排里,大概是个九品小官。礼部四译?搞翻译的人才么,倒也很有政治经济头脑嘛。
康熙便直接吩咐他:
“王卿,你且回去之后,再把这个铸钱国有法思虑周全,写个条陈递上来吧。”
王应元连忙应下。
康熙可算舒心了,他心里原本就是有点想法的,苦于不会写古代骈文的公函。主题思想如果要表达清楚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还要加上之乎者也的起承转折,实在是太难为他这个偏理科的现代青年了。众里寻他千百度,寻寻觅觅就等着这位代言人出现哪。